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悠悠外婆情     
《新青年》2004,(2)
掐指算来,外婆已89岁高龄了。她80大寿那年,恰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拎着礼物往回赶。外婆精神矍铄地站在门口,头上戴着毛线织帽,上面插着一朵小花。儿女们在她面前忙着,她身后是挂满贺寿对联的大厅。最令她高兴的是两个女儿的和解——大女儿,也就是我母亲,与二女儿,经过大半辈子的冷战,终于在这一天冰释前嫌,给足外婆面子,也了却了她的心愿。  相似文献   

2.
正外婆的年龄,外婆的瘦弱,越来越承担不起日渐成长的我的重量。而看上去仍旧一脸迷茫的我却依然心安理得地躲在外婆的身后,两只手靠在她的肩上。我似乎从没有考虑过没有外婆的日子怎么过。每天清晨睁开眼睛,看到的总是她忙碌的身影,扑面而来的小米饭香,还有气息浓重的笑容。我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上世纪70年代初期,那一年寒假,我十岁。快过年了,外婆带我去赶集。走到东风池路口的照相馆时,外婆停下脚步。里面的生意不景气,见我们驻足门前,就  相似文献   

3.
您沉淀了生活的苦,给我留下爱的浓香……1.天气愈发寒冷,外婆突然病了。风湿病引起的脚疼,走路已有些困难。妈一早来找我,说:"亚锦,去看看外婆吧,你怎么能说她老糊涂呢?别再让她生气了。"我苦笑。冬至那天,我和外婆吵架了。我怀孕一个多月了,可是,丈夫亚彬的婚外情搅得我心烦意乱,我想流产后离婚,外婆听说了,急匆匆地赶来劝我。  相似文献   

4.
我外婆18岁嫁给了外公,一顶花轿把外婆抬了过来。那之前,外婆曾有过一个心仪的男子。只不过,那个男子去当兵了。去之前,他曾对外婆说,你等我,我回来以后娶你。但外婆的父母是不等的,于是外婆只有嫁给外公。他们结婚前从没有见过面,所以,一见钟情的概率极低,两个人几乎是在陌生的情况下结了婚,然后一天天过下去。所以,有争吵是在所难免的。因为贫穷,争吵几乎是每天都有的,在母亲的记忆中,她的父母几乎是在吵嘴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而外公,用的最多的是他的拳头。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听外婆提起过那个当兵的人。那个男人…  相似文献   

5.
石头和玉     
婆病危的时候,母亲三番五次打电话催我回去,而我总能找到充足的理由推托。20年前离开外婆那一天我就发誓:今生今世再不见她。我对外婆的仇恨缘于一场意外。12岁那一年,我随表哥去给大姨家送土豆,土豆装在麻袋里,麻袋搭在一匹棕色马驹背上。外婆说,你们俩一人牵着一人赶着,晌午饭之前就能回来。出了村庄往西,一个山岗连着一个山岗,如果是在除了冬天任何一个季节,野外的花草瓜果肯定能吸引住不安分的少年之心。然而,这偏偏是一个冷寂的冬日。我和表哥就那样沉默地走着。后来表哥问我会不会骑马,我说我没骑过,不知道会不会。表哥说我也没骑过,…  相似文献   

6.
小小女儿心     
女儿季苏墨,因为她爸爸的家乡在江苏,我是黑龙江人,她自己也出生于黑土地,因此而得名。墨墨5岁,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去年才回到合肥同我一起生活。此前她曾经数次转战南北,未满两岁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小铁道游击队员,但她确信她的老家是东北。我说你根本不是东北人,气得她鼻子眼睛嘴巴揪在一起,做出一副要同我拼命的样子。外婆把她撂到合肥后不告而辞,她伤心地哭了半个月,眼睛红红的,楚楚可怜的样子不免让我为她担心。当她知道她将长久地生活在这个不是故乡的地方,便幽幽地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考大庆石油学院,那样每天都可以回…  相似文献   

7.
子非 《新青年》2007,(7):10-11
这是一则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故事,这是一段长达22载的至诚至爱谎言。22年前,她冒名顶替,自称外孙女,认下一位洛阳老人做外婆。而实际上,真正的外孙女已不在人世。她不为名利,只想一心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人。22年后,老人已90高龄,只剩孤身一人。她依然保守秘密,将老人接到身边赡养。为让老人愉快地度过晚年,她还要将这场骗局演下去。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同时有几种目光望着你,那就是你的幸福和快乐来了。1.这是我生平第二次离开阿婆街。第一次是在三年前,当时我的外婆身体还很健康。在我看来她是整个家族中惟一关心我的人,家里其余的人也要去外面送我,我不肯,惟有外婆,佝偻着身躯送我离开阿婆街。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在缠绵的雨丝中,是她的哀怨和我的不舍。  相似文献   

9.
舅舅     
一舅舅是个苦命人。9岁那年,外公因一场意外身亡。生前嗜赌又酗酒的外公,两眼一闭,扔下了聋哑的外婆和尾巴挨眼睛的4个孩子以及一屁股的烂债。老天无眼,家徒四壁的土屋里,一家老小挨挨挤挤,在那贫瘠的年代和命运的寒风中无声地颤抖。小舅还在外婆的肚子里,一户有钱的人家就来领  相似文献   

10.
卫宣利 《新青年》2006,(5):10-11
有一种爱,是会比他的生命更长久的,哪怕有一天,他的生命已经终结,他的宠爱和心疼,仍会长长久久地伴她一生——那是世界上最深沉博大的父爱啊。  相似文献   

11.
甜蜜的负担     
父亲是个机关干部,平日工作很忙,很少顾家。母亲是个售货员,虽然少有空闲,但在家的时间还是较多的。在我3岁那年的秋天,父亲出差了,母亲也到外地学习一年。没有办法,只得将我“寄存”在乡下外婆家里。外婆精心呵护着我,但是她不大善于调理幼儿的饮食,所以那两个月里,我经常得病  相似文献   

12.
祖母     
秋雨 《新青年》2002,(8):3-4
祖母已经不在有十多年了,然而不知怎的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她而且有时这种想法愈加强烈,自己也莫名其妙。其实,我对祖母的感情并不是十分深刻的,因为儿时的我与她之间有过隔阂,但庆幸的是这个阻碍最终得以消解,所以在她故去的时候,我还是非常伤感。现在我有了儿子,小家伙被他的祖母和外婆像天使一般宠爱,这种隔代浓郁的亲情下意识地触及我内心深处的那段情感空白,让我有些心生妒忌,所以便下意识地回忆起我的祖母来了。  相似文献   

13.
怀念姥姥     
东北人习惯把外婆叫成姥姥,并且认为这样叫更亲切.我也如此认为,"姥姥"两个字还未写出,一种既温润又痛苦的感情就又如冰山浮向海面一样涌上心头,因为我亲爱的姥姥刚刚辞世.她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相似文献   

14.
于彩凤 《新青年》2007,(1):11-12
母亲出嫁时还没做好为人妇为人媳为人母的准备。母亲学名“精研”,是上学时先生给起的,取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之意,母亲在校读书时是尖子生;母亲乳名“小英”,是外婆给起的,但她的哥哥姐姐们更愿戏谑地叫她“傻英”,因为她除了书念得好,什么农活儿、家务、女红都不会,大家说她念书  相似文献   

15.
燕儿SV·围巾     
去年冬天,燕儿用高比例兔绒线织了一条圆筒式的围巾,细细的、长长的,在围巾的两头很随意的系了一个结儿,既别致又实用,非常好看。她总是把它松松地绕在脖子上,与宽松的长外套搭配,总能引来同事们许多羡慕的目光。她的这种装扮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曾久久不能忘记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艾丽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消息,吃惊得张开了大嘴,久久地合不上.她怎么都不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自己的这个玩笑是不是太过头了呢?4月1日是愚人节,不管是谁发明的这个节日,艾丽只知道这是个开玩笑的日子,反正大家都知道,所以开什么样的玩笑都不会有人信以为真,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候,人们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7.
影像记忆     
正我至今忘不了她——我的曾外婆。她的百岁的人生历程,应该有许多故事,可我并不全部了解。当我想起她的时候,想起的是和她和我之间的往事。恰恰就是这些往事,让我在想她时,将略带感伤的怀念和悠远的思念跃然纸上。"想我的时候,就把你妈妈当成我。"她这话曾让我无法理解。我难以判断她说这话的初衷。但分明又理解她对我失去她以后的日子的担忧。她这话,仿佛将压在箱底里的东西翻腾到箱子外面,让人在异样的气息中沉醉于一种想象。  相似文献   

18.
雪小禅 《新青年》2005,(2):14-15
16岁的秘密像朵百合花当高云扬出现在紫漪眼里时,紫漪再也没有让别的男生进过她的眼。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班主任何老师领进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阳光照在他脸上时,紫漪看见有一种光芒,后来紫漪努力回忆那个下午,小米说那只是一个平凡的下午,天有些阴,好像一场秋雨要下来,根本没有什么阳光,紫漪笑着对小米说,那是因为你不够爱他,你如果爱上一个人,会发现他出现的地方就是阳光出现的地方。高云扬是从上海转学过来的,跟着外婆在这里读书,因为外婆老了,不愿意到上海去,所以高云扬就过来陪她,很小的时候他在这里长大,所以,他现在他还能说几句紫漪…  相似文献   

19.
时尚老妈     
程吴 《新青年》2005,(1):14
老妈今年54岁了,1951年出生,属兔。以前老妈并不时尚。她早年插队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场,以后随夫工作江西,尔后随夫工作苏州、上海。她的经历注定她不时尚,不追求时髦。她的人生约制她简朴、务实、上进。即使至改革开放,她依然“涛声依旧”,不尚首饰,不画眉涂唇,尽管在1975年嫁给我父亲的时候,外婆给了她锁片、项链、手镯、戒指,她藏得严严实实。直到社会上流行首饰,父亲手中拮据,感到愧对老妈,说:“结婚到现在,我还没给你买过首饰纪念,是不是今年我们省一点,买个戒指?”老妈这才给老爸说:“不要,我出嫁时妈妈都给了我,留留纪念而已。买这不实…  相似文献   

20.
那条街     
路变宽了,干净了,原来那些低矮的二层水泥房子都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在阳光照射下墙面上贴的高档砖泛出亮眼的光。她在光和高楼之间有些迷离。但很快,她从迷离中清醒,在这条道上她的记忆里只有她和他的身影。那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她和他,一个从南向北走,一个从北向南走。都没有什么事情,闲闲地逛着,眼睛往马路两边的行人随意地扫一扫。然后,两条目光相交了。她看了他一眼笑道,真巧。他也笑,是呀,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