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贪官笑话     
《党课》2012,(11):79-80
一些在民间盛传不衰的古代贪官笑话,不但充满了智慧,而且不乏讽刺和幽默,在令人发噱的同时,更令人得到启示和感悟。 明知故犯 贪官作奸犯科,尽管时间有早有晚、情节有重有轻,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明知故犯。《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贪官的笑话,名为《智短汉》:唐则天朝,大禁屠杀。御使娄师德使至陕,庖人进肉,问何为有此。庖人日:“豺咬杀羊。”师德日:“豺大解事。”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9,(12):57-57
孙建清在10月13日的《检察日报》上撰文指出:细读贪官悔过书,发现当代贪官多才子,庶几可称雄文坛。湖北省黄冈市原副市长操尚银当庭流下悔恨的泪水,念出了自己所写的《悔恨诗》:“忘其宗旨,触其法律,悔其自己,伤其亲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做其新人。”很有“修辞格”呵!广西壮族自治区责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在绝命前写过一首诗:“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  相似文献   

3.
贪官见扁鹊     
秋名医扁鹊因发明“望色、听声、写(观)形”,开创中医号脉诊病之先河而千古留名。韩非子在《扁鹊见齐桓公》一文中用如椽大笔盛赞了他,扁鹊的名气因此更大了。  相似文献   

4.
“贪官大多出身苦”被作为一个特点提出来,最先于去年7月25日《检察日报》署名周建达的文章《贪官的八大特点》,随后又被作者兰帆几乎全文引用并刊登在《青年参考报》上,再后兰帆的这篇文章被《政工研究文摘》2000年第五期摘录。此语先后被三家报刊(笔者所看到的)刊登,可见其影响力和影响面。笔者认为,“贪官大多出身苦”作为贪官的一大特点,不仅提法很不妥当,而且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对“贪官大多出身苦”提出质疑,目的在于澄清是非,正本清源。为郑重起见,现将周建达《贪》文中对这一特点的文字原文抄录:“六是贪官大…  相似文献   

5.
网店卖盗版淘宝摊责任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享有在内地范围内以图书形式出版《盗墓笔记4》的专有权利。2008年11月,该公司发现杨某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在淘宝网上销售《盗墓笔记4》。为此,友谊出版公司将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杨某告上法院。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判决,淘宝网络公司与杨某共同赔偿友谊出版公司2000元。(摘自《人民法院报》)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从1921年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曾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过《生活》、《大众生活》、《抗战》、《全民抗战》等进步刊物,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7.
杨敏 《求贤》2012,(2):51-51
在央视播出的《新闻调查》节目中,此前落马的一批足坛官员亮相。谢亚龙面对镜头表现,承认自己有犯罪行为。“但我确实不是一个贪官”,谢亚龙说。  相似文献   

8.
近日,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4,(2):40-41
潮自在2003年12月28日的《南方日报》上撰文指出:全国的职务犯罪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一种坏的事情一旦成为“类”的现象,呈现出某种趋势,往往意味着事情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因此,当贪官年轻化呈现趋势,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理论上看,“35岁现象”或“26岁现象”不大好理解。在“59岁现象”里,那  相似文献   

10.
诗词言志,贪官也不例外。 唐朝宿州太守陈王番,因贪赃被处以极刑时题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 宋朝奸相蔡京在举家南逃的路上也写过一首《西江月》:“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04,(4):15-15
南京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场花伟撰文说,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以来,对干部职务与职级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但也应该看到,在现行的干部职务和职级制度中还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曹桂芳是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水利局原局长,因贪污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她在忏悔书中说,“直到被逮捕,我才知道贪污是重罪”。(8月5日《检察日报》) 有人说“贪官一忏悔,人们就发笑”。声泪俱下、扭捏作态的忏悔“八股文”我们已经看过不少:工作前期必定是廉洁奉公的,对金钱没有太多想法,后来随着职务提升权力加大,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首份《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其中的数字值得注意:2010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1至11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9万件,结案10.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3万人。其中,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4332人。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2,(7):60-60
据5月2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由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分会等单位主办的职务犯罪心理防治研究成果发布会,前不久在南京召开,研究者发现,官员并不是生来就贪,堕落有一个过程。其实这的确是“正确的废话”,但让官员失去防备的区区三句话,却颇让人“跌眼镜”。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份题为《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的课题报告,因央行的披露进入人们的视线。“贪官外逃”这个敏感的话题.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贪官智昏     
小时候读过一篇《太阳山》的课文,大意是说:很早以前,太阳山上遍布黄金,有兄弟俩经智者指点,乘太阳落山之际,一起来到太阳山上拾金。面对眼前数不尽的黄金,老二牢记智者的嘱咐:“小心太阳出来把你们烧死啊 !”所以他只拾了一块黄金,就急忙下山了;而老大却贪心不足,一个劲地拾。直到公鸡报晓的时候,他才背着装满黄金的袋子,一步一回头地往山下去,不料还没走出几步,就被赶上山的太阳烧死了。老大的悲剧,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难道还少见吗 ?   自古就有“不义之财不可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训诫,但古往今来,总有那么…  相似文献   

17.
因涉嫌受贿而落马的海南省海口市交通局原局长吴淑楷,在法庭上为自己的受贿行为辩护说,妻子当时得了癌症,花费巨大,自己收受贿赂是为给妻子治病,是“非常之事,非常之时,非常之机,非常之急”。(2010年2月20日《检察日报》)  相似文献   

18.
叶茂 《廉政瞭望》2012,(11):18-20
贪官们在过了大堂之后,除了无罪释放和监外执行的,大多的归宿还是在大牢里。虽不一定得把牢底坐穿,但总要待上好些年份,白白辜负好年华,致使人生空对月。即便如此,他们在里面,也有少部分人不消停。不久前,网上还曝光华东某监狱修得豪华如“白宫”,欧式大楼、高档酒吧、豪华会议中心、带阳台的单人牢房和人工河等,设备奢华程度超过许多高档社区,被称为“散发着豪华自由的香味”。在网络时代,人们喜欢把个案放大。其实让民众心情复杂的并非监狱的这些硬件设施,而是一些落马贪官们在里面是否照样过着“逍遥生活”。正如法国作家斯汤达曾在小说《红与黑》里慨叹的那样:“监狱最大的不幸,在于不能把自己的牢门关严。”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临汾市原副市长周杰涉嫌受贿案5月12日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周杰在担任临汾市副市长期间,利用分管工业、民营经济、国有资产监管等职务便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230.28万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周杰在法庭上辩称,“(煤老板)邓某送给我200万元时,我当时没想那么多,觉得我和他比较投缘,就收下了。他为什么会送钱给我?我到现在才知道他肯定是冲着我这个副市长才送的”。(5月25日《检察日报》)  相似文献   

20.
觉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严以律己,疾“贪”如仇。早在67年前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时,不仅对贪官动了真格,还起草了我党惩治腐败的第一项法制条文《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1933年11月,时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的谢觉哉来到瑞金县检查工作,一见到县苏维埃主席杨世珠就开门见山地说:“这次时间很紧,只能听听汇报,了解主要情况,但是汇报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谢汇报时,杨世珠只夸夸其谈工作成绩,而对存在问题闭口不提。还口口声声地以“老首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