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中创立和发展的,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正确理解和认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呼唤,造就理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筑就实践的未来。指向“过去”既是对于过往实践活动也是对于经典著作的关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研究起点与终点逻辑受益主体的认识确证研究的正确方向;在经典著作的研究中重视大众化的研究认识到理论变为现实力量的现实意义。指向“现在”尝试以“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这三个辩证思维方式为例说明研究在之于实践的时候是如何作用于研究方向与内容的思考。指向“未来”是指将马院置于达成前述指向要求的主体位置并将马政经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上,去重视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开展大众化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服务好现实的需要,以此实现三者逻辑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正>理论的创新源于实践的不断发展,运用创新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不断实现实践—认识—实践的“否定之否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其鲜明的底色和亮色,只有真正践行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才能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焕发更加科学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与实践理论,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正逐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育人机制。随着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大思政课”中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其他育人环节呈现的“双轨型”特征,向“并轨型”模式的转变,但并未实现理想化的“接轨型”融通发展。这是源于“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社会实践资源管理“零散化”、思政课实践板块“形式化”以及教学联动机制“低效化”等现实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大思政课”建设应开展学生理论宣讲、国情历史研究、基层岗位实习、社会场景体验四种创新模式,把“学、思、践、悟”的特征贯穿其中,以实现“大思政课”的善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刑事科学技术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基础不一”“内容涵盖广泛”和“学时安排有限”等问题,精心设计课前预习、翻转课堂和课后提升三个环节教学方案,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适应、兼具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和互联网“无边界学习”优势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所谓理论准备,用刘少奇的话来说,就是“包括对于马列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刘少奇选集》上卷第222页)。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则是理论和实践的根底。(《邓小平文选》〔1975—1981〕第337页)在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应克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着力构建“三三制”实践教学体系——“三足鼎立”的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三管齐下”的保证体系,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今年的“5&#183;31”重要讲话中又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全党的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提高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的重要过程。要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和本质要求,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Z贴近”。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经验,提出了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性问题、“接地气”与“达真知”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四个坚持”,邓小平曾强调指出“问题是怎么坚持”。为此,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于怎么坚持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邓小平提出并划分了“真坚持”和“假坚持”的标准,而这一科学标准又是建立在“实践真理观”和“实践理论观”的科学基础之上。至于具体怎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首先要“重新恢复它的科学面目”,重点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中,学界引入了“法团主义”这一概念。但对于何谓法团主义、如何认识法团主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全面客观地认识法团主义,需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把法团主义视为一种学术范式,二是把法团主义视为一种政治实践。这种区分进一步明晰学术讨论与政治实践的不同意义,有助于把握法团主义的丰富理论价值,启发如何借鉴吸收理论成果,促进理论和话语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更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求不断提高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公安部明确要求公安院校探索“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来,公安专业各学科纷纷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刑法学作为公安专业法学教学体系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积极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以促进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翻译界片面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人们以为似乎理论只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认为翻译理论如果不能直接指导实践就是“空头理论”。由于具有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双重性质、“为学”和“为用”双重目标,“理论”和“实践”双重结构,翻译理论对实践或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或间接指导意义或者认知世界的意义,片面地强调“实用”、“功利”性方面的意义都是不对的,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也应注意翻译理论的“为学”、“非功利”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从中央—地方—基层嵌套的“相机抉择”治理模式体现出高效执行力,但对于夜间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表现出治理乏力。从理论推力、价值张力和实践拉力三重治理逻辑解读夜间经济治理必要性,在理论上构建“相机抉择”治理模式分析框架,解析当前夜间经济治理中模糊应对和赋权监管两种治理方式的特征及困境。最后融入敏捷思维,从提升基层群众参与性,引入助推式政策工具;倡导容缺受理与技术倒逼并行,校正治理偏差;赋权基层组织,“行政文化”接受“敏捷”洗礼;突破“学习智障”,组建敏捷学习型组织四个方面刻画出城市夜间经济敏捷治理模式路径框架。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创新的本质是范式的转换。范式是理论的基本存在形式。范式是理论的概念存在形式与观念存在形式、理论的个体存在形式与群体存在形式、理论的知识形态与信念形态、理论的工具性与对象性、人的思维与世界图景诸方面的统一。同化与顺应是范式的基本作用机制。范式主要由背景层、核心层和外围层构成。理论创新由实践推动,并循“实践—外围层—背景层—核心层—最终实现范式转换”这样的路径进行。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方法论创新是关键。方法论的创新为人们提供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为否定原有范式提供思想武器,为建构新的范式提供逻辑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法商结合”不是法学知识和财经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理论知识、思维和应用的融合.无论是“法”,还是“商”,都要求紧扣实践.实现“法商结合”人才的培养,自然要求教学实践中不能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实践能力偏弱已成为业界的共识.针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我国财经院校应发挥法商结合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体系,并将理论学习、实践运用和应对司法考试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翻译教学和实践离不开美学。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转型为“翻译美学”的建立作了理论上的铺垫。“兴”是“审美的存在状态”,是标示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所有活动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审美活动的“本质”。没有审美活动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对“兴”这一不能再还原的基本事实的描述和反思构成了现代美学的核心内容,也应是英汉翻译美学的核心内容。作为方法论的中国美学在英汉翻译教学和实践中自然地起着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 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这一重要论断,是在综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今时代,面向社会现实,所作出的深刻概括,它对于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本身就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一代又一代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