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净植 《党史纵横》2003,(5):39-39
音乐是记忆最好的连接点,一首歌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在中共党史上,一首首红色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鼓舞着一批批优秀儿女不断奋勇前进。这里,我们撷取其中的10首,共同在那经典的旋律中去重游记忆之河。《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东方红》(陕北民歌)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毛泽东读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初稿及定稿的比较,论述了毛泽东矛盾辩证法的贡献和缺失,说明了毛泽东"两类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与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解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论述被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存在学术差异的重要论据,但在几乎写于同一时期的<卡尔,马克思>中,列宁强调研读恩格斯的著作对于理解马克思的重要性,提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见解.重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需要经过审慎的互文解读,考量作者同一时期创作的文本群.在列宁诞辰140多年后的今天,重审列宁关于"理解马克思"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两段论述,对我们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闻,最开始的意思是听。《说文解字》云:"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在古汉语中,闻多作动词用,比如《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闻,是听见、听到的意思;《出师表》中"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表闻名、传扬之意。闻也作名词用,比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闻,指的是见闻、知识;《论语》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的闻,指的是名声、名誉。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10,(8):56-56
《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介:“在中国期刊发行量超过百万的阵营里,党刊只能占上几个席位——《求是》、《南方》、《业产党员》、《党建文汇》等。这其中,《共产党员》发行量高居榜首,《党建文汇》以90%的发行量在省外而令人惊叹。这二者又同属辽宁党刊集团。”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艾思奇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是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著述的阅读和借鉴,其表现是毛泽东学习吸收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和叙述方法;二是毛泽东与艾思奇的哲学交往和共鸣,两人通过私人交谈、组织哲学研讨会等互相启迪;三是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吸收和传播,其表现是艾思奇在著作中吸收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并致力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和深入传播.艾思奇到达延安之前,主要是他的著述影响毛泽东;至延安后,为两人相互影响阶段;到北京后,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艾思奇.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在整理一些保存的老物件时,看到了1986年9月《人民日报》和《安徽日报》发表的有关我的父亲桂蓬逝世的讣告和有关追悼活动的报道,不由得回忆起父亲的许多往事.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他那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昨,历历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里,我把听父亲说过的几个故事,复述一下,以此怀念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李钧 《理论学刊》2012,(2):110-114
爱国主义是传承千百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陈天华可谓是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文学”的开山者.《陈天华集》主要收录了政论文、说唱弹词和政治小说三类文体,整体风格沉郁雄宕,格调悲壮刚烈,布局奇警新颖.陈天华著述以旧形式容纳新思想,将爱国救亡主题与种族革命、新民立人思想有机融会于文本,尤其是对国民劣根性和入主出奴心理的批判,促生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题;陈天华的著作集思想性、抒情性与现实性于一体,可谓警世黄钟、觉民木铎、醒狮初吼.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1,(6):50-50
《大学》原来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共1751字。在唐代之前,《大学》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直至韩愈将《大学》、《中庸》的地位提高到了和《论语》、《孟子》一样的高度,才奠定了它在儒家文献中的经典角色。再经过宋朝朱熹等人的大力推荐,《大学》受到了知识分子,尤其是希望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特别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新书     
核心提示 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T了城内外,春晖啊!暖遍了大江两岸……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乔冠华,在他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国际述评和外事文稿,但并未留下诗作。写诗乃是他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坎坷之后,为遣兴抒情而作,从不示人,故外人不得而知。乔冠华晚年时  相似文献   

12.
词义     
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没有《共产党员》是不行的。——沈阳铁路分局本溪铁路房建工程段“一党员”《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党史文汇》2011,(12):14-16
从希望的田野传出的纯美歌声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相似文献   

14.
吴文珑 《党的文献》2021,(3):111-1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建设》杂志在学习、宣传和介绍《实践论》《矛盾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对《实践论》《矛盾论》之精神实质、基本观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发.整体上看,这次学习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方式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学习态度重实用、务实效.对《实践论》《矛盾论》的学习和宣传,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统一,提升了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张涛  孙世平 《理论学刊》2013,(1):99-103,128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生平和思想的先秦文献,它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和推崇的文化经典,奠定了《晏子春秋》理论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晏子春秋》的学术风格、政治理想、处世之道又给此后出现的《易传》以深刻启示。二者的这种互动关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16):72-72
随机应变 旅馆老板口试甲、乙、丙3位男性应征者。问:“假如你无意中推开房门,看见女客一丝不挂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促成长征落脚陕北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进驻哈达铺前后读到了《大公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多种报纸以及一些布告、传单之类的材料,初步促成了把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榜罗镇见到了更多的相关报纸,获得了更多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陈晋 《新湘评论》2014,(1):39-41
“读书要为天下奇” 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在韶山发蒙之初,和其他农家孩子没有两样,不过是略识之无,为谋生之备。他当时的读物,无非是私塾必教的《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读本,《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学典籍,以及《左传》《纲鉴易知录》等史传著述。在韶山纪念馆,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政治与军事的相互关联和矛盾关系的思想;对战争的利害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并以这种利害为手段处理与各诸侯国的关系的思想;军队行政管理中的“罚”与“亲”相互关连、配合运用的思想。《司马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战与不战问题上的辩证性思想;治理国家与治理军队的区别的思想;“礼与法,表与里,文与武,左右也”等政治统治方法上的矛盾统一思想。《孙子兵法》的辩证性政治思想,是其军事辩证法思想在与政治相关的领域的表现。《司马法》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也与其军事辩证法思想有一定的关联。两本兵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同《左传》记载的与军事有关的政治辩证法可能有一定的关连 (吸取、发展 )。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央苏区两大最具影响的报刊,<红色中华>与<青年实话>在1933年发生了一场正面的冲突.本文对这场冲突的过程与双方的是非曲直展开了评析,并对冲突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