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海 《理论视野》2005,(1):36-3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它既是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个十分紧迫的实践课题。地方领导干部接近基层,面向群众,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党的执政水平的主要体现者。在新形势下,正确分析目前地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现状,从实际出发找准其执政能力的定位,探索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和对策,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现状及看法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知识水  相似文献   

2.
汪天文 《理论探讨》2007,(2):120-122
中国共产党执政57年来,其执政理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三个代表”,走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当前,由于时代和实践环境的变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而紧迫。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执政经验、专门论述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将深刻影响未来执政能力建设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发展党内民主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选范围,加强对基层选举的监督;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落实和强化党员的监督权,保障党员的批评权、揭发检举权和要求罢免权等。  相似文献   

4.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执政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党的执政成本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执政成本是指执政所付出的代价,它一方面包括为了执政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包括没有执好政而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危害和负面影响。分析执政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对无形成本进行分析。执政成本问题关系到执政基础是否巩固。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成效,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现代执政党必须具有的意识,也是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需要总结我们党50多年的执政经验,也需要研究与借鉴别国政党的经验和教训,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一般规律及要求。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政党在驾驭市场经济、建设民主制度、协调利益关系以及管理社会等方面既有许多教训,也有不少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政党执政经验,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向广大读者和作者恭贺新禧!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2005年将开展大规模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是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在新的一年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不断处置、调适和更新执政党系统、国家公共权力系统、社会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三者之间合理的定位,使三者之间维持顺畅的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以保持执政党持续的合法性。与此同时,要注重执政能力结构中各要素的整体性及相互作用,并不断创新执政党系统包含着思想系统、组织系统、制度系统等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内在统一的。要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增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9.
田忠 《求知》2004,(8):6-8,11
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面。是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新突破和新觉醒,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问题上的突出贡献。中国特定国情背景下执政能力建设也要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磊 《党政论坛》2009,(17):17-19
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展望未来发展时就指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新时期,深化对忧患意识的理解,树立陇患意识,用好阮患意识,成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赵晓呼  赵学锋 《求知》2002,(3):20-21
中国共产党是由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夺取政权而转变成为执政党的。虽然党是国家的缔造者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忠实代表,并且代表人民履行当家作主的权力,但是党的活动并不因此而随心所欲,必须遵循作为一个政党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是否自觉地认识并且主动地按照执政规律开展党的一切活动,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真正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说,向全党提出并且强调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这是新世纪我们党走向更加成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汉巍 《学理论》2009,(23):118-120
本文论述了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美国政党的制度设置与执政党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制度安排,分析了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借鉴美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党加强执政能力建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展望未来发腱时就指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相似文献   

14.
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并长期执政,其执政意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形成、曲折发展和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科学考察我们党执政意识的历史演变,全面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留给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曾良盛 《理论探讨》2006,3(3):110-113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党应当成为聚集、协调各社会主体意愿与利益的中心,这是党赢得执政资格的基本前提;应当成为整合社会的轴心,这是党体现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应当成为形成共识的核心,这是党赢得执政效力的现实关键。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变迁、个人主义倾向凸现和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功能不断增强,使党执政面临严峻挑战。党要化挑战为生机,实现党的领导科学整合化、民本民主化和政治法治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问题是我国学术理论界近年来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为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加强党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从建党至今,历经了两个历史性的转变:一是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掌政权的党;一是从领导计划经济的党转变成为领导市场经济的党。前一个转变要求党谋划建设和发展,后一个转变要求党推进民主和法制。我们党能否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保持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取决于党能否清醒认识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慧秋 《团结》2005,(3):22-22
共产党是执政党,要在保持先进性中提高执政能力,那么我们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必须在不断进取中提高参政能力,这样两者才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不断进取,是我们提高参政能力的奠基石。不断进取需要我们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政治鉴别力是指人们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的能力。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应该是在党派工作的同志所必须具备的第一根神经。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必须要求我们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懂得鉴别,善于鉴别,鉴别得真、准,才能保证我们参政议政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进取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也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历史继续和现实需要。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三代领导集体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论述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