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磊 《前沿》2003,(11):38-40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文章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条件、瓶颈制约等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即推进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市发展一体化和外向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群众》2021,(6)
正长三角城市群是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经济有活力、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它肩负着创新引领和率先实现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任。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进?找准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发力点是关键。城市群协同治理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3.
<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阶段。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各地加快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加快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关键,使长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4.
马鞍山市通过一系列强有力手段,推动绿色食品加速融入长三角.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为全市在安徽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回顾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影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两个主要问题,即突出的政府主导行为与不健全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迫切需要排除行政壁垒,充分发挥一体化市场主体作用,形成高效的长三角内部运行机制,统一区域经济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6.
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为深入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改革集成、资金投入、项目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快形成政策合力,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区域  相似文献   

7.
刘军  谈勇 《群众》2022,(3):39-40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要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长三角地区高站位服务新发展格局,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推进区域战略协同,必须充分发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协同优势,深化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地区发达的数字经济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基于长三角41市2009—2020年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总体发展程度和共享发展程度两个维度探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空间溢出。研究表明:一是长三角数字经济水平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并且对总体发展程度影响更大;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都市圈内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推动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为实现全国层面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9.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提升武汉经济实力、实现湖北走在中西部前列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实施这一战略举措应当有重点、分步骤推进,而武黄鄂城市率先一体化具有突破口的作用和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分析了武黄鄂城市率先一体化的基础和意义,并提出了武黄鄂城市率先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9,(16)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对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区位上既可以向东呼应上海这个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也可以向西辐射带动西长三角地区。同时,南京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唯一特大城市,在区域联动发展和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23,(23):9-11
<正>新华社上海11月30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试论语言文明与文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明规范化是文明城市的表现形式,更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文明城市,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把语言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加大语言文明创建力度,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一体化工程。  相似文献   

13.
范从来  林键 《群众》2020,(2):43-44
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是前提和推动力,信贷一体化则是金融一体化的关键突破口。目前,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已奠定了长三角区域信贷一体化的现实基础。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通过搭建信贷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创新和延伸信贷一体化的多维产品链、打造信用长三角的优势品牌、建立跨区域功能性协同监管的新机制等方式,推动信贷资源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高效率流动,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汪毅 《群众》2022,(5):19-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群一体化的加速引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南京都市圈积极探索都市圈层面高质量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作出示范、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这就需要在构建多链条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多层级嵌套的功能空间结构、多方式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多领域保障的韧性安全系统四大方面率先探索,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5.
吕永刚  胡国良 《理论月刊》2012,(10):165-16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未来长三角地区要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高效灵活的区域合作制度是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指标。目前,长三角地区保障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保障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机制体制尚不健全,严重阻碍了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步伐。本文以破解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为重要线索,以创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为龙头,提出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杜国玲 《中国人大》2009,(Z1):12-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苏州作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正在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城市,有良好的基础,也有能力和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08,(10):56-57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实现这个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在国内主要媒体报道了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9月16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了国务院的这份《意见》。这份1万1千字的文件提出的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意见共有42条,目标是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之要求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意见》的出台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高起点上争创新优势,从而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正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于近日在《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2018年5月11日,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民政部门在上海召开"长三角民政论坛",联合签署了《深入推进长三角民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志彪  章寿荣 《群众》2013,(6):11-13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了苏南区域现代化的目标是“着力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群是城镇化高级阶段的主体形态。现代城市群建设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创新载体与动能支持作用。《扬子江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战略研究》一书率先建构起中国特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话语体系,并以江苏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生动实践,绘出了“中国情景”现代化城市群的美好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