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字统一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本 文就滇东北方言内现在仍然使用的三种文字进行对比,论述了滇东北方言苗文统一的目的,条 件,说明滇东北方言苗文应走拼音化道路,向其他几个方言的文字靠拢,并进一步促进苗文的 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基督教新教传入西南后所创制的多种民族文字中 ,老苗文是各族群众最为认可的一种。究其原因 ,在于顺应了西部苗族和相关民族改变无文字状态的要求 ,并吸收了地域文化特别是苗族传统文化的要素。除了宗教作用外 ,老苗文的广泛传播还有力地促进了近现代苗族与相关民族社会变迁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苗文作为苗族语言的载体进入苗乡的文化思想艺术领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功能,赢得了苗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并初步形成了小区域学用苗文的气候。实践告诉我们,苗文是一套科学的文字,是苗族人民抒情话意的理想工具,能准确地记录本民族语言,挖掘、搜集整理苗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开发苗族学生智力,扫除语言障碍,发展民族教育的有力武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苗文能否加速民族经济的发展,作用于苗区脱贫致富?我们经过近两年来的实验认识到用苗文进行科普教育是发展民族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威宁苗族有45,879人。解放前,老苗文曾经在这里得到比较广泛的流行,它对于提高滇东北苗族文化教育起过积极的作用。一九○五年,英国传教士伯格理来到石门坎,他为了适应传教的需要,与从昭通去石门坎传教、办学的汉族老先生李斯提文、钟焕然以及苗族杨雅各、张约汉等共同研究创造了老苗文。根据苗族语言的特点和苗族文化落后的特点,苗族文字必  相似文献   

5.
秋日的昆明,气爽风和。10月19日至21日,云南省民委召开云南省苗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就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苗文推广运用工作进行研讨,提出把苗文的推广运用工作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67人,有来自本省文山、红河、昭通、楚雄、昆明的苗文学者和干部,也有特邀贵州、四川、广西的苗族西部方言的学者和干部。与会同志听取了省人大副主任张宝三、省政协副主席项朝宗、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省民委副主任段金录的讲话。与会同志认为:云南省民委召开云南省苗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是贯彻今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今年…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台江县试行苗文的情况,我于今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到台江县城和该县施洞区所办的部分试点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推行苗文的基本情况 台江县是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地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三以上,是我国苗族人口比例数最高的县。该县苗族使用的语言属苗语黔东方言,距标准音点凯里的养薅较近,彼此都能通话。该县地势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居住在农村的苗族人民绝大多数都不懂汉话,边远、贫困地区,文盲达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以上,症结是语言的障碍。全县广大苗族群众有学习苗文的强烈愿望,人们得知民族语文工作重新开展之后,纷纷要求开班办点。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第二期上刊登了龙致光同胞写的《苗语与世界语》一文,开头部分有一个不小的错误。文章简单介绍了苗族及苗语的基本情况后,写到:“正因为如此,1956年创制与改革的苗文就有四种(指国内),其中的中部、东部、西部、即黔东、湘西、川黔滇三种是创制的,北部(即滇东北)苗文是改革的。这些苗文至今仍然在推行着,而且川黔滇苗文早已传出国外,在老挝、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苗族地区正式列入了学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石门坎,位于九三学社定点帮扶的贵州威宁县。来过石门坎的人们,都能够与这里保持长久的联系,不断在精神和行动上付出,因为这里有奉献精神的召唤和传承。 1904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来到中国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苗族村寨石门坎,他历尽种种艰难险阻,倾心竭力,把现代文明带入苗疆:为结绳记事的苗族创造了老苗文;创办乌蒙山第一所苗族小学,首创双语教学,男女同校;第一个山村足球场;  相似文献   

9.
今年《贵州民族研究》第二期刊登了李德芳同志《二十世纪初期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一文,文中谈到:“除了滇东北苗语方言区(主要指滇黔川三省边区一带)的苗民一度有过文字外,居住在其他广大地区的苗民(在苗族中部方言区的贵州凯里县一带,解放前帝国主义传教士,曾用汉文注音字母作基础,设计了一套苗文,并且印刷了‘圣经’。但文字缺点太多,未为当地苗民接受)都没有文字。”“滇东北苗语方言区的苗文,是一九○六——一九一三年之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牧师柏格理,为了在当地苗民中传播基督教义而创制的。”按其意思,苗族自己无文字。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城步这个地方,苗族很早就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省苗文试点推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宣传和实践,许多同志已认识到,推行苗文,是提高苗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重大措施,愿意学习苗文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民族院校、师范学校和中、小学校先后开设了苗文课。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仍有不少同志没有认识到推行苗文的重大意义,看不到母语的作用,毫无根据地担心学校开设苗文课会影响汉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而对双语教学,对苗文进入学校,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因此,本文试以苗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对比,希望能或多或少地帮助这些同志解除疑虑,提高认识,支持苗文进入学校,开展双语教学,促进汉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凡是拼音文字都必须有个正确拼写的方法,通称正字法。本文想就苗文的正字法问题,谈谈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党和政府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了三种方言文字,改革了滇东北次方言(当时叫滇东北方言)的老文字。各种文字都是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现在各种文字都在试验推行。我们在创制文字时,曾明确规定各种文字的基础方言(对苗族的方言文字来说,应称为基础土语)和标  相似文献   

12.
挂丁是我县苗族聚居的一个公社,挂丁小学是该公社的一所民办小学,十四名教师中有十二人是苗族,四百三十二名学生中苗族占89%。学校所在地距苗语黔东方言标准音点——养薅约一公里。该校四年级(1)班为苗文试点班,有学生四十六人,全是苗族。苗文教师  相似文献   

13.
李佳 《前沿》2013,(12):143-146
从少数民族新闻史的角度看,《苗文侗文报》是我国第一份用两种文字编辑的少数民族报纸,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是,目前很少有人研究该报.本文主要从新闻传播学的相关原理以及新闻史的视点对该报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就有七百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百分之廿六点零一。其中:苗族二百八十五万多;布依族二百一十万多;苗族八十四万多;彝族五十六万多,他们不但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还有自己的文字。我省正在实验推行的七种文字(苗文四种、布依、侗、彝文各一种)可分为两种类型。 苗文、布依文、侗文是中央五十年代为我省少数民族创造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云南规范苗文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研制,在楚雄光亚电子技术研究所胜利完成。这是继1988年6月,上海教育学院余乐教授(美籍华人),首次在上海教育学院完成《计算机苗文处理系统》研制任务之后,在苗族文化史上的又一喜讯。电子计算机苗文处理系统技术的开发,是使云南规范苗文在计算机领域实现输入输出技术处理,并通过微机的运行输出,进而达到广泛应用规范苗文在起草公文、编辑、修改、复制、存贮、排序、检索,以及文本的整理和科技文献的选稿,报表制作等文字工作,推进现代化进程。为此,楚雄州民委于1994年12月6日,委托楚雄光亚…  相似文献   

16.
在湘西,说起清代苗族秀才石板塘,苗族人民没有一个不赞叹、不敬仰。时至今日,湘西苗族人民还在讲他的故事、写他创造的苗文、唱他编写的苗歌……。如果说,刘三姐是广西壮族的“歌仙”,那么称石板塘为湘西苗族的“歌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他一生中所编写的苗歌,确确实实如同苗族人民说的“比苗山的草木多得多,比苗山的泉水更解渴”。  相似文献   

17.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届民族语文师资培训班于六月十六日在黔南民族管理干部学校开学,共计学员一百零八人,其中布依族五十六人,苗族五十二人,计划于8月22日结束。 2.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首届民族语文师资训练班于六月十日在兴仁县城开学,共计学员八十五人,其中布依族四十人,苗族四十五人,计划培训廿天。 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公开张榜招考苗文扫盲教师,七月二十三日有四百多  相似文献   

18.
引言苗族的古代历史,几十年来学者多有争论,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新的资料,不管地下掘发考古资料,或是现存文字资料都没有新的东西,因此进一步研究判断就很难着手。据我所知,威宁县苗族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知识分子用英国传教士帮助创制的苗文记录下他们的一些史歌或历史传说,因此保存下了零星部份。另外威宁县苗族在清王朝统  相似文献   

19.
目前苗族地区使用的苗文,除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使用稍加修改后的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S·pollard)和苗、汉两族有关人士为川黔滇方言的滇东北次方言区的苗族创制的一种文字外,其余地区使用的苗文均是1956年创制并经前中央民委批准试验推行的以拉丁字母为其字母,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创制苗文时,考虑到苗语的方言差别很大,整个苗族不可能使用一种统一的拼音文字,因此才分别给说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各个时期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废除几千年来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开辟了我国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我们党历来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一贯坚持平等政策,并于五十年代给苗族、侗族人民创制了苗文、侗文,实现了苗族、侗族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们把获得语言平等权利当成政治上翻身的重要标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