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曾珺 《湘潮》2011,(11):4-6
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熟读中国历史典籍的过程中,他留下了数量丰富、见识独到、视角新奇的历史人物点评手迹。然而,在毛泽东的点评中能得到"政治家"这个评价的人却只有三位:朱敬则、姚崇和张说。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2,(9):33-33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提出不要军衔,对全军指战员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解决了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我军许多高级将领纷纷提出让衔或降衔。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诗词抒写雄心壮志,讴歌革命精神,其中还写到许多党史人物。阅读毛泽东的诗词,眼前仿佛浮现出人民革命史风云滚滚,先驱志士前仆后继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从1906年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1976年9月逝世前还以赞赏的口吻谈论曹操自学成才,毛泽东评读三国历史整整70年.他读三国历史持续的时间之长、评三国历史涉及的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泽东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如曹魏集团的曹操父子、郭嘉、夏侯渊、刘晔等,刘备集团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孙吴集团的孙权、周瑜、吕蒙、陆逊等,司马氏集团的司马懿父子,其他军阀如董卓、吕布、袁绍、刘表等,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一方面,毛泽东的点评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在切中要害的同时,往往又能发前人所未发,可谓把历史读活了.另一方面,毛泽东又并非就史论史,而是紧密联系实际,阐幽发微,以史为鉴,可谓把历史用活了.  相似文献   

5.
张天政 《党史天地》2007,(10):52-54,56
邓小平和毛泽东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个人经历的限制。毛泽东未能将其正确思想坚持到底。邓小平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建立了崭新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曾珺 《湘潮》2009,(11)
毛泽东是很讲究人格独立的。在他看来,没有独立的人格、事事依附别人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在国共合作时,他始终主张在政治上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反对盲目随从国民党的作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他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的方针;在国家外交活动中,他始终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独立自主地开展外交活动。平日,从毛泽东对一些人物的点评中,我们就能体察到他的人格独立性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7.
情景互动式党课,是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事件为素材,通过展示实物、道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声情并茂地叙述、点评人物和事件,启发和引导党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并积极参与交流讨论、上下互动的一种党课授课方式。近年来,丹东市面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推广了这一党员经常性教育方法。2010年11月《情景互动式党课》在全国基层党建创新论坛上作了经验交流,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9.
1918年8月,毛泽东为了筹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离开湖南北上,在北京,保定等地学习、工作了六七个月。第一次北上,使毛泽东眼界大开。他结识了陈独秀和李大钊,接触了许多他钦佩的思想激进人物,还同一些左翼青年成为朋友,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的ABC,促进了毛泽东的思想发展。 “向外发展”促成了第一次北上 “向外发展”的指导思想,促成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他就是红色中国”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当年埃德加·斯诺把毛泽东形容为一个“林肯式的人物”,立刻赢得了西方人的好感与认同。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那本有名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人》当中,毛泽东的名次远远高于亚力山大,甚至高过美国之父华盛顿。而史沫特莱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这些无疑是对这位伟人最高的评价和赞扬。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曾说:毛泽东“是一位备受赞扬、又常被人辱骂的人物”,同时给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文史的精通熟悉,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从纯艺术的角度说,毛泽东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他的书法艺术,另一个便是他对戏剧艺术的喜爱。许多艺术家都在与毛泽东不多的交往或偶尔的接见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并以此为荣。其中,就包括著名河北籍艺术家塞克和张瑞芳。毛泽东与两位河北籍艺术家的交往故事,既体现了革命领袖的丰富情感和人格魅力,又折射出毛泽东与艺术家们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2013,(1):F0004-F0004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毛泽东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13.
情景互动式党课,是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事件为素材,通过展示实物、道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声情并茂地叙述、点评人物和事件,启发和引导党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并积极参与交流讨论、上下互动的一种党!!!!!!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3,(5):F0004-F0004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毛泽东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领袖人物,毛泽东高尚的人格和风范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5.
陈晋 《新湘评论》2013,(23):24-28
常言道,书山有路。毛泽东一生登攀书山之路,别具风景。讲毛泽东的阅读史,就是对其风景的巡看。沿途细巡前,不妨在入门口微缩景观处稍作留步。预先体会一下,走进毛泽东的阅读世界,将看到什么。在中外大政治家中,像毛泽东那样在惊涛骇浪的征途中行走一生,又在广:无垠的书海里游弋一生的人物,并不多见:像他那样不仅酷爱读书,并且读有。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物,更属罕见。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3):39-39
方法一:大量批注,言如珠玉。毛泽东读书有写批注的习惯。在毛泽东所读过的书中,批注文字密密麻麻,有的书页上下两端、边自中缝都是。他的批注,有的是对内容的提要,有的是对人物或思想的评论,有的是联想相关事情的发挥,也有的是思想的火花。批注有短有长,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多达2000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永远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胜利。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位伟人。但作为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到晚年为什么会犯下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错误呢?这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他近年七十,却为创作孔繁森画像到西藏体验生活; 他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国领导人画像,还画了许多革命人物; 他是我国著名肖像画家; 他的艺术格言是  相似文献   

19.
丁玲一生接触过许多重要的人物,如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贺龙、向警予等。这些人物给丁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丁玲所说:“许多老同志、老战友,已经与我的生命分割不断,他们的身影总在自己的脑子里活动着,甚至更熟悉,更完全了。”而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则对丁玲的生活道路和创作思想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苑》2014,(3):20-2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