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在文章《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化"。所以称之为最高,究其原因,是文学翻译的本身和语言之间的差异等很多因素使得西方等值理论以及严复的"信"等理论在中西跨文化实践中,很多时候显得反而不够准确了;而"化"本就包含了"讹","化"不是不"信",却是在"信"的基础上,在"信"所不能及的层面上,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最高程度的艺术化,美学化了。  相似文献   

2.
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英翻译为例,借用Gutt的关联理论翻译观,可见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进行两轮交际的跨语言活动,即"原作者——译者——译者读者",其中译者同时具有交际者和接受者这双重身份。翻译的核心准则是把握信息发送者意图凸显的"显明定识",寻求共同的认知交集。在分析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可归纳四条翻译实践原则:译文归类化明示;直译加注异化性明示;删去繁赘简明化明示;增补评释点睛化明示。  相似文献   

3.
安托瓦纳.贝尔曼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翻译批评学家。他的后结构主义翻译理论成果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全球掀起了解构主义大潮。他也成为翻译文化转向的领军人物。本文从贝尔曼的主要作品《异域的审判》和《翻译批判论:约翰.唐》入手,阐述了贝尔曼对翻译研究的发展。他把后结构主义引入翻译领域,开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通过后结构主义视角,重新审视翻译的批评标准和翻译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翻译美学理论,从音韵、词汇、形式和形象的角度出发,对《边城》的两个英译本的美学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该领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产生了翻译。“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奈达论翻译》)。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翻译的需求也愈来愈大,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也因此得到发展、日臻完善。在当今的翻译理论中,P·纽马克教授的语义学翻译理论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70年代,等值成为大多数翻译理论的中心概念。卡特福德在其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围绕其理论中的中心论点“等值”展开研究,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揭示出该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对外传播历史悠久的新闻月刊《今日中国》(法文版)《la Chine au présent》为研究文本,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为研究视域,分析翻译传播理论在汉译法领域内的应用。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选取《今日中国》(法文版)2013年全年12期杂志,分别从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对其中文和法文版本进行对照和比较。旨在将传播学理论和外宣翻译研究相结合,通过跨文化传播中的汉译法策略之路径,丰富和发展外宣翻译研究的内容,以期为外宣翻译提供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理逻辑,更好地回应我国对外传播工作以及国家形象建构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鲁迅提倡"直译"之法,表面看来是对"近世名人"即林纾等人的反驳,但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即从语言、文体、"译经意识"以及时代转型等四个方面进行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可译性一直存在争议,把语言学引入文学翻译之后,风格标记将风格具体表现出来,风格标记的诞生大大提高了风格的可译性。文中借助标记理论对英国著名历史小说《艾凡赫》的风格翻译作对比研究,探讨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用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okin所提出的"文化空白"及其相关概念,以《红楼梦》的金陵判词和杨宪益、霍克斯的两个译本为例,详细分析阐释了文化空白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的信息缺失,进一步指出对其的探讨在文本翻译研究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雪国》自发表以来,一直被视作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至今在中国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文本。本文通过日语三大语言特点之一的主语省略现象的翻译,来探讨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清人明义的《题红楼梦》组诗是现存最早的题红诗,其中有许多首诗和今本《红楼梦》以及《石头记》所对应的情节不符合,显现出《红楼林》早期稿本的一些面貌,对研究《红楼林》的成书过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和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国外原版书籍的引进日渐频繁,其中不乏大量的青少年科普书籍。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翻译青少年科普书籍这一类特殊文本。任何翻译文本都离不开一定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引和支撑。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由翻译目的决定,只有在充分考虑和关照翻译目的的基础上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和实现译语文本的功能。本文以笔者翻译的《机敏问答:哲学》一书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即"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和"十九世纪哲学"两部分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目的论学说(Skopostheory)为理论视角,对青少年科普书籍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以《饮酒》(五)的英译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阐明了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只有遵循系统的翻译美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做到以美译美。  相似文献   

15.
汉诗翻译历来是公认的难题,本文选取唐朝诗人孟郊所作《游子吟》一诗的五个英译本从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出发,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语篇纯理功能进行分析,以此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对汉诗翻译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核心词精简却含义丰富,特别是"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论语》的精髓。论语的主要英文翻译者利阿瑟·韦利、辜鸿铭等人,从各自的翻译角度,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仁"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翻译。今天推动和发展《论语》核心词汇的精确翻译,旨在更精确地传播中华文化,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所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其反抗奴隶制的主题而闻名于世。它被译为多国文字,在当代中国非常著名的版本是张培均译本和黄继忠译本。文章运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理论在词汇的翻译方面对比分析两个译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为了忠实地传递原作信息,译者应该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校释》一书,对《诸病源候论》进行了精当的校勘、注释和翻译。但由于《诸病源候论》中存在很多当时口语,词义比较特殊,因此《诸病源候论校释》仍有少许不确之处。对注释、翻译和标点错误进行了一些列举。  相似文献   

19.
朱执信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介绍给中国人民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906年,他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述。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等理论,朱执信有着独特的理解。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朱执信,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被广泛地运用到翻译研究中,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对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原型理论和翻译性质进行分析,翻译的等效性、习语翻译、语言的模糊性以及翻译的标准和原型理论间的联系得以厘清。原型理论与翻译关系的研究能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深化对翻译本体的认识,有效地指导翻译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