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州某报业集团曾遇到这样一个小伙子,他在此工作已有四年的时间。谈起家乡那座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城.能兴奋地与朋友如数家珍地聊一个晚上.但末了却说:“唉,如今让我回那座城市我可是回不去了!“像这样走进广州就不再想回去的人,何止这样的年轻人。近几年来。南下广州的打工者、创业者已达290多万人,几乎占据了广州自身人口的五分之一。位居中国十大城市流动人口前茅。广州有什么?有人说.北京确实像座皇家之城,雍容大度而又气势夺人上海则更像座金融之城,大把大把的货币滚滚流进这座城市的每一个银行:而广州则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外商务信息频繁交汇碰撞的大商都。无论是豪富巨贾还是小商小贩。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都会强烈感受到那种灼人的商海巨浪。每一个淘金者都有可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文评家习惯于将诗词中所有关于女性的叙写混为一谈,但事实上不同的文类,虽然都有女性的叙写,但其美学特质却有极大的差别。从文学创作看,中国古代诗人在运用"诗言志"的诗歌传统描摹闺阁情趣时,必然要找寻一种既能免除诗教责难,又能自由传达心曲的文学载体,花间词以长短句的文体形式,打破了近体诗整齐划一的格局,具有音律和谐的特质,成为当时表达忧约怨悱之情的最适宜的文学形式,也同时形成了其柔媚香艳、委婉细腻的女性化创作特征。以跨文化的女性主义文论研究花间词,拓展了学界对诗词的研究,有助于改变古典文学研究孤寂之现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旧约圣经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原本都是犹太古代的传说,但它们在欧洲家喻户晓,在中国也不陌生。之所以如此,除了基督教全盘接受了旧约作为自己圣经的第一部分使之得以流传这个原因之外,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例如与艺术家在创作上不断发掘其中的题材不无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初期的意大利雕塑家多那特罗一生中两次创作《大卫像》。大理石的《大卫像》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形象欠生动,缺乏作者自己的风格。而《大卫青铜像》则以纯熟的现实手法刻划  相似文献   

4.
沉默的企鹅     
清朝学者彭端淑在其名作《为学》中讲到这样一则故事: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富和尚打算驾舟前往,准备多年但终未成行;而穷和尚靠着一路步行化斋,三年后终于由南海而返。这则故事足以说明,有为之士无一不是刻苦进取、锲而不舍的实干家,但凡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者,即便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最终也不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决定,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跨世纪的发展战略任务。这一目标的提出,这一任务的部署对进一步发展我省的民族文化,繁荣我省的民族文化事业,进而推动我省的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的建设,促进云南的全面发展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有着广阔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专家学者对其定义甚多,但我觉得“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这样的提法似乎更贴切一点。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每个民族以其独特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6.
改革已成为我国保安服务行业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然而,改革,是个系统工作,需要一系列政策,需要配套工程。曾经有位老总说,现在的国有保安公司是“三像三不像”。“三不像”是说保安公司不像企业、不像机关、又不像事业单位。“三像”呢?则是说保安公司又像企业、又像机关、又像事业单位。原因何在?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保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企业的面目出现的,但是一定程度上又缺乏企业的必备要素。“企业”缺少必要的配套支撑,就形似神不似了。现状是这样,那么改革就要努力避免这样。改革,就要在改革的旗帜下有改革的“千军万马”,要有一…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晋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可上溯至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但三晋文化真正形成体系是在西周初年叔虞封唐,建立晋国之后,尤其是春秋末年魏、韩、赵“三家分晋”时期。晋国文化是三晋文化体系的初级形态,三晋国家文化则是三晋文化达到高度成熟的形态。三晋文化具有完备的体系和极其丰富的内容,其最重要、最本质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二是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思想文化传统造就了三晋文化多方面的优势。山西是中国北方戏…  相似文献   

8.
赵辉出生于60年代,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1987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对其理解并不深刻的赵辉到美国学习电机工程,10年间他基本上放弃的专业,改行搞了摄影,就是从在美国的生活开始,他对中国文化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悟:在拍照片的过程中,对西文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摄影这门技术的起源在西方。”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经历和认识,因为它使一个人跨越了两种文化。意识到不同的文化,有其特有的发生背景和氛围,它们可以相互影响,但很难相互取代,他认为:中国人的形象、气质与传统中国风格时装的色调、线条有一种内在的…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地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我们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文化个性显著、特色鲜明。我区的文化之花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格外绚丽夺目。因此,加强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演变经历了初创、成熟、变异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的象形文字是从岩画中脱胎产生的,以“岩喀”(或“阮可”)字为代表;成熟阶段以中甸白地字为代表;变异阶段,象形文字则出现由简变繁或由繁变简的分化现象。而白地字至今仍保持了其原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卓东荣 《今日海南》2010,(11):12-13
(一)文化,从不像今天这样高看,也不像今天这样美丽。文化强调,从不像今天这样直接,也不像今天这样发力。那是为何?曾经,文化曾被忽视和冷淡,其创造力与激发力曾被"闲置"。曾经,文化与经济,人们长期似乎总是倚重后者,视如"劲竹";而对前者,只当"柔枝"。这种心态与意识的累积,偶尔使人的价值观有所错位。久而久之,在一些人的心眼中,文化不仅成了经济的点缀,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相似文献   

12.
王毅 《湖湘论坛》2001,14(6):37-39
文学是民族文化心理历程活的“化石”。文学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有许多通融的地方。本文就选择这样的角度,去探视冯子振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一冯子振(1257—1348年)的文学创造带有独特的湖湘文化的印记。这从其作品的以下三个特点可看出来。其一,对屈原,贾谊的景仰,并刻意以骚赋为楷模。“自楚汉时期屈原流寓沅湘、贾谊谪宦长沙之后,流波所及,始开湖南文学风气。尤其是屈原的辞赋……在开创了一个与《诗经》风格迥异的南方楚辞,离骚文学流派的同时,也奠定了湖南文学的基石。屈、贾一直是古代湖南士子引为骄傲的文章和道德…  相似文献   

13.
嵇亚林 《群众》2012,(11):18-19
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城乡大街小巷升腾弥漫,文化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成为寻常百姓离不开的精神家园。十年来,江苏公共文化随着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强劲步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越来越近。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正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全方位、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态势,让全省每个人都能尽情地沐浴...  相似文献   

14.
杨涛 《半月谈》2004,(12):77-77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常遇见这样的问题:一起盗窃案,主犯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但人身自由还有.而从犯因为情节较轻不够刑事处罚,被劳教两年,整整失去两年的人身自由。由于立法的缺陷与执行中的变形,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当过兵的人来说,部队的“大锅菜”总是让人一辈子难忘。而在嘉兴,有这样三个退伍军人,他们将部队的“大锅菜”文化搬进了一个个企业、厂房,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部队“大锅菜”的别样美味。而在他们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又将厚重的军旅文化带入了自己的公司,给公司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因为文化与人类几乎同时诞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在任何时期,人类本质上都会非常注重文化。文化又是一个新问题,因为人们对文化的魅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重视过。这种关注和重视,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是达到了崇拜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肖琴 《湖湘论坛》2009,22(4):125-128
文化主体是人,但人的特性与文化主体的特性有时并不完全同一。文化主体的特性是从文化生成与创造的视域来考察人的特性。这样文化主体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性:自由自觉性、超越性和建构性。  相似文献   

18.
汤韵旋 《人民论坛》2011,(8):200-201
客家文化与台湾土著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两种相异的文化在撞击过程中,各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同时又会相互影响、相互变异。客番之间的互动经过一个较长的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而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在其变异过程中,必然会对其族群心理、甚至族群性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岳散人 《小康》2007,(1):76-76
观察事物有好多种角度,甚至可以趴在地上看。但观察“历史”与“文化”,经常只有两个角魔前面与后面。这确实像观察一只孔雀,因为历史与文化经常是一块树立起来的尾羽,让你不太可能从其他角度观看。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特定居民群落的文化设施、活动、行为沂氛围,它是整个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厦门市开元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是从创建“厦禾文化带”开始的。厦禾路是开元区贯穿东西的主要街道,全长46公里,集商贸、学校、企业、公园、车站、码头等为一街,我们根据这里的文化优势,创建了包括旅游、校园、企业、街居、老人、市场、民俗、共建联建等类型的文化示范点,以点连带,以带联片,并结合厦禾路道路拓宽和沿街地块改造,使“厦禾文化带”通过‘减型——一巩固——发展”三个阶段,逐步向厦禾路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