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地处浙江省中部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小山村。这个曾经“村名花园不长花”的贫困村,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花园村由小变大,由穷变富,由富变强,村中的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花园工贸集团,成为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如今的花园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
沈华军 《今日浙江》2021,(13):98-101
离东阳城区16公里,有一个传奇的村庄——中国十大国际名村花园村.花园村既是农村现代化美丽村城的榜样,也是高质量共同富裕的典型. 40年前,这里曾"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40年来,花园村人用蜡烛点燃强村梦想,如今已是"乡村振兴成样板,美丽城镇作示范,首个村域小城市,发展全面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农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大浪潮中,农民在想什么?又在做什么?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浙江省东阳市的花园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花园村以发展工业经济为突破口,走以工富农,以工强村之路,使花园村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1年,花园村组建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成立了浙江花园集团公司,走上了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总动员,为我们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金凤区要借十六大东风,按照区市党委、政府做大做强做美银川,把银川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部署和要求,认清区情,抢抓机遇,准确定位,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措施、新办法,力争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把金凤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共处的环境思想,在现代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思想并没能成为现代思想的主流。将传统环境思想进行现代化发展,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2004年10月,东阳市进行行政区域调整,已经是"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原花园村与周边9个自然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拉开了花园村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奔小康,十年奔大康"这是并村后新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给全村人的承诺。如今,梦想都已照进现实。十年间,花园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营商环境则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环境,是围绕衢州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市场健全完善来优化服务体系的现实需要,更是政府亟需的一次自我革命。当前,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已成为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动员全市力量,统筹整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开创出来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坚持共同富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公平性;坚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规律性;坚持和平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超越性、原则性、生成性和示范性,为21世纪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抓发展,是构建和谐铁路企业的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铁路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在发展。发展就是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使企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使之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这是铁路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需求,发展是消除贫穷的根本途径,反之,贫穷则是产生社会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  相似文献   

11.
做强做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创举,是邓小 平理论指导的实践。短短的20年,在 原先曾是莽原碱滩、沙丘荒地上,一座 座初具规模的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环 境优越、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拔 地而起,成为中国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对中国开 发区20年的实践和经验进行客观总结, 今日中国杂志社和中国开发区协会在本 刊联合推出的《中国开发区巡礼》栏目, 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的历史、发展和未来的重要窗口。 本期先行发表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 刘培强的文章《做强做大国家级经济技 术开发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张云飞 《人民论坛》2022,(22):44-47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擘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蓝图,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3.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为总依据,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为直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容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相一致,是"五位一体"而不应是"四位一体"。应把"美丽中国"建设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起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中,使其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4.
李星 《前沿》2023,(1):23-31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热点词汇。本文首先从历史维度回顾了中西现代化路径,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之处,再从文化的维度来解读中西现代化路径差异之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深层文化逻辑是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6.
徐坤 《求索》2022,(1):40-4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其中面对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世界性贫困难题,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多党合作助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毕节经验”便是其中之一。毕节曾是贵州人口最多、共同富裕难度最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不协调、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地级市,得益于统一战线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倾情帮扶,创造了多党合作毕节实践模式,探索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是多党合作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采取了多种综合措施做实做强现代农业,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大马力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促使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要打牢,还要有做大、做强的意识。农业产业化是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黑龙江垦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并做强现代农业大龙…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7,(5):F0002-F0002
围绕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无锡市各级以学习华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向度。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境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指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虚幻现代化的本质超越,主要从人口规模、价值指向、实现方式、发展理念、文明意义等方面的全方位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人类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力量,必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