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热播之后,引起热议。该剧反映了时代特征,塑造了一位个性张扬的商界奇人陈寿亭的形象,深受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但某些情节又不能自圆其说,存在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三国演义》是一部兵法大全的话,那么,《水浒》无疑称得上一部用人宝典。统观《水浒》用人的宝贵之处,可概括为一个“适”字。水泊梁山,在其鼎盛时期,可谓人才济济一山,其中突出的就有一百零八将。这一百零八人,个个是人才,但又个个非全才。梁山因材施用,把一个个都用得活龙活现——“神行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的智慧谋略及其政治、军事业绩,历来倍受称道。然而他在识人和用人方面,却被认为有重大失误。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放,有关孔明“用人之误”的文章时常见诸报端,比如他“两度错用关羽”,结果走掉曹操、失去荆州;又如他“误用马谡”,导致街亭之败;还有他“无端怀疑魏延”,最后设遗计好歹要了这有功之臣的命。到头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因严重缺乏人才而亡于司马昭,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三国演义》里的“事实”,却并  相似文献   

4.
生材贵运用     
何谓人才﹖从广义上讲,除了智力低下以外的任何人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是否使用得当。《野经子内幕》记有这样一个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对于这样五个儿子,西邻是怎样安排的呢﹖他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结果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显而易见,西邻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避人之短,用人所长,因为任何人都是有长处和短处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能找到做好某些方面事情的人才,而很难找到任何工作都能干好的全才。所以,用人者,若扬人所长避…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是在经历了残酷的隋末农民战争和血腥的玄武门之变后登上帝位的,这使他对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在晚年写的《帝范》一书中就反复强调:"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在他的一生中,可以说一直都在广开才路,推心待士。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在中国帝王中是很突出的,并且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渗透了丰富的人才管理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企业管理者借鉴。一、不拘小节,敢于用人魏征是贞观时期最著名的诤臣之一。他早  相似文献   

7.
恶花絮     
去年11月24日的《沈阳晚报》上刊登了一篇《现代贪官幽默故事》。读后却笑不出来。人但知花之美,罕知美花之有恶者;人但知恶花之毒,罕知恶花之所以毒。思之良久,似有所得,辑而评之,以警世人。免费书法“为人民服务”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被逮捕入狱后,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便跪在地上对查办他的有关人员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每天给你们写一幅。”胡副省长的字是出了名的,想当年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幅“墨宝”,那就真是“如获至宝”。胡长清也因为写字狠赚了一把票子。胡长清…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人之将和天下之将等六个等级。把幕僚人员分为“上宾”、“中宾”和“下宾”三等。在《将苑·将材》篇中,他按照道德水平,把将领分为仁将、义将、礼将和…  相似文献   

9.
1945年3月,我进重庆《新民报》作记者,不久便与张鸣正兄认识了。他那时任报社印刷部主任,管理印刷厂,平易近人,常和排字工人一道去冷酒馆喝酒谈心。他为人诚恳,刚直不阿,主持正义,是个左派人物。编采部的一些同事,曾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鸣正洛夫”,闲谈间他也笑而受之。当时,我们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同学有五六人在《新民报》工作,多数跑外勤,生气勃勃,他对我们这群年轻人有好感,很友善,大家对他也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10.
邓忠强 《学习月刊》2013,(13):52-52
作为领导者,选官用人是件挺重要的事。从原则上说,当然要出以公心,选贤任能。问题是所荐之"贤"未必贤,彼时的"贤"也可能现时"不贤"。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那么一旦发现自己用人失误,该怎样对待?唐文宗(李昂)时的宰相李石,为官正直清廉,但他有一次就用错了人,误荐了一个贪官。据《资治通鉴·卷245》记载,唐开成元年(公元636年),李石认为金部员外郎韩  相似文献   

11.
康熙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位具有行政管理才能、善于用人的封建君主。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曾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设官用人之法,著述颇多。他的用人思想集前人之大成,十分丰富。在他用人实践的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个“慎”字。他的用人擢才主张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整顿吏治起了推动作用。他的“慎”于用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不易,不可不慎。康熙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体会到:“知人难,用人不易”。他认为,有许多情况使统治者知人难。一是许多官吏言行不一。许多下属为取宠君皇“常视上意向,而巧以投之”,增加了识人的难度。二是许多官吏不能洁身自好。而“瞻顾私情”,举贤任能时“皆举平素往来交好之人,但云办事有能,并不问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杂剧中最负盛名的王实甫的《西厢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不止一次地读过,且读的是清代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批本”。1941年,毛泽东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一文中就提到:金圣叹不愿意抹杀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偶尔写出的几句好话。五六十年代之交,毛泽东多次读《西厢记}),说《西厢记》。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叫工作人员给他找来一本《西厢记》阅读,看后似觉有所不足,于22日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请着人再找一部金圣叹批注的《西厢记》,金批本与此本有些不同。”①就在这一天的会议上,毛泽…  相似文献   

13.
“用人不疑”辨王重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用人中经常听到的一句名言。其意是说,对于你使用的人要充分信任,毫不怀疑,让他放手去干,否则,就干脆不用他。笔者管见,这话只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至少算不上"普遍真理"。近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颇有感触。唐明...  相似文献   

14.
耿耿 《党史纵横》2008,(4):52-57
1964年10月,为了庆祝建国十五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推出。《东方红》从创作、排练到演出,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其速度之快、演员之多、气势之恢宏,令人感到惊讶。其实,早在《东方红》问世之前,就有两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一部是空军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一部是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15.
读李心解     
朱铁志 《唯实》2006,(4):62-64
在众多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李瑞环同志的讲话是比较有个性、有特点的。当年他谈人权问题、谈时间问题,就曾给人耳目一新、不落俗套的感觉。他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书,不拘形式,没有迂腐的起承转合,多是有感而发的思辨短简。这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格言警句有一种思想酵母的作用,膨胀了我的思想,引发我无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沁彬 《先锋队》2015,(9):49
观古宜鉴今,无古不成今。为官之人肩负着选人用人之责,首先应当学会慧眼识人。杨溥在明朝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位重臣。他不仅虚怀若谷,清气若兰,而且清廉无私,知人善任。他因容人之长、用人之长而远近闻名,更因容人之"短"、用人之"短"而令人敬佩。明朝的耿定向在《先进遗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文定公杨溥执政时,一次,他儿子千里迢迢地从老家赶往京都探望他。杨溥问道:"你这次来京,  相似文献   

17.
用什么人的问题,大而言之关乎党与国家的兴亡,小而言之关乎事业的成败,就一地区和单位而言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用人的方向往往就是干部努力的方向。当前,一些陈旧的识人观念和用人标准还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干部人事制度上的一些弊端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也给正确识人、用人带来一定困难。要解决好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军高级将领中,郭化若素以儒将著称,在他辞世3年多的今天,我时常忆起这位军中才子。 早就耳闻郭化若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莫斯科炮兵学校高才生、中国工农红军队伍里的知识分子、好参谋好秘书,尤其听说他在延安长时间给毛泽东主席当军事秘书,更感到他经历非凡,才智过人。 一部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多年来国内对其研究一直受困扰,原因是此文产生年代久远,又是文言文,真正探其秘、究其源,必然会有难度。而军事理论家郭化若,早在1939年就写过《孙子兵法初步研究》,公开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中有则寓言,说的是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家的老人都说,不修墙,必然会失盗。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财物。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居老人是个窃贼。故事揭示了感情对事物认知的影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寓意非常深刻。引申到识人用人上,可得如下结论:识人、用人是很容易被感情所左右的。  相似文献   

20.
神医情缘     
一隋朝开皇年间,罗城华阳镇有一个人叫皇甫颂,是魏晋时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十四世孙。皇甫谧曾著有《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和《寒石散论》传世。受其影响,他的后人都世代从医。皇甫颂少年时父母双双下世,好在祖上给他留有大量的医学书籍和医疗病例,这使他如鱼得水,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对照实际病例,认真琢磨钻研,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