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和平发展》两份白皮书中,中国政府系统阐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目标和意义,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立场和决心。从历史的角度看,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了部分崛起,美国通过半和平的方式取代英国成为霸权国家,实现了全面崛起。这些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经验参考。为塑造出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需要尽力减少当前面临的国际体系环境、与各大国的力量对比、周边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舆论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中国如果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使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让中国的制度和价值观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就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的历史命题.科学发展观不但是新世纪指导中国和平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也是协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战略构思,将指引中国外交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3.
“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 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 诺。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就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际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这是中国新的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始,中国在各种质疑声中坚持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和平发展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背景原因、涵义、意义、面临挑战等多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颇丰,展示了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使非洲受到巨大冲击,政治、经济形势都十分严峻。但近几年来,非洲出现一些积极的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平稳定趋势增强;联合自强发展经济.多方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国际地位上升,国际资本开始转向非洲。这些发展趋势.对非洲未来的发展相当有利。然而,非洲困难重重,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仍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理念,并在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等场合多次就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出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梦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崇高目标,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正确途径。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到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基于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作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传统文化根源,"和"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之道,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生命之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和"思想内涵中的三个重要层面。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与时代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步入和平发展的道路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无疑是艰难、曲折和漫长的。但这是最有利于中国的选择。中国必将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在地区冲突中的立场和作为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为解决地区冲突展开积极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要经略和平发展的周边,周边同样需要和平繁荣的中国。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正经历新的大变革,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以中国和美国为核心的双中心格局,矛盾增多。中国周边外交着眼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塑造友善的国际环境,具体路径是:大国当先,良性互动;一带一路,大鹏展翅;完善体制,提升效率;排除干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视野下的中国周边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边地区是影响中国安全与发展的主要外部区域,周边安全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外部必要条件和战略依据.21世纪初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稳定的同时存在着现实与潜在的威胁和挑战.争取和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进行深层次的综合思考和妥善谋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需要新的地缘战略及其理论支撑。新地缘理论的构建需要追溯传统地缘理论的演变进程,从中归纳大国地缘战略成败的历史经验。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覆盖传统大国战略的主要特点,至今仍然影响着大国竞争的走向。过分依赖和运用陆权论、海权论、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理论可能误导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明冲突论和大棋局论等新地缘政治理论仍未摆脱美国早期追逐全球霸权战略的烙印,难以成为中国战略选择的思想来源。新的地缘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应运而生。一方面,经济成为地缘政治板块的主要要素构成,改变了地缘政治导致大国对抗和战争的历史逻辑;另一方面,地缘经济成为地缘政治的新的外在形式,其中包含地缘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包含区域合作机制形成的基础。因此,地缘政治是大国战略对抗的环境研究;地缘经济是大国战略合作的环境研究。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在地缘理论上必然更多选择地缘经济的新思维模式,更多地扬弃地缘政治的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观具有多重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意义。经过3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和平发展观已成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发展观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自身建设和在国内外的有效性等挑战,因而需要在总体整合、理论更新、重视文化和制度保障元素等方面加以发展。在日益完善的和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将在今后30年中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日之间基于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的合作与发展,终于催生出“战略互惠关系”。然而,由于日本追求“国家正常化”的战略选择和右翼势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误读,中日关系将会沿着合作与斗争交织的曲折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国际安全领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威胁复杂多样,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疾病蔓延、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构成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理念来应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结合本国安全面临的具体实际,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并在外交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新安全观是与冷战思维相对立的一种安全观,目前已成为中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价值观念。新安全观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和平追求,也反映了中国坚持平等、正义的基本信念,其独特内涵昭示着中国将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和平发展观具有多重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意义。经过3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和平发展观已成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发展观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自身建设和在国内外的有效性等挑战,因而需要在总体整合、理论更新、重视文化和制度保障元素等方面加以发展。在日益完善的和平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将在今后30年中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议论向海外派兵已有多次,而这次日本政府试图以立法形式达此目的,尚属首次。“和平合作法”的实质是日本要不要走军事大国道路做世界警察的问题。目前日本国内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力量仍占上风,但“和平合作法”之争实际上并未结束。今后事态发展,将关系到日本的基本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人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再度向全中国和全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的战略抉择,是中国为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贡献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可以说,这份白皮书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宣言书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经济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与核心,在全球化时代,和平发展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近现代的日本曾因崇尚军国主义,将军事安全视为国家政治安全而穷兵黩武,几近亡国灭种;战后则因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奇迹而重拾民族自尊。冷战后,日本似乎无意抓住经济立国和政治独立发展的机遏。在安全意识上故态复萌,欲通过强军而成为政治大国。因此,能否尽快奠定理性的安全观与发展观成为日本国家命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