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祖婉慧 《前沿》2014,(3):183-184
随着科技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大大缩短了客观条件下所造成的地域距离,全球化社会发展趋势逐步加强,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地球村”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详细地阐述了跨文化翻译过程的东西方差异的现状,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导致的对于美的不同的评判标准和情感认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的立足于美学的角度上去看跨文化翻译过程的东西方差异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有助于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能够充分的立足于美学标准,依靠美学价值,尊重东西方文化差异,保证跨文化交往过程中翻译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
祝朝丽 《传承》2010,(27):148-149
从生态美学角度分析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它关注的不仅是梅勒斯和康妮的爱情故事,更在于探索将人类从工业文明中解放出来的问题。透过小说表现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进步生态观,传达出作者企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学观,对这一主题的探索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文本价值,同时促进了我们展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与内省。  相似文献   

3.
中西审美主义尽管言说方式和论证理路大异其趣,但其根本精神却有相通之处,即寻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寻求人的审美化生成,寻求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种审美主义是一种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的体现。审美学作为人文学科,其根本品性正在于人与现实真正的自由关系的现实建构,即探讨人如何生成为审美的、自由的人,现实如何生成为审美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传统美育与当代美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济喜 《思想战线》2001,27(5):67-71
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审美教育传统,它从礼乐文化派生而来,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中西方美育传统之一致在于对人的综合素质之培养.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之间的精神纽带就会断裂.当今中国美学出现的低迷状况,主要由人文精神迷失所致,美学未能从工具论的价值观中走出来,当代美学建设应积极借鉴我国传统美育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巴尔塔萨是当代欧洲著名的文化神学家,他坎坷而传奇的一生中,写出了卷帙浩繁的著作,尤以神学美学思想为最重要核心。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对莫扎特音乐的挚爱,对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将真理与交响乐相连,将音乐与人文精神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他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 ,影响人际关系 ,制约犯罪 ,对社会稳定起特殊作用 ,为良好的法治秩序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对控制和预防犯罪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是从根本上减少犯罪产生的重要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影响人际关系,制约犯罪,对社会稳定起特殊作用,为良好的法治秩序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对控制和预防犯罪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是从根本上减少犯罪产生的重要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人文视野审视科技发展的历史,科学精神是科技史所蕴含的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是科技发展的理想追求;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恪守科技伦理是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在高职院校的科技教育中,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塑造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悲剧中的两个层次——分裂与冲突、死亡与和解的分析,探究了人类生命悲剧的必然性和悲剧的多种内在矛盾。本文从《精神现象学》的人文关怀出发,论述了黑格尔悲剧观中关于悲剧的起源、悲剧的本质、悲剧的结局和悲剧的体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网络文化事件引发的寂寞话语实质上是当前社会私人化所造成的大众孤独现象.当下大众孤独现象的出现,正是当代中国美学忽略自身根基意识而停滞于市民美学倡导的必然结果.当代中国美学历程,呈现出从人民美学到市民美学的历史主体意识变迁.重审这一根基衍变,反思当前文化症候.走向公民美学应是中国美学研究进路的新方向.公民美学是对人民美学与市民美学的否定之否定.它要学习在张力中保持个体意义和共同体意义的和谐共生.美国学者阿克曼和罗蒂的宪政与哲学思想为构建公民美学提供了一种新人形象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冯翊 《前沿》2014,(3):221-223
“人文教育”一词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文献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特别是从1995年人文精神的理论探讨热潮以来,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人文教育的概念界定、人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人文精神。但目前在对人文教育的探讨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同观点和争议,本文试图对其研究进行综述,期望能对正确认识人文教育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都是很复杂的问题,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这两个概念的明确提出始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前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可以相互补充,并行不悖。我们不仅要研究西方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还要深入研究中国自古以来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  相似文献   

14.
刘晓玲  王茜 《理论月刊》2004,(6):123-124
人文学科在高校的教育中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院校关注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5.
周汉清  崔厚民 《群众》2000,(1):37-37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从原始人对石器的精打细琢到今天人们对劳动产品尽善尽美的追求,无不显示出美的魅力。近年来我国工业美学悄然崛起,使传统美学从艺术领域向物质生产领域跨进。其核心内容包括: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和劳动美学。新型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工业美学的理念。技术美学研究的是如何适应消费者爱美  相似文献   

16.
邱玥 《求索》2012,(9):154-156
嵇康是魏晋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与行为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以及他与时人相异的特色。《琴赋》是嵇康赋作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作品,它结合了嵇康的音乐实践经验及文学艺术才华。他的艺术论中所蕴涵的人文哲学思想与当时的时代风气、社会思潮、美学理论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立足于魏晋社会思潮的大背景,从审美倾向、音乐本质、人格境界和独立精神四个角度探讨秘康艺术论中看似浮杂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艺境,认为贯穿其艺术论的红线便是魏晋玄学所追求的宇宙人生的本体和,并且认为稽康追求的和非儒非道,而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理合一相结合的中国传统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依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美学体系。本文认为,由于其逻辑起点"绝对理念"是一种独断论的精神产物。所以其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便带上了用逻辑切割历史的色彩。具体表现在:对"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划分并不符合艺术发展的逻辑,对舞蹈和某些东方艺术主观的忽略掉,并且依据其美学体系不能对新型艺术电影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一种全面教育——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教育 ,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的教育出现缺失。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文科学与时代同步发展。人文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 ,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差异 ,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文教育满足受教者精神发展的需要、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在教育理念上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契合点和会通之处。在新形势下,加强人文教育,引进人文教育内容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鉴人文教育方法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人文精神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辩论",是美化当年学术环境的"潮流之作".学界一般把当年美学大辩论的"学派",分为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派四大派,这几乎成了坚不可摧的定论.如果把当年"大辩论"中的芸芸众生,归为四大类,本来无不可,但将它们作为"学派",则大失学术本色,亦不合乎历史事实.朱光潜的文艺思想与美学理论体系(尤其前期体系)是颇具特色的.其建构体系的路向是以"出世--入世"的二极性人生态度(艺术形而上学)和现代多学科的实证知识(心理、生理、文学、历史--艺术生理学),去融汇西方哲人学说而形成的一个五彩缤纷、斑斓驳杂的美学理论体系.朱光潜建构体系的独特心灵历程,是中国现代知识份子寻求出路的一种艰难卓绝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