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燕 《世纪桥》2009,(23):44-44,67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剐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本文从对人的科学界定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陈燕 《世纪桥》2009,(21):44-44,67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别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本文从对人的科学界定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程春萍 《世纪桥》2009,(24):60-61
人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的人学观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的区别,在于马克思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也是他的人学思想的出发点,它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真正变革。马克思实践人学观的崛起,开拓了一种新的人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我们正确地掌握人同世界的整体性关系,科学地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应有地位和使命,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人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的人学观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的区别,在于马克思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也是他的人学思想的出发点,它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真正变革.马克思实践人学观的崛起,开拓了一种新的人学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我们正确地掌握人同世界的整体性关系,科学地确立人在世界中的应有地位和使命,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卞清霞 《世纪桥》2009,(18):54-55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的生存本性,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诸多本质属性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和规定的。因此实践成为人的根本。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核心范畴是实践。而且,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西方传统人学思想的超越过程,更对现今社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卞清霞 《世纪桥》2009,(17):54-55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的生存本性,也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诸多本质属性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和规定的。因此实践成为人的根本,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核心范畴是实践。而且,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西方传统人学思想的超越过程。更对现今社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5,(12)
马克思扬弃了旧哲学人的本质观,科学阐述了"类本质"和"现实的人"的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人学思想从超越抽象的人本主义转向到实践唯物主义;从"类本质"到"现实的人",再到"共同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向,马克思不仅从哲学上关注和回答了人的现实问题,而且在人学思想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对我们消解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原子化"趋势,确立"类意识"的价值吁求,促进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理性的人经由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践为基本范畴,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学说深刻的揭示了人的本质及其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对“现实的人”论述把人从思辨、抽象性的人和自然的人中解放出来,真正赋予了人以现实性,实现了人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张晖  何建华 《世纪桥》2013,(1):51-52
人的需要观是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自由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论,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的需要观。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研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理论渊源,探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特点,对我们深入了解毛泽东人学思想,了解毛泽东的人民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人学理论作为其基础理论。马克思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人做的深刻思考,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线索,以人的需要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人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的人学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是西方的人学思想,虽然西方的人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但是由于脱离了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他们的人学思想陷入空想。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确立了实现人的自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晖 《世纪桥》2012,(23):25-26
人的需要观是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自由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论,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的需要观。毛泽东人的需要观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基本内容既突出了人的物质需要,又注意到了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学习研究毛泽东人的需要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推进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鲜明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哲学中存在着道德神学和人学的两种路径。以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为代表的古典哲学认为建立在道德、理性或者自我基础上的信仰构筑现实世界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实践唯物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消费蕴涵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无限丰富性,然而,对消费的完整阐释绝非经济学本身能够做到的,必须上升到形而上层面才能揭示其本真。马克思人学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从马克思人学的视角审视消费,把消费置于人的需要、本质、存在和发展的层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消费无非是人的需要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确证,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呈现,其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消费主义的出现,在消费与人之间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双向解读逻辑,是拓展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完整的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为对象的哲学人学,而21世纪管理的趋势是人本管理。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出发,去探寻发掘人本管理的本质、意义及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立强 《世纪桥》2009,(1):93-94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一、在社会发展和价值观研究中,我所以特别关注(共产党宣言)关于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自由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因为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不仅构成马克思主义自由发展现的基本问题,而且凸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不仅加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现实社会主义的运作、加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和指导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构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注重知识传授,未能传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核心关注点应在于:“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的实践思维方式;“育”出“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的受教育者。基于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升华,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弘扬和贯彻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以彰显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始终立足于对传统哲学"抽象的人"的批判基础上,是以"现实的人"为价值指归的新人学。这种新人学,体现在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批判逻辑中,也体现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的生成逻辑之中。正是这双重逻辑的展开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实践基础的总体性的人学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