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2004,(7):1-1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是要带着对农民和农民孩子的深厚感情来做工作。 温家宝同志指出:“执政为民就是要想着广大人民群众,想着八亿农民,想着一亿六千万儿童的就学问题。现在,农村的情况让我们关注,农村教育让我们关注,农村的孩子能否上好学更让我们关注。”当前,农村教育面临许多困难,存在很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教育资金  相似文献   

2.
张正宪 《半月谈》2004,(11):47-49
一到宜宾,我就感到这里的乡土人才资源开发是个很有意味的新闻话题。思考“三农”问题,我的心中一直打有两个“结”:单个农民。自然很难走进市场,因为进入成本太高;传统农民,也很难走进市场。因其经营素质偏低。如何使广大农民尽快由传统步入现代?富裕农民,自然要转移农民:发展农民,还得要提升农民。如何在转移农民的同时去提升农民?宜宾的探索,宜宾的创造,带给我新的启示、新的想像。  相似文献   

3.
夏建军 《当代广西》2006,(15):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全国城乡群众正积极响应,认真实施。作为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认为与己无关而在一旁观望。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内涵作一些解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物质文明里的教育要求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富口袋,首先要富脑袋”“,要实现现代化,农民必须知识化”。新农村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壮大新产业,依靠有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一是面对面教育“进村”,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国家、自治区、地区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各县市、乡镇层层组织工作队,深入村、社区,采取集中宣讲、面对面座谈、走访入户、办专栏、文艺节目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民群众普遍受到教育。二是文艺演出“进村”,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地区、各县(市)发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乡镇、村(社区)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的作用,积极开展文艺演出进村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缺思路,愁销路,想技术,盼服务”,这是广大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所思所盼。政府应该做什么?乐亭县委书记范绍慧的回答是:“农民没有想到的我们先想到。农民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一家一户做不  相似文献   

6.
关爱农民     
苏静波 《创造》2002,(1):46-46
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一再强调,要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生产发展,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下大力抓好。作为农民出身的笔者,听了这一席话,心且感到热乎乎的。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民朋友也有我这样的感受。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是我省经济建设的一支最庞大的队伍,农业的基础地位就是靠广大农民去实现、巩固的。广大农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休息日,甚至没有娱乐的时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尤其是由于自然环境等原因,我省农村机械化程度低,不少农民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双手往土里抠钱刨食…  相似文献   

7.
忧喜变奏曲     
莆田市涵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使农民看病可以“跟城里人一样报销”。这使那些饱受大病之苦的农民看到了希望。然而,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又使许多农民喜而转忧。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促使区政府解决“新农合”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也给文艺创作提出了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的新内容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涉及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土地制度、扶贫、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基层民主建设以及农民增收、权益保障等诸多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完成小康建设的重大任务 ,就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一系列创新与突破。简而言之 ,就是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三农”问题的现状 ,全面地寻找和说明“三农”问题的成因 ,有针对性地探讨和制定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琴  谭玉照 《半月谈》2004,(16):40-41
36岁的重庆市忠县农民周光俊,花10元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了5000元的补偿金.拖了多年的病痛终于得以根治,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合作医疔就是好!看病可以有朴助.农民再也不害怕看不起病了!”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夏津县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全力践行为民宗旨,积极在为民、便民、利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上下功夫,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上作文章,使“为民”二字牢牢地印在了每个干警心中。  相似文献   

13.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一号文件”使农民增收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种粮及其农民增收的好政策,但“一药不能医百病”,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应该立足长远,从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廖艳云 《今日广西》2008,(20):51-52
有人说,远程教育就像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鼠标轻轻一点,耳目一新的图像和数据互动,开启了党员干部的电教新时代;远程教育就是一座致富金桥,遥控轻轻一点,种养技术、劳动信息源源不断,开拓了党员干部的新视野。陆川县温泉镇党委、政府正是通过这样的信息高速公路和致富金桥,紧紧围绕“三农”问题这个中心,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获实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使远程教育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杨建华 《半月谈》2004,(9):56-57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词是增加农民收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重农”之策、富民之方。广东省陆河县原本是省里的16个贫困县之一.而今的陆河已被打造成闻名遐迩的“青梅之乡”.并依靠“青梅经济”使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说到陆河的变化.当地干部最大的心得就是: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相结合。走人无我有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税费改革是近年来中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向农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国家、集体同农民利益关系的重大举措。此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矛盾,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系列超越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民减负范畴的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本文主要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十届人大报告涉及不多或者没有涉及的几个体制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叶平 《政策》2004,(10):41-43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我们要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我并不想把“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做贵贱之分。但是,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农民。当年我当农民的经历,对我今天担任总理的职务受益匪浅。我也相信,这个会场建筑中心的管理者,如果他有“刷马桶”的经历,会把这个建筑群管理得更好。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政府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要营造一种社会氛围,使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巾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可以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