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坐落于双杭地区的万寿桥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旧时福州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市井文化的积淀从一些方言熟语中依稀可辨。如"大桥下水流出哗哗叫,水流里没声音",反映了双杭商业社会个人主义唯利是图的本质特点。"由五门垱跳下去"则折射出双杭商业社会竞争的激烈,民生的艰难。"大桥头野轿"表面上看是从前大桥头有许多营利性轿子停泊,实际却反映了双杭的繁荣与社会等级意识的根深蒂固。万寿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南台江横无际涯,中亭街称楞严洲,南台江分为南北两港,行旅需借舟子过渡。  相似文献   

2.
江文 《福建乡土》2008,(4):12-15
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沉淀最深的一片古老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有一位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三坊七巷”并非单纯的文物建筑遗迹,而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它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之一,是现在和将来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乃至整个城市总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目前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它为福州城市文化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的典型,代表着福州精英文化,同时也承载着福州的草根文化。  相似文献   

4.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春节正在走向国际化,无论是其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逐渐取得的国际影响力,都使其逐渐成为真正的“聚合性节日”。当前,春节的国际传播仍存在节日仪式驳杂、文化符号缺乏提炼、节日文化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提炼春节的仪式、符号意义,打造春节文化产品是进一步推动春节国际传播、实现春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仪式感是青年成长的心理需求,“伪仪式感”的获得过程与仪式感的生成过程相交织。“伪仪式感”由“伪仪式”与“伪感受”组成,产生于青年自我伪装与自我表演之上,是青年自我满足错位之下的不合理需要。消费主义对青年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利益诱导,圈层文化制约了青年的符号消费,青年为弥补精神生活的匮乏通过“伪仪式感”的获得来进行自我麻痹。为了使青年获得更舒适的情感体验,祛除“伪仪式感”之“伪”,需要提升青年对“伪仪式感”的分辨能力,培养青年形成良性发展的消费欲望,推动青年在生活化场景中的拟仪式构建,促使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需要,提高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感悟践行力。  相似文献   

6.
近日,汕头市龙湖区在驻汕某部营区隆重举行“文化拥军——经典爱国电影进军营”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龙湖区“文化拥军”系列活动的序幕,为创建新一届省双拥模范区注入了新的内涵,进一步增进了军民友谊,丰富了战士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官兵读好书、学好知识的愿望。驻汕某部部队首长和龙湖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区双拥办、驻汕某部官兵参加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 《就业与保障》2007,(3):F0002-F0002
为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海峡西岸”和谐文化建设。2007年全省新闻出版(版权)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于2月7日在福州召开。  相似文献   

8.
“孕育仪式”是农耕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许多农耕民族都曾存在过的农业祭祀。作为古老的原始宗教祭仪,它寄寓着农业民族的许多观念和信仰,在农耕社会中经历着传承和蜕变的历史演进过程,近代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还有遗存。透过“孕育仪式”的文化表象,我们依稀看到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把握自然规律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曲折而漫长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付亚妮 《世纪行》2012,(10):26-26
本刊讯9月5日,省档案馆举行主题为“走进档案馆、感觉档案文化”的首届“档案馆口”系列活动。省政协副主席仇小乐应邀出席首届“档案馆日”启动仪式,并宣布“档案馆日”活动启动。  相似文献   

10.
由福州市文联和福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福州摄协生态摄影分会承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生态摄影作品展”于2010年1月9日上午在福州画院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福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及海峡两岸的摄影家共300多人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影展。  相似文献   

11.
杨谊兴 《台声》2014,(6):104-105
5月19日,福州市市长杨益民在福州接见了《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会长叶华贵,商会常务副会长、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敏,商会常务副会长、甲一堂(福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天助,以及高雄市南台湾文化暨经济产业联盟协会(简称“南联盟”)理事长陈良沛、“南联盟”驻福州联络处主任林球、台湾垫兆拮开发有限公司蔡燕倩等一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依托百花齐放的影视文艺作品和自由的社交媒体,以爱慕人物恋爱关系为中心的CP文化逐渐走上舞台,影视剧“嗑CP”现象更是突出。影视剧受众“嗑CP”的心理动机是出于对拟态亲密关系的渴望,包括对情感、身份以及关系的情感需求;其行为本质上是想象性的互动仪式,包括圈地自萌式的搭建粉丝空间,通过二次创作完成衍生想象,以及观剧行为中的仪式互动;另外,CP文化背后也有“塌房”和粉丝混战的隐忧,对此,应开展主流文化舆论实践、文化产品再生产的引导及规范符号生产等改善措施,进行正向价值传递,建设绿色和谐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3.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意为“念”、“诵”,亦代指宗教仪式活动;“摩”意为“长者”、“老师”,毕摩即“念诗诵经的长者”,是彝族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和仪式活动家。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彝学专家马学良教授曾经指出,毕摩“身系一族之本位文化”,也就是说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彝族民间知识分子。彝族独特的文化之所以传承至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靠毕摩运用彝文(基本字1000个左右)撰写并世代传抄,或者以口诵记忆方式传承下来的。彝族文化遗产大量地保存在毕摩的彝文典籍中,所以彝文文献以及口碑文献习惯上被统称为毕摩经,也称毕摩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统一战线》2010,(5):F0002-F0002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暨“雪域宝鉴——见证西藏历史、弘扬藏族文化”大型主题展览,于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1周年纪念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  相似文献   

15.
《福建乡土》2013,(6):F0003-F0003
艺术简介:1957年11月生于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山水画。出版专著《解密富春山居图——中国传世名画赏析与临摹要领》、《潘日明画集》。近年来,关注福州近代“仓山老洋房”建筑的地域文化艺术价值,创作中国画《岁月仓山》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6.
安多 《两岸关系》2010,(3):68-69
1月31日,“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在福州开幕。来自台湾的原住民文化艺术团、台北民族舞团、台湾威鸿国际传艺中心的艺术家们,与来自福建、河南、贵州、江西等地的民间表演团体共200多人,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联合进行踩街表演,一时人潮滚滚,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3月22日上午,动人的歌声从杨村煤矿俱乐部广场传出,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杨村煤矿感恩文化系列活动“孝心补贴”发放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县域社区文化生活,推进自治县“文化教育发展年”各项工作。近日,和布克赛尔县巴音托洛盖社区“俏婆婆”艺术表演队举行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9.
那是2007年的春天,福州“三坊七巷”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政协委员们欣喜万分,历时3年的关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修复三坊七巷的建议》提案办理落实了!  相似文献   

20.
徐何珊 《今日民族》2011,(10):38-40
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明确地把仪式视为理解和反思“传统”的关键,他认为仪式是一种实践传统意义的手段和形式。仪式是破解“传统”的“魔方”。透过仪式我们能探究到他者的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核心。而作为傣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式——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