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路 《法制与社会》2013,(14):34-35
性别歧视是我国就业领域内存在普遍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反性别歧视立法缺失,现有散落于《宪法》、《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的条款可操作性有待加强,且对于追究就业中实施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的追究也存在缺陷。建议制定反就业歧视立法,建立处理就业歧视的行政机构,明确用人单位实施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2.
因文化传承性和保守性的影响,性别歧视在某种程度上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歧视现象司空见惯.由于社会的失范,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逐步引起了广大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试以社会学中的社会失范理论来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社会学家和女性工作者以及关心女性的人们,正确认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从多个层面、多种途径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达到有效遏制和逐步消除这一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因文化传承性和保守性的影响,性别歧视在莱种程度上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歧视现象司空见惯。由于社会的失范,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逐步引起了广大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试以社会学中的社会失范理论来分析我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社会学家和女性工作者以及关心女性的人们,正确认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从多个层面、多种途径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达到有效遏制和逐步消除这一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女性比男性就业更困难,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刚出校门的学生身上,在社会上更是如此。虽然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不得以性别为借口拒绝求职者,但是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有从显性歧视转向隐性歧视的趋势。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女性追求自身的更高发展也是巨大障碍。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女性就业上受到性别歧视的表现、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消除或减少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法律规制,首先是要将现有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缺陷进行修补完善,需要进行这种修补或完善的关键内容是:明确性别歧视的认定标准、国家为女工录用提供优惠或补贴、加大对性别歧视行为的处罚力度、生育保险完全社会化、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女工就业维权等。  相似文献   

6.
英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普通法并不禁止歧视行为,但随着英国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及国内平权运动的高涨,在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对于禁止就业性别歧视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对于同工同酬、性骚扰、母性保护等进行了详尽和周密的规定.此外,这些法律还规定了直接歧视、间接歧视、骚扰和受害等四种歧视形态,禁止在雇佣关系中各个阶段的任何歧视.为了有效地防止就业歧视,英国依据<平等法>成立了人权与平等机会委员会,在应对就业歧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8.
晓红 《法治与社会》2012,(12):34-36
2012年7月11日,山西籍女应届毕业生曹菊以“平等就业权被侵害”为由,将北京市海淀区新巨人培训学校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这是我国自《就业促进法》生效后第一起性别就业歧视案,引起广泛关注。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大学生举着“巨人矮人皆能建丰功,男性女性均可成大业”,在巨人集团门口载歌载舞,声援曹菊。不管此案如何判决。中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将随着此案的判决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就业性别歧视,我国亟待建立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判断标准和识别方法,美国的相关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根据美国联邦立法及其司法判例,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判断标准和识别方法是:一种工作类型明显地使一种性别受到限制的职业分类是直接性别歧视;不符合真实职业资格成立要件的差别对待是直接性别歧视;对于以合法的非歧视理由为借口以及与雇佣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性别歧视言论都是直接证据,如果雇主提出的合法的不歧视理由不可信则是间接证据;包含性别歧视的混合动机下的雇佣行为是直接性别歧视;判断间接性别歧视中所做的业务必要性审查主要考察的是成功完成有关工作所必需的最低工作资格。  相似文献   

10.
晓红 《公民与法治》2012,(21):16-18
2012年7月11日,山西籍女应届毕业生曹菊以“平等就业权被侵害”为由,将招聘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某培训学校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这是我国自《就业促进法》生效后第一起性别就业歧视案,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侵害了女性的劳动就业权,不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影响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因此,应当对什么是就业性别歧视进行界定,明确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并且在必要时建立专门消除就业歧视的机构,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  相似文献   

12.
就业性别歧视对女性求职者受宪法所保护的平等权、劳动权造成现实的侵害风险。对就业性别歧视判定标准问题,学界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但传统判定标准在算法时代遭遇适用困境。算法掩盖下的就业性别歧视具有自主性、隐蔽性、延续性和结构性等特征,这不仅可能对求职者的权利主张造成过重的举证负担,亦无法解决算法供应商等第三方主体的归责问题。因此,应当从事前与事后两个维度,探讨对算法就业性别歧视进行有效规制的路径。在概念界定上,应通过扩充就业性别歧视概念的外延,将算法就业性别歧视纳入到反歧视法的规制范围内,使新加入的算法供应商等第三方主体参与到责任分担过程。通过在算法决策过程中引入技术性正当程序理论及其机制框架,搭建起权力主体配合下的“理解—参与”模式,借助合规审计追踪、算法解释等方式,有效控制算法就业性别歧视的风险,保障女性求职者平等权和人格尊严等权益。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侵害了女性的劳动就业权,不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影响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因此,应当对什么是就业性别歧视进行界定,明确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并且在必要时建立专门消除就业歧视的机构,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  相似文献   

14.
性别歧视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傲 《河北法学》2007,25(1):68-72
歧视现象,近年来越来越泛地受到关注.性别歧视、劳动歧视、地域歧视、乙肝歧视、身高歧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发现了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宪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从一个抽象而空泛的规定突然变和触手可及.性别歧视作为常见的歧视形式,尤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界定歧视的概念,制定有关歧视的法律,确立禁止歧视的原则,建立有效的事后救济途径,动员立法、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各界力量,提供积极措施,通过赋予被歧视者以合法权利的方式,消除两性歧视,是法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深化对性别歧视问题的讨论,是尽快启动性别歧视立法程序,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步骤.  相似文献   

15.
胡海波 《法制与社会》2011,(30):185-185
本文分析就业平等权与就业反歧视并非完全等同,并基于此将就业不平等的原因归为就业歧视和权力的干预两类,最后提出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就业歧视之法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女性劳动者的增加,女性就业问题日益显现出一些不容乐观的趋势。本文对中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的歧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法律分析,探讨了中国女性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角度,在论述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具体表现为:劳动市场中妇女低工资、就业岗位性别分隔和服务行业女性化,兼职工作和一临时工作"正常化"等,市场机制和就业机制的性别取向、传统社会分工和家庭结构中的性别角色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尽管内地女性在就业中的受歧视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国有机关、企事单位中,女性的就业平等权受严重侵犯的情形仍然大量存在。本文深入比较世界各地区关于妇女平等就业权的保护机制,从而提出加强立法,明确规定妇女不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和不同情况下不同程度地对受歧视对象的保护等建议,从法律层面提高对内地妇女的就业平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体育性别歧视是体育运动中对某种性别参与者的不平等对待。奥林匹克运动有性别歧视的传统。体育性别歧视的样态表现在:体育参与机会不均等、同工不同酬和体育性骚扰。它侵权的类别有:体育参与权、体育劳动权和体育人格权。反体育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度体现在国际公约方面和国内立法方面。体育性别歧视法律应对机制存在不足,应该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有关性别歧视的判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傲 《法学评论》2008,26(6):125-132
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人仅指男人。第14修正案公然剥夺妇女的选举权,表明了美国宪法对女性的制度性歧视。在美国,消除性别歧视的最初目标,就是使妇女实际上获得人的主体地位。美国宪法史上两性平等权的发展历程,同时亦是妇女争取享有平等宪法权、争取做人的权利的历程。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有关性别歧视之典型判例的研究,揭示女性曾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批判历史传统、社会习俗乃至法律制度对妇女权利的漠视,阐明司法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