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建立 知识产权中的诉前禁令是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而在当事人起诉前根据其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性命令。 诉前禁令制度自产生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海商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在英美等国家早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为适应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要求以及国际立法趋势,我国亦将诉前禁令制度纳入了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以及《著作权法》中,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大司法解释确立了该制度的具体操作标准和规范。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实施都须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甚至蜕变的过程,才得以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最  相似文献   

2.
临时禁令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禁令是人民法院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而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命令。其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免受继续侵害,预防难以弥补的损害发生。它是英美法系国家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常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TRIPS协议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适应入世需要,我国新修定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都规定了这项强制措施。同时,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两项司法解释对诉前临时禁令的适用作了专门规定。但总体而言,这些规定比较原则、抽象,难于把握和操作。为准确及时地对当事人的禁令申请作出审查决定,笔者针对临时禁令在实践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权案件如何编制案号和收取受理费的请示”(沪高法〔2003〕293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的案件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6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5.
王伯文 《知识产权》2002,12(4):18-20
我国在加入WTO之前,相继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颁布实施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这些知识产权的法和条例,都对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作出了规定。英美法系国家将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称为临时禁令,①欧洲大陆法系没有禁令概念,临时禁令表现为假处分、假扣押制度。日本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有关专利侵害的停止请求权中规定,对“有侵害之虞者,得请求停止或预防侵害。”②这里的“虞”,现代汉语解释为“猜测”和“忧虑”,等同于英美法系临时禁令中的“可以预料的伤害”。TRIPS协议称为“临时措施”,③其第50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权案件如何编制案号和收取受理费的请示”(沪高法〔2 0 0 3〕2 93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的案件是一类独立的新类型案件。为了便于司法统计,并正确表明这类案件的性质,应当将这类案件统一编号为“禁”字号。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案件的受理费问题,由于这类案件没有争议金额,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9.
《电子知识产权》2001,(7):20-21
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也于同日施行。为了指导全国法院更加准确、统一地理解和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6月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二》)。这两个司法解释已于7月 1日生效,…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也于同日施行。为了指导全国法院更加准确、统一地理解和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6月公布了《关于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一》)和《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二》)。这两个司法解释已于7月1日生效,以前的有关司法解释与其不一致的,以其为准。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也于同日施行。为了指导全国法院更加准确、统一地理解和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6月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由民事实体法创制的程序性制度,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与民事诉讼法的天然联系不能割裂开来.民事诉讼法的进化决定着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度化水平,而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度化对于民事诉讼法的价值又为民事诉讼法的进化提供了压力和动力.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未来走向问题可借鉴<海事特别诉讼程序法>的有关作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裁判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申请人不起诉或者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被申请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申请人赔偿,也可以在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起的专利权侵权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电子知识产权》2002,(3):23-24
为切实保护商标注册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保护商标注册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前责令  相似文献   

17.
徐颖颖 《法制与社会》2013,(19):127-128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自2013年1月1日施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100条、101条分别规定了诉中、诉前行为保全制度。这一修改对现行的知识产权诉前责令停止侵权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现有的知识产权诉前责令停止侵权制度入手,结合民诉新规定,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22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诉前禁令在制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但法律规范的欠缺也会导致极大的风险.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在诉前禁令审查标准上首次有了明确的提法.针对这一文件的相关规定,通过对域外诉前禁令审查标准的分析与对比,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诉前禁令标准审查的“中国四要素法”,使之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4年12月21日公布,并于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解释》的颁布实施,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解决各地办理此类案件中反映出来的疑难、复杂法律适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解释》的制定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1997年刑法对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作了较为完备的规定,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1998年,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