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对音乐的追求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到商店购买CD,而是通过网络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后下载到MP3播放器。就美国大学生而言,Matchbox 20、the Smashing Pumpkins和Napster成为下载音乐专辑的最佳选择。因特网的迅速蔓延,为电脑用户与全世界的人分享原创、合成或是复制视听作品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然而,科学技术在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音乐传播行业的发展。比如,MP3技术是目前传播体制的一大劲敌,因为它将整个唱片工业置身于传播链之外。为了挽回对音乐传播的控制和失去的经济损失,唱片工业孤注一掷寻求解决的办法。然而,随着音乐服务提供商和唱片工业之间的立法斗争,不难看出,要让双方满意,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美国的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两者都为实现美国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贡献了力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和谐共存的高等教育体系确保了美国教育的世界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和载体,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是美国宗教文化表现的方式和手段,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是复杂、多元和紧密相连的,它不仅与宗教有着渊源关系,而且还通过宗教的形式影响大众.  相似文献   

4.
MTV是将音乐形式与电视画面形象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和电影作品使用相同的摄制方法和程序,使用相同表达方式,作为唱片公司及其旗下的作词者、作曲者、导演、歌手都投入了大量的创作性劳动,因此,MTV应当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的"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而唱片公司应当具有类似电影作品中制品人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行使著作权。  相似文献   

5.
战后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女权主义的影响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女子学院日益衰落,黑人妇女接受高等教育难,高等教育女性行政者实行推荐制度三个方面.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应从中得到启示,在女子高等教育立法\女子院校建设及女性就业指导多样化方面做出努力,使女子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特别是农民世代相传的日常生活习俗面临着巨大挑战。为加强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信,需要提升农民在日常生活习俗中的文化认知、激活农民日常生活习俗的文化自觉,积极引导农民日常生活习俗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拉花”是石家庄井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音乐刚柔相济,给人以淳朴坚毅之美感,极具独特风格。传统音乐是我们今天音乐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今天特别去宣传和推广,并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让井陉“拉花”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它娱乐和教育大众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道家大众读物数量增长迅速,这些读物将"道"解释为宇宙规则、为人处事准则以及和谐的境界。这些读物对"道"的理解与接受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中国哲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西方社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当代美国道家大众读物对《道德经》切合西方文化的误读、贴近现实人生的解读以及富有中国意蕴的艺术形式都促成了大众对它的接受。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礼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变迁,它经历了由古代国家法至民间习俗,再由民间习俗回到国家正式制度的变化.这一历程表明,国家法必须以民间习俗为基础,只有与民间习俗协调统一,国家法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丧葬习俗是社会风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丧葬习俗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文章v;L陕西省白水县为视角,阐述这一地区现今丧葬习俗的内容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著作邻接权,是指表演者、唱片制作者及广播电视组织因传播作品而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类似著作权的权利.它是一种不同于著作权但仍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的权利.随着唱片制作业的国际化、唱片发行的跨越国界以及新传播媒介的发明、应用,一种全新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使得著作邻接权(以下简称邻接权)的保护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国内立法水平上,而要求赋予全球性的保护.目前,保护邻接权的国际公约有《罗马公约》、《唱片公约》以及《卫星公约》等.各公约规定的条款虽不多,但涉及范围甚广.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剖析《罗马公约》,顺便谈及各国就实施《罗马公约》而制订的有关法律.一、《罗马公约》的产生、性质与结构(一)《罗马公约》的产生在1908年修订《伯尔尼公约》的“伯林会议”上,英国政府代表第一次提出了唱片制作者的国际性保护问题.但是,该建议并没有引起会议的重视,认为“该主体是处于工业产权与著作权之间的分界线上,列入后一种是最恰当的”.在1928年修订《伯尔尼公约》的罗马会议上,又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如意大利政府代表就曾建议:保护表演艺术家以防止广播他们的表演和防止使用机械工具复制音乐作品的“改编物”,并且建议向表演者支付“合理的报酬”.由于该建议实属新奇而未能嵌入《伯尔尼公约》,会议只是建  相似文献   

12.
回族习俗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帜。本文探讨了回族习俗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了它们的特质与功能以及回族习俗与国家法律之间的一致之处与差异,旨在探讨自治法规即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在沟通二者之间关系中的地位和回族习俗法规化问翅。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受制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美国的大众媒体。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通常是指拥有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新闻传播媒介,即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社。它们在美国社会无孔不入,渗透于各个层面,在相当程度上能引导和左右美国的公众舆论。有人认为它是继行政、司法、立法之外的“第四个政府部门”。大众媒体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见一斑。美国新闻媒体概况。美国是个典型的信息社会。全国有1570份月报、12000份杂志、11700个广播电台和14500个电视台。美国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台有CBS(哥伦比亚广播公…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风貌与特征。美国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文化不可避免地有别于它国。《音乐之声》是驰名世界歌坛的明星玛丽亚.奥格斯塔.特莱普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玛丽亚的亲身经历来分析美国的移民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大部分音乐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进行着相互间的交流.音乐的作用是多重的,表现在娱乐、教化、健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们需要大众批判性言论 最近看到一则关于美国和中国差距的短文,文中说:在美国公共知识分子以批判政府为使命,而在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以歌颂政府为使命。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缺乏自我批判的言论。而新一代网络公民的政治觉醒,引发了大众批判思潮。这表明我国言论自由度的增加,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是我国社会和谐宽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除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社会大众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城市学等知识用以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关系,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所进行的规划.环境音乐是一种能作用于主体意识、具有功能性的一种非鉴赏性音乐.城市生态规划与环境音乐二者有着诸多的联系,环境音乐是音乐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与城市生态对音乐的接受,而城市生态系统则是环境音乐存在和应用的主要场所.文中以安徽省合肥市大学城为例,结合了环境学和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及音乐学的相关研究,阐述了环境音乐在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发展中的功能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政治过程就是权力的运作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大众媒介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而大众媒介对政治的介入及其对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则是由政治过程的特点、大众媒介的政治属性、以及大众媒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所决定的。大众媒介与政治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也决定了政治必然要对大众媒介的运作实施控制与操纵,以及大众媒介对政治过程的全面渗透,因而使得媒介化政治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形态。然而,大众媒介在政治过程中的权力过分扩张,也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差不多就等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成长与美国建国历史息息相关,形成了三个独特点:一是它是全体拓荒移民创造的平民性质的文化,不具有历史悠久国家那种雅俗相对的稳定文化构架。二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性质的文化。三是基于以上两点,美国人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十分宽泛,基本涵盖了美国社会生活方式本身。凡是能够创新、引领潮流的事物,既是生活现象,也被视为文化现象。正是如此,人们唯独对于美国文化,倾向于用“新不新”而非“美不美”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