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同志,不愿意站在政治思想斗争的最前线,认为这样容易犯错误,容易得罪人,是件倒霉的事。他们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果真是“出头的椽子先烂”吗?屋架上的椽子,“出头”的地方经过风吹雨打太阳晒,天长日久,自然容易受到腐蚀。但是,如果把这种自然现象,推而广之,联系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社会上都存在着“枪打出头鸟”的现象,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等等。其实质就是不准冒尖或害怕冒尖。 “枪打出头鸟”是一句谚语,要是把它运用到事业上工作上同志间的关系上那就大错特错了。尽管是错误的,但长期以来不少人还是把它奉为做人的准则,这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会听到“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等话,意思是劝人凡事要“随大流”,不要“出头”、“冒尖”。信奉随大流思想的人。工作中往往不敢越雷池半步。习惯于照抄照转,满足于充当“传话筒”。“随大流”的习惯一旦养成,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便有了惰性,特别是喜欢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所谓“人云亦云”。由于对外来的思想行为缺乏分析思考而盲目跟从,在别人的干扰下,“随大流”者容易动摇信心,丧失主见,混淆是非,久而久之,“随大流”心理一点点地扼杀和泯灭着作为个体人的思想独立性和创造力,阻碍着我们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告诫自己身边的年轻干部.不要“锋芒大露”,“言外之意是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于是,在“过来人”的言传身教下,一些原本“锋芒毕露”的年轻干部.开始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没了年轻人固有的勇气、锐气和朝气,甚至个别人连才气也显现不出来了。笔者认为,作为年轻干部.除了要有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品质外,还要敢于露“锋芒”。 一是要敢于露正气。年轻干部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不能有“过洁世同嫌”的顾虑。在工作中,要敢于坚持公平、公正、公…  相似文献   

5.
“人不当头,本不当轴”,是古训。那意思,很是分明:遇事莫出头;那缘由,也简单:出头的椽子先烂。由此及技进而还引申出莫当头头,因为当头头,也就意味着挑头办事,也就意味着招风惹事,总而言之,怕字当头,明哲保身是也。记得“四清”后“文革”中这段时间,人不愿当头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可谓多矣。每至年底,总有不少生产队长等头头,声言辞职,闹得公社、大队干部总要忙乎一阵子。想当年,那样大张旗鼓宣传京郊农村干部王国福,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有一股“拉革命率不松套,一直拉到共产主义”的精神,为不想当头“不拉套…  相似文献   

6.
1964年12月27日上午10时半,一辆黑色“吉斯”轿车停在了北京饭店楼前,周恩来下车后急匆匆向西楼大门走去。周恩来是到此先理发,然后再去接见外宾,时间很紧。谁知就在周恩来快进大门时,前面有三个人慢悠悠走来,挡住了去路。警卫人员许岩和饭店保卫干部周树清赶忙打手势让他们靠边,让周恩来先进。周恩来立刻不满地对许岩和周树清说:“你们懂不懂礼貌,为什么不让他们先进去?”许岩说:“我们是让他们先进去的。”周恩来更生气了:“你明明打手势让人家靠边,还不承认。你不让他们先进去,我就不进。”说着就往后退。那三人忙说:“请总理先进去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同时,他们的家庭成员有不少也受到法纪的制裁,这就是所谓“一家烂”现象。“一家烂”比“一人烂”更加触目,也更加痛心!“一家烂”烂在何处为家庭成员违法违纪提供权力服务。家庭成员想要非法经商致富,领导者则利用职务之便,借给资金,批给物资,提供优惠条件;或利用权力威严,向下属单位发号施令,施加影响,迫使他们给自己家庭成员非法经商致富提供各种优惠资源;或弄虚作假,骗来各种优惠资源;或卖面子,打电话,递条子,向有关单位说情,使其家庭成员非法牟利;或互利互惠,你给我…  相似文献   

8.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对于不少老北京来说,听到这首儿歌,就会想起那香味扑鼻的月盛斋烧羊肉。  相似文献   

9.
等次标 题期口丐作者编辑党,没有忘记你们刘华礼邓九冬施竹文母亲孟晓东李文黑土地上的民工潮王景和王云祥说说我的仨外号陈云莲刘昭福刘禹山’94物价,有惊无险仍从容王会玲王永生党建工作也出生产力王月皓姜传章议价学费费思量快雨王永生铁骨忠魂郭春雨李玉春费战胜邓九冬奋斗在太阳城刘华礼白山赤子刘禹山共产党员要带头艰苦朴素王永生长春车百领航人朱海黎周长庆刘禹山给“出头的椽子”撑把伞赵晶明李文患者心中一名医邓九冬抵制“现代腐朽”文子牛李文不倒的铁汉李彦董亮邓九冬警惕:浮夸之风死灰复燃戴首之王永生缘何“记吃不记打”卢守…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舆论监督,圈子里的人大多有些不情愿。不是不情愿批评错误的东西,而是不情愿得罪人。这“人”,自然包括被批评者及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人,甚至还包括主宰你发稿权的领导。为了主持正义,得罪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但问题是有时你还真不敢得罪,因为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管着你:“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应该说,“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这提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善者,友好也。舆论监督说到底是新闻媒体通过合法程序对一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或事的披露,最终达到批评人、教育人、帮助人,及至治病救人、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从其  相似文献   

11.
“我们需要这样的院长!”这是发自梁平县福禄中心医院职工“刘院长,你已是半百有余的人了,卫校毕业刚20出头,就扎在了乡区卫生院。30个年头过去了,你的不少下级调进了城,你的不少同行领导提拔了一茬又一茬,难道你不羡慕吗?”我问道。你却坦然地回答;“我也,是人呵!哪个不一想呢?只是这里需要我。” 是的,30个春秋,三次调动,总算是从乡卫生院调到了区卫生  相似文献   

12.
热词     
职场木乃伊 不久前出炉的“2011年上班族亚健康大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倦怠现象在白领群体中不在少数,有50.12%的人“特别容易疲劳”。春节假期前,“职场木乃伊”现象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工作中,“职场木乃伊”表情麻木、打不起精神,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却依然过得不开心,只依仗着一种惯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闻,某县反腐倡廉再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在讲话时含着热泪说了这样一件事:春节回家探亲时,80高寿的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县委书记不禁问道:“妈,我刚40出头,怎么就说退休呢?”老母沉默了一会儿,紧握儿子的手说:“我怕你一时不检点,把握不住也成了贪官,那可叫俺咋向你死了这么多年的父亲交待呢。”老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也令与会者动容。这种亲情拷问,使人们从心灵深处明晰了做人的起码准则与底线。无独有偶,日前,某县老干部廉政监督员到领导干部家中进行家访,…  相似文献   

14.
在煤矿生产企业中,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各煤矿生产矿井有着不同的生产特点,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也有着不同的工作人群。就安全事故而言,在每一次事故的分析中,都能划出不同类型的“不安全人”,这些“不安全人”,把不安全的思想、情绪或行为方式表现在工作中时,就容易引发各种事故。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十余种类型的人,属于易发生“三违”的人,诸如:冒险蛮干粗心人;  相似文献   

15.
反腐观点     
反腐败要警惕六种形式当前,一种新的腐败形式凸显出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权力的“利益共享”即是典型的代表。所谓权力的“利益共享”,就某一单位来说,从表现上、程序上,乃至制度执行上找不出半点毛病和缺陷,但从整体上联系起来分析,就会发现,彼此为对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暴露无遗。权力的“利益共享”在目前至少有如下六种表现形式:一是先办事,不收钱;或先收钱,不办事。二是你的亲友我来安排,我的升迁你来帮忙。三是你的私事我来办,我的客人你招待。四是你拿这个工程,我作陪;我拿那个工程,你垫底。有的为了让别人参而不争,一出手就是几…  相似文献   

16.
竹林。月光朦胧中,两个黑影相会。 宣小原:“你马上跟我走…” 迟辛:“你要走?” 宣小原:“这儿有人盯着我,你还不知道?” 迟辛:“那么这儿的事就不干啦?” 宣小原:“不干?!在皖西,我和黄继昌还布置个必死之阵在等着他们呢!” 迟辛:“你突然失踪,会引起他们警觉。”  相似文献   

17.
风和灯     
夜里,亮着一盏盏灯;风吹着,和灯捣乱。灯光摇曳着、闪烁着,和风的捣乱抗争着。风说:“灯呀,你干吗炫耀自己,放着灼人的热和刺眼的光?!”灯回答说;“我不是在炫耀自己,发热、放光是我的本性呀!”风说:“你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我要把你吹灭!”灯回答说:“吹吧,你吹不灭。即使吹灭了我,还有别的灯在。”风一生气,唿喇一声,有的灯熄灭了,  相似文献   

18.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农三师四十九团团部驻地盖米里克镇某住宅区46岁的张某,因轻信骗子谎言,吸了陌生人两支香烟,然后乖乖地把三千元现金交给了一位江湖骗子,换来了一沓废纸和声声后悔。 故事发生在2003年12月28日,这天上午正值巴扎天,张某骑着自行车上街途经农贸市场拐弯处,遇上了两个陌生男子,一个40岁左右,另一个30岁出头,衣冠楚楚。其中一个人操着鄂北乡音说:“老乡,你这里养牛羊的户数多不多?我想请你代收羊胎盘?”另一位男子说:“看你表面上老实,你能不能帮助我收购一批牛羊胎盘?保证你在短时间内发大财!”  相似文献   

20.
烂苹果之患     
大凡储存过苹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如果苹果的质量不怎么好,在一箱苹果中总有一个先开始烂的。 但如果由于疏忽和懈怠,烂苹果没有及时地被发现,那么这只烂苹果的溃烂部分就会迅速地增大,以致于这只原本鲜亮可口的苹果完全腐烂掉。这只全腐烂的苹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