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要不是由部队转业到纪检监察机关,当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许我至今还没有认识《中国监察》;要不是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学习的习惯和《中国监察》强大的吸引力,也许我不会喜欢上《中国监察》;要不是我在生活上、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拜师求教,也许我不会如此“热恋”《中国监察》。人生是一本不断被自己改写的书,而《中国监察》就是一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大代价却能启迪人生的好书。我的一位战友转业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曾经因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满而有情绪,我就将《中国监察》推荐给他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使…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与《中国监察》一起走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中国监察》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使我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健康成长。曾记得,1988年10月《中国监察》问世,给我在纪检监察的征途中增添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思想,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使我立志成为一名忠诚  相似文献   

3.
感情·友情     
先说我与《中国监察》建立的感情。1995年,组织把我安排到镇纪委专职纪检员岗位,从此我与《中国监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从《中国监察》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和写作能力。1997年11月,我镇地税中心所被评为江苏省文明税所,我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写成通讯《税海清风》  相似文献   

4.
吕玉东 《中国监察》2008,(13):60-60
全国监察机关刚刚恢复组建,《中国监察》就应运而生,从1988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间,我作为监察战线的一员,在北京市监察工作岗位上对《中国监察》办刊工作有所了解。我深深感到,《中国监察》在北京市创建行政监察工作中,特别是在探索、开创监察工作新局面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北京市监察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和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她15岁了,我在纪检监察岗位上也工作15年了。可以说,《中国监察》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步。1989年初到监察局工作,看到《中国监察》,就像刚上学的孩子领到教科书一样,让我爱不释手。一遍遍地恳读,一次次地思索,使我对监察工作逐渐熟悉起来。那时,  相似文献   

6.
做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作者、发行者,《中国监察》始终与我一路同行。我是一名认真的读者。由于自己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专业,2002年11月刚刚从财税部门选调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纪检监察知识非常欠缺。因此,从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当年前20期的《中国监察》杂志收  相似文献   

7.
实话实说,我每年订阅近50种报刊,《中国监察》是我最喜欢的刊物之一。近几天,我反复拜读了“我与《中国监察》征文启事”,一种做主人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怀着敬心、爱心、贴心的诚意,说几句心里话。一、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内容是刊物的灵魂。我建议《中国监察》在内容、编排、体裁上还要改进。我们喜欢融正义、理性、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刊物,所以《中国监察》要在全方位进步、整体性提高上下功夫,在重视策划、办出特色、放大优势上下功夫,我们企盼内容轻松与高雅并重,知识与指导共存,形成更鲜明的《中国监察》的品牌特色。二、《中国监察》要把…  相似文献   

8.
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老兵,自从加入这个阵营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国监察》。当我草拟文件和审核材料需要依据时,是她给我提供;当我分析案件遇到难题时,是她给我答案;当我起草讲话、经验交流材料需要权威数据和资料时,她总是给我满足。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以忘怀。1992年夏日的一天,我看到《中国监察》征稿的启事,我心一动,何不试试?我写了一篇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体会文章投给杂志社。突然有一天,同事们拿着《中国监察》向我道喜,原来我的稿子被采用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刊物…  相似文献   

9.
我爱你,《中国监察》,爱你是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导师。1997年9月,我被市委任命为中共雨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上任伊始,区纪委办公室杨主任给我送来了一本《中国监察》杂志。作为纪检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如获至宝,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我的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军功章里有《中国监察》的一半。”这样说,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这样说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记得一位基层纪委书记曾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监察》值得一订。如果说我们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首先应该感谢《中国监察》,因为是她告诉我如何当好纪…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坐在书桌前,从文字中寻找精神的享受,就像我每月和《中国监察》的约会。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战士,我十分感谢《中国监察》对我的帮助。清晰地记得,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午休时间,通读了近两年来所有的《中国监察》。它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的工作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那时我就在想,《中国监察》如果能够分类再多元化一些,效果也肯定不错。比如,设立一个《新手上路》的栏目,介绍一些纪检监察?姚冰工作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等,让像我这样的“新手”能够更快地熟悉工作、进入战斗。更让我欣喜的是,今年我的文章也变成铅字登在了…  相似文献   

11.
做为一名纪检监察战线的宣传干部,我和《中国监察》有扯不断的情结。尤其是为《中国监察》和妻子闹红了脸,令我至今难忘。1998年秋天,我们即将乔迁新居,妻子在清理物品时,将我装订好的近十册《中国监察》也扔到了废纸堆里,准备一起卖掉。还好,被我及时发现。我一边拣起扔在废纸  相似文献   

12.
由于工作调整,我干起了纪检监察工作,上班第一天发生的一件小事,使我对《中国监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每期必看。2002年1月21日我第一天上班,一位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推门进来,问我当月的《中国监察》是否发下去了。我翻看着一摞存档的刊物,告诉他,您要的《中国监察》已经发下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1988年底通过考试到咸阳市监察局任职。起初,我对监察工作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正在此时,看到了《中国监察》创刊号,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15年来,它帮我完成了由监察工作的外行新兵到内行里手的转变,也一直陪伴着我,从试用干部、副科长、副县级监察员,成长为市纪委常委、秘书长。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我深深感到《中国监察》功不可没。我认为《中国监察》是不可多得的反腐倡廉的好刊物。《中国监察》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其理论文章政治…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学用《中国监察》一件事?吕仕军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名监察干部,由于《中国监察》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所刊登的内容与我本职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每期的《中国监察》杂志就成为我的必读之物。每当遇到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实用性、可借鉴性的好文章、好典型  相似文献   

15.
寄语老朋友     
?《中国监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老朋友。我与《中国监察》相识,是1988年它创刊的时候。当时,行政监察机关恢复建立不久,山东省监察厅对全省政府机关的政风政纪情况组织了一次全面调查,并由我主笔写成了一份《关于当前政风政纪情况的调查报告》。杂志社领导认为那份调查报告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于是在《中国监察》创刊号上采用,7000余字的调查报告用小五号字密密麻麻排满了4页。从此,我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到手,我都要把目录仔细看几遍,浏览所有文章,并从中选择一些篇目重点阅读。读过之后,便妥善保存起来,以备来日查阅。我读…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也是《中国监察》的忠实读者。我觉得这份杂志叫人看了爱不释手,回味无穷,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增长知识。所以,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我们单位都要订阅一份《中国监察》。每次杂志一到,我总是抢着先看,遇到好文章,我还讲给别人听,推荐给别人看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建筑战线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之所以爱看《中国监察》,是因为她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我边工作边写作,凭着自己一种勤奋踏实的精神写下了一行行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我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与她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连年有幸成为建筑战线的先进工作者,也得益于贵刊指点。在报刊如林的今天,我衷心祝愿《中国监察》枝繁叶茂,越办越好。□《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黄亦兵$湖南省黔阳县建筑施工管理站纪检监察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沈平 《中国监察》2009,(19):64-64
我是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读《中国监察》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现在每到月初或月中,我都会不自觉地惦记着《中国监察》该来了。  相似文献   

19.
初识《中国监察》是1996年,其时我刚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中国监察》先是启蒙者,再是引路者,后是陪伴者。我年年订阅,期期必看,久而久之,从相识到相知到相伴,她已然是我不可分开的知心朋友。我所面晤的90多个月100多期《中国监察》,一本不少地全部装订成册,时时翻阅,常读常新。□相识·相知·相伴@叶梓  相似文献   

20.
良师伴我行     
一次,围绕一个案例,同事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我从《中国监察》杂志上找到了答案,说服了同事。通过这件事,同事们都开始争着看《中国监察》,学刊用刊的兴趣特别浓。每当工作遇到了难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监察》杂志,它给了我许多帮助,杂志中报道的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进。为了学刊用刊,我把订阅的《中国监察》装订成册,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现在,我积存下来的《中国监察》杂志已有100多本了,多年的学刊用刊,也使我提高了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写作水平,这些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