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残疾人》2013,(10):6-6
记者从海南省残联获悉,海南将多渠道帮扶高校残疾大学毕业生就业,未来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将按一定比例优先录用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记者了解到,为多渠道帮助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就业,海南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作为按比例安排就业的重点对象,协调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推动达不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确定一些岗位,优先招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同时,动员和鼓励用人单位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谢守成 《理论月刊》2005,(11):152-154
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突显,表现为毕业生总量增加而岗位总需求相对减少,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等五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学生、学校、政府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回乡创业工程。以政策为引导、基地为依托、信息化为桥梁、特困生为重点,策划并实施好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实习-就业-创业”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岗位、创业机会等多方面服务,吸引更多的本地籍学生回乡就业。2006年湖州籍大学生回乡率巩固在50%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04,(2):21
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浙江省劳动保障部门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就业的总体规划,特别是在广开就业门路中,相应推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教育部门将清退不合格教师和代课教师, 腾出的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就业,到山区、海岛、贫困地区开展支农、支教、支医服务。  相似文献   

5.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就业市场,包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通道严重受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要积极调整办学方向和学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6.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六期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2011—2021年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看,与非农村籍毕业生相比,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比例较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岗位类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支收比等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不同就业形态、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和岗位类型的选择。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多渠道提升人力资本、多方加强精准帮扶以促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离校心态分析与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岗位选择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对毕业生就业和离校前的心理调整和压力缓减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以致于一些学校毕业生离校前的突发事件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警惕用人单位设置的就业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地方正值2010年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们,对于招聘广告、签订劳动合同、洽谈就业岗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眼花缭乱,而某些用人单位却乘机在这些环节设置陷阱,令大学毕业生上当受骗。下面的几则案例或许能给急于求职的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进行分类统计,选取其中几大热门类型企业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就业区域、单位性质、岗位优势、薪资福利待遇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为深入指导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武春梅 《前沿》2009,(12):155-159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伴随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然而,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增长不同步,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也大幅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11.
前年,某地的组织人事部门为解决村干部来源不足的问题,决定实施“接力工程”,面向近几年毕业未能就业的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方法,挑选出100人作为村干部人选,后经乡缜党委和毕业生本人的双向选择,有78人走上了村干部的岗位。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是正确的,它不仅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村干部队伍日益老化、来源不足、后继无人的问题,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村干部队伍建设,使得村干部队伍开始由“老大粗”型向知识型、职业型方向转变,大学生村官无疑成为一支新生力量,让村干部…  相似文献   

12.
波及世界各地的金融风暴,势必给就业工作带来影响,作为以教育、培养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解决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培养教育学生、如何打造学生就业成才的平台,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3-94
2004年.我国将有28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达32%。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竞争就业岗位,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有可能突破300万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拉开帷幕,今年虽然社会需求量要比往年高,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大学毕业的陈华说目前正紧张地找工作,有的用人单位已向他表示有兴趣,而他想挑选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听说不少毕业生几年尚未找到工作。因此很想了解一下这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由原先的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情况。搞好毕业生就业安置,除迫切需要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加快就业体制改革步伐外,还有赖于大中专毕业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定位,勇于到社会最需要的行业和岗位去建功立业。毕业生择业观的“偏差”以及产生的原因大中专毕业后的就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然而,由于部份毕业生正视社会和自我不足,以及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在择业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①市场意识淡薄,“包分配”、“当干部”的观念依然根…  相似文献   

16.
对2010年广东部分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按其程度依次为:发展空间与职业兴趣、用人单位性质及个人家庭因素、就业地点及人际关系以及薪酬与工作稳定性等,而专业对口与否已经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被调查者认为,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依次为:个人特质与就业环境、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以及外语水平等,而社会关系并不被认为是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在产业升级中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以优质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等以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可谓是十分繁重。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更是发文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展相关产业、企业、科研项目、基层等就业岗位;加强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同时各地、各部门还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通过以上诸多措施的实施,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这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而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的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改革发展中职教育的落脚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职教育就是要为中职生提供好的就业岗位,力争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而目前,中职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因此,面对中职教育的新机遇、针对中职学生的新特点,我们应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以增进社会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周群英 《中国妇运》2004,(11):47-48
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毕业女性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歧视录用女性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性平等就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情况。也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平等择业的机会。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  相似文献   

20.
韩晓枫 《浙江人事》2009,(4):F0004-F0004
2月28日,省人事厅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2009年浙江省春季大型公益性人才招聘会”。 本次招聘大会共有1300家企事业单位推出2.6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专业技术类岗位共8060个,占总量的31%;市场营销类岗位6760个,占总量的26%;经营管理类岗位4420个,占总量的17%,其中中高级经营管理类岗位1200余个。据统计,参加本次公益性招聘会的单位中,推出10个以上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企业有290家,其中超过50个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有23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