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共决策系统的经常性活动。在现代社会,由于公共政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视,以公意为价值取向、以政治权力为基本依托,以政治秩序为最终归宿,才能建立起人民期待的合理、公正、有效的公共政策,从而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新的方式,一方面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政治参与本身的特点,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出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等。因此有必要从提高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拓展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入手,对这一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加以管理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近现代以降理性主义意识形态政治造成的极权和奴役的盛行,欧克肖特以"观念论"哲学和对知识类型的认识为基础,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政治词汇的复杂性、对政府的怀疑以及政治活动的性质等角度着手,对理性主义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解构,论证了意识形态政治之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特点和过程缺少研究。因此积极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系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五大机制,即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机制,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以注经为主线的损益机制,以吏为师的政治教化机制,以儒家为中心的儒道佛互补机制。本文认为,正是凭借着这套政治社会化机制,它得以传播、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连绵不息地传延下去,逐渐凝结、沉积为稳定、持久、牢固的民族政治思维和政治心理,成为人们共同遵行的政治规范、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分为政治观念现象、政治制度现象和政治实作现象,那么,政治技术和政治艺术属于政治实作现象的核心组成部分。政治技术和政治艺术是与政治实践活动结合最紧密,作用最独特的两种政治现象。政治技术是人们追求高效的政治结果的产物,而政治艺术则是人们政治审美活动的产物。两者都是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的具体成果,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形式。当然,它们又以特殊方式推动着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政治技术和政治艺术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王娜  邢振军 《学理论》2011,(35):30-31
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如何实现政治管理的更加有效性和人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到社会民众的心里,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从现代政治管理学的角度阐释"修身"、"中庸"等儒家政治管理思想,分析"仁政"、"贵和"等儒家政治管理方式,对当代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内涵界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的含义,学界有各种说法,各有侧重,各有千秋,但都不够全面。我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是指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开发利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的实施产生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     
《团结》2010,(2):55-55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9)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肯定了鲍威尔对宗教批判的积极意义,通过将现代资产阶级国家与基督教社会的类比分析,发现现代资产阶级国家以自身为中介,将人们的生活分为共同体生活和市民社会生活,共同体并没有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是以这种差别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从而得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是真正的基督教国家的结论,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必须像基督教国家需要宗教意识一样需要政治意识。但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守护所谓"神圣人权"的目的,必将使得政治意识瓦解,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最终被市民社会吞噬。马克思希望人们从对宗教的批判转向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实现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民生政治参与与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固然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从深层次讲,政治文化转型滞后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在当下中国,政治参与是促进政治文化转型的更有效路径。因此,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积极推动政治参与。现代社会,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满足和维护,又直接影响着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提升和政治体制的优化。因此,以民生为直接指向的政治参与模式具有充足的动力源泉。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而言,民生政治参与的作用是显见的。"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民生政治参与→政治文化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逻辑关联和发展路径启示人们:树立民生执政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以制度化的方式来积极拓展参与的渠道和空间、促进民生政治参与的技术提升,是当前以民生政治参与模式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有效突破口的理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历来是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影响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文章主要从近十余年我国学者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现状、参与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进行摘要梳理的,以期能对我国农村政治发展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7)
传统政治的主要内涵从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从善、压迫、剥削、服从、权力的争斗、利益的聚合等角度谈论政治。而现代政治主要是以公平正义为基石,以协商为手段,以消除社会对人的"异化"为核心,以达到人民的满意为宗旨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7)
传统政治的主要内涵从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从善、压迫、剥削、服从、权力的争斗、利益的聚合[1]等角度谈论政治。而现代政治主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石,是以协商为手段[2]、以法治为核心、以消除社会对人的"异化"为目的、以达到人民的满意为宗旨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逻辑起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范畴是思想。它包括人们基本的思维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概念和理性思想成果,还包括人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形成的政治思想。任何思想的演进无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决定;同时,思想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产生相应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思想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学理论》2009,(21):36-3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卫星技术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用手机、电视、广播、网络等互相联系和沟通,大众传媒作为公民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参政议政的主渠道作用愈发显得凸出。本文通过对传媒与政治、传媒营销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论述,在概括西藏地区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产业整体状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指出了通过营销产生影响力的西藏传媒对西藏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在变化中从统治走向公共治理、从对抗走向求同存异,人们对指导政治实践的共通目的的兴趣与日俱增。现代国家共享进步和合理的政治价值,如稳定、繁荣、效率与国民财富、公平、民主法治、永续发展等是许多政治理论和政党纲领中共同的承诺与追求。余下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应当优先实现哪些政治目标及适宜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政治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之一,而社会上对政治内涵的争议自从人类社会成立以来就争议不断。政治内涵可以从传统政治和现代政治两个方面进行解读,而传统政治主要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二元对立的角度进行分析,包含政治就是至善的活动、权力的争夺和利益的聚合。  相似文献   

19.
张其娟 《党政论坛》2011,(17):57-59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内涵界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的含义,学界有各种说法,各有侧重,各有千秋,但都不够全面。我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资源,是指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够理想的-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特点和过程缺少研究.因此积极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