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义利问题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义利之辩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之久,各家各派在义利问题上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形成了不同的义利观。其中重义轻利的观点是正统儒家在义利选择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对这一传统义利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摒弃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进而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二程 (程颐、程颢 )和朱熹。其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2.
职场是"求达"的地方义利关系是人人都回答的问题义是约束条件,利是目标函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职场和学校的一大不同在于,学校是"求真"的地方,而职场是"求达"的地方。什么是"达"呢?"达"就是效率、效益或利益,也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简言之,就是求利,为组织求利,为个人求利。所以"义利关系"问题是所有身在职场的人都要回答的问题,根据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或她是不是一个真的君子。关于义利关系的争论在中国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了,有人主张"重义轻利",有人主张"义利并举",也有人主张"利字当先"。  相似文献   

3.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王恩来一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认为,“义”属于精神的范畴,“利”属于物质的范畴,因而义利关系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其实,这只是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义利观问题是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联在一起的 ,是同社会的政治理想、经济目标和道德原则相辅相成的。义利关系在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义利关系的价值特征应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社会主义义利观———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一般来说是重义轻利 ,追求抽象的道德原则 ,忽视个人的物质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后 ,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尽管受到多次冲击 ,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造。尤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以否认价值规律作用为显著特征的产品经济及其价值观念 ,顽固地左右…  相似文献   

5.
段秀娟 《传承》2009,(10):80-81
孔子对于不同弟子所问的同一问题总是有不同的回答,而且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的褒贬态度存在差别,孔子与弟子之间以及诸弟子之间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他们对于儒学精髓"仁、义、礼、智、性"的理解与认识却是相通的、一以贯之的,孔子开创的儒学是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的发端和源泉,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正是反映了他们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和而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孔子对于不同弟子所问的同一问题总是有不同的回答,而且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的褒贬态度存在差别,孔子与弟子之间以及诸弟子之间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他们对于儒学精髓"仁、义、礼、智、性" 的理解与认识却是相通的、一以贯之的,孔子开创的儒学是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的发端和源泉,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正是反映了他们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和而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宋代"义利"争辩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娟 《思想战线》2004,30(2):119-123
义利之说被视为"儒家第一义",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义利的二厢关系上,从古到今一直存在争议。宋代在此问题上,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一方面是以理学为代表的一派,主张重义轻利,并将这一传统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为完全不要利而只讲义的惟义主义;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功利学派则主张义利并行,不仅要讲利,而且倡导利。  相似文献   

8.
张文涛  李剑 《传承》2011,(6):70-71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先秦诸子争论的焦点,在争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孔子的义利对立论、墨家的义利同一论和《易传》中的义利统一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呈现出辩证发展的轨迹。思想的这种辩证发展轨迹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则需要一种历史结构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先秦诸子争论的焦点,在争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孔子的义利对立论、墨家的义利同一论和<易传>中的义利统一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呈现出辩证发展的轨迹.思想的这种辩证发展轨迹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则需要一种历史结构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陈德金 《青年论坛》2002,2(4):13-14
义利观念即人们对义利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传统义利观念多重义轻利。现行的义利观念则多侧重义利“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构建、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在义利关系问题上,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或是“义利并重”,历来为诸多思想家所探索,争论不休。历史发展到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义利观,是当今中国人民要逐步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种义利辩证统一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又是对历史上义利观中合理因素的批判继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标志着人类在义利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义利观的主导性价值选择是重义轻利,由于忽略或否弃了利(效率),就最终使义(效率)的实现成为空想。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实现传统义利观由纯道德领域向道德——经济领域的现代转换,把义利关系问题具体地确立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使之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邓小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效率公平观是对传统义利观的扬弃。  相似文献   

13.
我在给企业党委书记岗位培训班讲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过程中,同学员一道,对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的关系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他们的见解基本上有两种:一些同志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如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谁也离不开谁,但它们毕竟是两项性质不同的工作,二者是一种并列关系。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主体性工作,它实质上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工作,因此应该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二者是一种从属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与孟子在论及人之行为动机和行为手段上,奉"义"为圭臬,呈现出强烈的道义论色彩。荀子对于义利关系的阐释则表现出与孔子和孟子颇为相异的进路,他认为"义"虽具备价值上的自足性,却缺少现实上的完满性,因而,为"义"提供一个合理的限度便十分必要。荀子试图通过经验性的解释来回答"义"是如何从抽象的道德原则落实于人的具体社会实践,并使得人们能够在行动中愿意依义而行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种空洞的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所谓“诗教”(或日儒家诗教),虽然与孔子本人的思想有着极重要的内在联系,但其对诸多具体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却又与孔子很不相同,它实际上具有汉代儒学的性质,或者说是烙有汉代儒学鲜明印记的儒家文艺思想。作者对“诗教”与孔子思想之间的重大差异作了深入探讨和比较,对“诗教”的思想性质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离不开伦理道德准则的调节和约束。经济伦理就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对其制约和评价的道德观念。涉及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着内容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义利之辩,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争。管仲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墨子认为“义,利也。”但影响最深远的仍是儒家的义利观。孔子“君子喻于义…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争论焦点,到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合理处理二者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公平正义与功利的关系在儒家理论视域中即义利关系,南宋时期儒家义利思想趋于成熟,出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融利于义”义务论义利思想与以叶适为代表的“成利致义”功利主义义利思想两大思潮,二者围绕着义与利何者更具优先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辩。以此义利之辩为思想进路,可为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现代诠释提供来自中国智慧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认识它,如何迎接这样一个挑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舆论宣传已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研究工作需要系统地深人和消化地吸收。“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哪儿,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国外也有不同的看法,譬如,大家都认为美国的经济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但究竟新到什么程度,新在哪儿,看法也不一致。另外,知识经济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觉…  相似文献   

19.
义与利作为一对道德关系范畴,在中国古代,各个不同观点的思想家对它的理解是很不一致的。从彼此相关的意义上说,人们对它赋予什么样的含义,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理解,也就会得出什么样的关系的结论。追根溯源,关于义利问题历代争论不休,其原因莫不汇集于此。不过,就其整体而言,孔、孟、荀的思想毕竟不是对立的。虽然孟、荀对孔学取舍不同,尤其荀子指责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荀子·非十二子》。下引该书只注篇名),并对孟子性善论观点进行了批驳,但是,重义轻利却是他们的共同思想倾向。然而,既使如  相似文献   

20.
义利问题,是我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现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义,是道义、道德原则;利,是功利,物质利益。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道义与功利、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和利是一对具体的历史的道德范畴,随着时代的演变,我国古代各派思想家对它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因此,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认真分析在这个问题上所反映出来的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并加以总结、继承,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十分有益的。一、‘设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我国传统文化在义利观上的主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