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渐进式的历史和解”是解决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后应立足发展,增进理解,奠定形成共识的基础,促进中日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来,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但是两国关系中尚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的历史问题,即日本国内一部分人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问题,仍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症结之一。解决好历史问题,对发展当前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剑 《求实》2006,(Z4):55-56
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不少论者撰文指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症结"在于日本政府领导人没有认真反省和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而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但仅止于此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4.
今春以来,由于领土、能源以及历史等一系列问题,日本和中、韩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站在战略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借出席世博会之机访问日本,希望能使中日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但是,日本方面却在此期间接二连三出现数起破坏中日关系的事件与言论,造成了吴仪缩短访问行程,取消原定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严重事态。从而使趋冷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其中的关键性环节,就是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此举引起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愤怒和反对。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有其深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这就需要对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日本外交的历史走向以及中日关系的历史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湘潮》2007,(9)
中日关系一直是我国外交关系中较为敏感的话题,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中日两国人民如何面对历史、如何应对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更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个从事日语教育的工作者,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论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选取中国部分高校低年级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了解中国青年学生对中日两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将之作为日后工作的重点,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印进宝 《求是》2005,(18):16-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和两国人民友好的大局出发,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积极推动双边友好往来,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发展中日关系,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把历史的重负化为前进的动力。我们今天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以此为契机,深刻理解和践行我国政府一贯遵循的这条既能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又能不断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维护亚洲的稳定和发展的健康之路。一、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缘何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焦点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曾经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八十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发展历程的最新总结.通过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察党的发展历程,可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桃英  陈诚  张莉 《紫光阁》2022,(1):8-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新的高度概括,具体新在哪里?请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彤来回答这个问题." "全会《决议》总结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其中第十条是坚持自我革命,请机关党委青年干部李潇结合工作谈一谈对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是"三大法宝"和"三个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理论是在经过长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三个代表"理论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了重大规定.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