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统一战线》2006,(11):58-59
△△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成都隆重举行,文化节开展了“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道教文化系列大展”、“道教文化大型系列讲座”、“道教之根、文化之旅”和“中华道教慈善行·帮困助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地整合了成都道教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康洪兵)  相似文献   

3.
突出文化竞争优势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道教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新热点。以江西道教名山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通过审视两山道教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节日庆典、养生保健、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地各具特色的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将有助于深化两地旅游业的发展,加速江西道教文化旅游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宋晶 《理论月刊》2007,(12):71-74
本文以水文化的视角对武当道教建筑进行分析,从道家的尚水思想、武当道教的敬水神特质以及武当道教建筑选址的亲水特征等方面,考察武当道教建筑的水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世菊 《思想战线》2003,29(4):80-84
在道教文化日益走出圣殿、与世俗文化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这一独具中国特色又极具旅游价值的文化产物已被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许多道教名山和宫观在开展该项活动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开发其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道教文化价值,重点开发了山上的著名宫观,从而形成了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道教文化名胜。  相似文献   

6.
杨立志 《理论月刊》2005,(8):129-132
武当文化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道教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信向善等思想,是构成武当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尚仁 《岭南学刊》2007,(2):117-120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道家、道教的生命力不在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在文化上具有中华民族的深厚基础。道家、道教中隐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是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与和谐宽容。  相似文献   

8.
正袁志鸿委员长得高高大大,双目奕奕有神。我们相识在政协,相交在他的"道教文化"中。我曾拜读过他写的一些著作,例如《道教神仙故事》、《当代道教人物》、《凝眸云水——关于道教文化的思考与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中的“尊道而贵德”; “健身、养生”;“形神兼修”等思想滋养着中华武术的发展。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华武术,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古老的东方文化之一,中华武术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道学不是曾经被讥讽为假道学的宋明理学,而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与道教之学。道教之学乃是对道家之学的继承、发展,彼此构成了以道为本根,以生命完善为理想的大道文化学。道学实质上统括道家与道教的文化传统。集中反映近现代的道学研究成果,展示道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动向,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白娴棠 《求索》2010,(5):60-62
中国文化不管是儒家传统还是道家经典,都有对"宗师"的广泛运用与阐释。本文在对"宗师"一词作词源学考察的基础上,考释了"宗师"的多种意蕴。文章认为,宗师,既存在于世俗世界也存在于道家文化之中;既非所有的道教"宗师"称谓皆由皇帝赐封,又非所有的道教"宗师"称谓皆是教派内认定。"宗师"或乃官职名,或乃众人尊崇奉为师表之人,或乃神圣之意蕴,而实质上,宗师乃神圣与世俗文化之混成。  相似文献   

12.
天台县具有丰富的文化人文资源,以道教南宗、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佛宗道源”著称,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养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融合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的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在都市日益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3.
朱翰朝 《台声》2013,(2):53-53
2012年12月28日,第六描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在中国道教发源地江西鹰潭龙虎山开幕。本届道教文化论坛以“传承、和喈、健康、发展”为主题,内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鹰潭市道教协会和市道教研究中心主办。两岸高道大德、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共300余人欢聚一堂,畅谈海峡两岸道教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进程,共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火与精深,共谋海峡两岸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碑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主要反映了所处每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武当山元代碑刻文化尤其如此,它反映了元代道教文化与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历史赋予了澳门独具特色的中西融合的文化特色。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如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妈祖文化在澳门得到推广和弘扬。另一方面,教堂、圣诞、葡语葡文等西方文化元素也十分盛行。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华洋并存、各安其所、和谐共处、相互交融,构成澳门文化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16.
何雁 《今日海南》2006,(5):14-15
4月12日,文笔峰道教文化苑在定安落成开园。有关人士分析,该景区的建成,填补了我省北部地区缺乏大型文化旅游景点的空白,从而形成了全省南有南山佛教文化苑,北有文笔峰道教文化苑的文化旅游格局。据此,记者采访了景区的投资方中野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玉蟾宫管委会主任陆文荣。4月,对于陆文荣来说,注定是一个忙碌的月份。开园伊始,种种事宜,千头万绪,有时候他甚至会忙得连晚饭也顾不上。但一旦坐到记者面前,陆文荣表露出来却是一副思维清晰、富有条理的企业家形象。文笔峰道教文化苑地处定安县,是我省北部地区新建成的一个截至目…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情报工作深受其情报文化影响。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共同促使了日本情报文化的形成。从日本的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特点入手,探讨日本情报文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挖掘了影响日本情报文化的因素:神道教、《孙子兵法》思想、法西斯思想,从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角度介绍了日本的情报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吴诚真 《世纪行》2012,(5):32-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总结吸收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其文化内涵。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完全应该、也完全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鹏 《长江论坛》2013,(4):73-77
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是茅山宗的活动中心,是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历代高道把茅山作为养生修道、隐居炼丹的场所有其客观的原因。据《茅山志》记载,神灵仙真的“三宫五府”建立在茅山“仙洞”之内,这体现出道教文化逍遥齐物、道通为一的思想;茅山“仙洞”幽深阴凉的环境与道教贵阴尚柔的思想一致;茅山“仙洞”的神仙传说影射出道教对修道理想和现实社会的态度;历代高道隐居茅山“仙洞”养生修道,反映出他们主张远离世俗、保真养气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实际上我们民间传说的各种神和仙都是道教的神灵。比如大家熟知的八仙过海,就是道教的文化故事。老子的出生地是春秋末年的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就是现在河南鹿邑县。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他出生的年代比孔子早20年,公元前571年,死的年代无法考证了。他早年时曾在周朝做过多年掌管典籍的官,叫"守藏室史",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吧。他博览群书,学识过人,却从不张扬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