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法涉诉信访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是信访制度中的一种,既具有权利救济等重要功能,也存在一些弊端。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困扰国家机关的老大难问题,申诉案件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突出,涉法涉诉信访机构面临沉重的信访工作压力与负担,由此造成的涉法涉诉信访机构不作为的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涉法涉诉信访机构不作为的界定以及不作为的现状及危害,并提出了对这种不作为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构想,以期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2.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社会经济转型期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涉法涉诉信访处置是否得当,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途径可以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司法管理机制创新、涉法涉诉信访制度定位、有效处理涉法涉诉信访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王东  田晏 《行政与法》2010,(10):20-23
涉诉信访在当前的"勃兴"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与功能支撑,但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导致涉诉信访的实践陷入困境,并影响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因此,应以司法主体性理念为基础,通过将公民信访权进行法律定型,围绕公民信访权重建涉诉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涉诉信访数量的不断增长,涉诉信访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也成为困扰各级法院及法官正常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涉诉信访的现状,分析了在转型时期其普遍化的原因及涉诉信访制度的利弊,对解决当前涉诉信访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涉诉信访制度的发展史是伴随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因此,对于形成原因的挖掘不仅要从现有司法因素的影响入手,更要从法治的历史延续以及变迁的角度深入。探究涉诉信访在截然相反的人治与法治的国家治理理念下的成因以及影响涉诉信访发展的现实环境原因,成为我们厘清涉诉信访问题及如何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涉诉信访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诉信访错综复杂,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在信访制度仍存在宪政意义上的合理性和现实需要性、现行信访体制没有重大转变、特别是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还欠缺规范的现状下,显然更应该关注如何积极处置和应对涉诉信访,而不是对此予以消极排斥。在立足现行政治体制的前提下,应当对涉诉信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信访问题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更多地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而不是运用行政化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信访工作法制化之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博慧 《河北法学》2011,29(4):198-200
目前我国信访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信访量连年攀升,总量居高不下;涉法涉诉信访过多,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司法权威;信访活动组织化趋势明显;"非正常信访"严重扰乱信访秩序。为了完善现存信访制度,要求各部门做到:树立司法的权威;改革信访机构设置;改革信访案件处理方式;完善信访制度的程序设计;将涉法涉诉问题从信访受理范围中剥离出去;完善信访工作中的领导问责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涉诉信访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诉信访问题是法院工作中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一个困扰各级法院领导和法官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涉诉信访的成因、涉诉信访与诉讼制度关系的基础上,就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现实国情下的政策选择、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涉诉信访量一直居高不下。涉诉信访问题的形成主要有法院、当事人、制度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本文在分析涉诉信访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消解涉诉信访对司法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和严峻性.通过公开听证,监督司法机关纠正弥补司法过错和瑕疵,促使信访人接受正确的信访结论,不失为预防、减少和妥善应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良策.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听证制度,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应当从理念梳理和制度设计等不同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信不彰、权威未立是转型社会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如何善用涉诉信访制度的民意表达和司法监督功能,同时有效防控非正常涉诉信访、维护司法权威,成为实践中各级法院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涉诉信访终结程序入手,通过分析基层法院涉诉信访的现状与特点,结合目前国内实施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探讨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的作为纠纷导出机制的价值利弊和运行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从源头上预防涉诉信访案件,更好地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结合近年来涉诉信访的工作实际,以2009年至2012年办理的信访案件、进京访案件以及中央政法委交办案件为统计标本,分析了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的主要特点、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化解信访问题的成功经验,并就进一步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涉诉(或涉法)信访是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涉诉信访节节攀升,究其原因既可以从社会体制.也可以从司法机关、上访者自身找到原因。涉诉上访是民意上达以求解决矛盾的渠道之一,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能说其在今天一点存在价值也没有,但其制度缺陷及给中国法治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完善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应分别从社会体制(如何规范信访的司法监督)、司法机关(如何畅通申诉渠道完善法院接访功能实现自我监督)及上访者本身(引导与规制涉诉信访行为)分别找出解决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逐渐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涉法涉诉信访分支之一的涉检信访"终而不结"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不仅给检察机关带来疲于应付、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客观而言,要破解这一困境,建立完善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必然选择。本文以此为着力点,针对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了法治化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涉诉信访在当下中国俨然已经成为关涉政治大局、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被广泛地视为一种严峻的社会危机而予以问题化,并因此成为全社会的攻关对象。但是,直观地将涉诉信访问题看作主要是司法部门自身问题产物的观点是不周延的,也不利于寻求有效的对策以应对之。对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应采取系统论的分析进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国家机构系统化处理社会纠纷流程的实证分析中去发现涉诉信访问题的真相:信访问题不过是弱势群体民生困境的制度性反射。因此,应以制度创新和综合治理应对涉诉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6.
鲁琳  汲长彪 《法制与社会》2011,(16):259-260
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居高不下,本不应该成为法院工作主要内容的涉法涉诉问题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对于涉法涉诉问题从表达自由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本不应该属于涉法涉诉的信访问题被归于涉诉信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信访是当事人民主自由权利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根源上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将涉诉信访变为当事人行使自由表达权的一种补充渠道,进而规范治理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17.
许一航 《政府法制》2014,(19):20-21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问题的意见》,我国开始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机制,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那么,非涉法涉诉的普通信访如何处理?能否通过加快立法,完善信访制度,更好地畅通群众诉求的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8.
当前,构建顺畅的涉诉信访终结机制,有效地开展涉诉信访终结工作,已成为清除无限再审障碍、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由于涉诉信访终结影响面广、涉及面大,加之涉诉信访终结制度亟待完善,人民法院在开展涉诉信访终结工作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涉诉信访终结工作的基础上,探讨其中的疑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涉诉信访案件的终结标准所谓涉诉信访案件的终结标准,主要指涉诉信访案件终结的实体要件。由于上述标准尚无明确规定,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法院认识不一,做法不同。分析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以下简称《终结办法》)及《关于印发<终结办法>的通知》内容,可以看出涉诉信访终结的实体要件与信访所涉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央政法委制定的政法[2005]9号文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第二条规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本文则以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现状为立足点,对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一些想法,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问题的意见》,我国开始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机制,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那么,非涉法涉诉的普通信访如何处理?能否通过加快立法,完善信访制度,更好地畅通群众诉求的表达渠道?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