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别于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或所谓“传统的和谐社会”。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既要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又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同于“传统的和谐社会”。同时要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在当前中国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但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含义,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文中主要从对“和谐”一词及“和谐社会”理念历史沿革的考据以及哲学社会学的认识出发,希图以法治作为中介,揭示出“和谐社会”理念的复兴对于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青年参与“   《市委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   凌云街道华理苑居委会副主任应岱琦一直对党代会很关注,“不仅是我,我们居委会的居民们也很关注.“他说,“从这次的报告来看,居民们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借鉴、继承和发展前人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越是客观、全面、科学地掌握前人的思想成果,就越是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成功,越是能够全面、稳固而可靠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失灵”作为考查“社会和谐”的比照对象,不仅可以考查中外思想家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论述,总结前人对和谐社会构成要素的探索,而且还能评估历史上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董振华 《理论前沿》2005,(16):28-30
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创新”是推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文化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也是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创新”是贯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过程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以人为本”为价值主线,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有机而完整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立体图式,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性、实践和价值层面上的和谐建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理性成熟的体现,而和谐社会则是我党历史与实践理性的现实选择,二者的结合则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看出,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民主法治现代化建设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其中,健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在认识上实现了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新发展。“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要求全党同志要更加自觉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社会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就是要体现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其次应该是和谐的社会。所谓“和谐”,它包括的不仅是社会的和睦、稳定,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它应该把自由、公正、正义、稳定、协调、有序、民主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追求目标。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内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的封建盛世局面,那时候社会安定繁荣,君主励精图治,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它所蕴涵的丰富哲学思想日益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涵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它还是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在碧 《理论前沿》2005,(12):28-3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在施行的现实任务,但完成这一任务,却面临着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公权与民利”等等诸多矛盾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矛盾与挑战,协调好这些矛盾各方面的关系,并从制度上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就成为是我党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秦华 《人事天地》2007,(6):53-53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认识他是在电视上。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实话实说”。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的样子很诚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和谐社会”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系统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犤1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为应对国内外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在新时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一、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其精神实质是追求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提出来的,它是目的不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协调状态。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必然性。其必然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哲学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构建和谐社会要依靠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者都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特点、面临的社会矛盾、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各不相同,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上存在着差异性。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发展脉络,对于建设我国现实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于2007年9月19日至23日在吉林大学召开。全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本届年会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本届年会的议题分别是“单位犯罪基本理论研究”、“死刑的司法限制适用问题研究”、“《刑法修正案(六)》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与会代表就以上三个议题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了讨论,可谓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