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随着这门课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这门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从教育教学的实践来看势必要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考核等环节入手,才能收到更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实效性,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注重突出“忠诚”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突出运用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突出“申论式”考试的考核方法改革.三者结合,构建出一套具有公安院校特点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利用历史影像资料、乡土素材、红色资源、历史图片、历史人物、革命诗词等特殊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有利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发挥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采取合作性的专题研讨教学模式,是提高纲要课堂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转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当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纲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习明纳尔"是教学科研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纲要"课教学中,通过时间安排、研究主题选择、研究人员构成等教学课程的设计可以达到课程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切实提高"纲要"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四个选择的认同教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其在课程教学中以史鉴今、以史增智的思政育人的作用尤为突出。四个选择的认同教育需要切实把握四个选择中蕴含的党史国史,帮助广大青年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明确道路方向,实现对学生党史国史教育的价值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四个选择的认同教育,结合专题化教学,探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7.
“纲要”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四个选择”,侧重于思想的提炼.但在内容上与其中学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类同度较高,对此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运用相应教学手段,形成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影视情境模拟、课题竞标、田野调查等几种教学模式,这样既盘活了其中学已学知识,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规律与经验,达成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新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现状,提出新教学方法,即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运用历史游戏,实现寓教于乐;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听取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10.
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高校道德建设,当前要抓好对高校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形成制度,注重道德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注意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并要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作为依托。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个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教会和引导大学生理解历史逻辑;帮助大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需要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需要进行教学专题的设置,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实践,丰富了大学公共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内容,显著改善了教学效果。多方位的感官刺激也极易舍本逐末,适得其反。只有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中国近代史纲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除了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懂得"三个必然选择"之外,教师更应该挖掘课程内容中大量的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加道德独立能力、判断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主体性与大学生的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方面的欠缺,应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改革德育模式和增加主体践行能力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自教育部05方案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纳入高校思政课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成果,但是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在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尤其是民办院校教改的力度更大.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在前一阶段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弥补不足,继续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一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具有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双重性质,在具体教学的实践中,把握思政教育与学术争鸣之间的原则关系,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采取历史人物评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促进师生间、人与情境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最终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思德教育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事业纳入了国家整体战略的范畴,珠三角的发展将由此跳出省内一隅,打破了过去让珠三角单独发展的局面,并涵盖了香港和澳门地区,这是该纲要作为国家战略的意义所在。该纲要成为指导珠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规划的依据,是广东省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们党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党和国家人才工作中确立新定位、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跃升新层次。《纲要》也对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领会《纲要》精神、提高办学正规化水平,是开创社会主义学院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能否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哲学的视角审视,高校需要把握好以下六个关系:知与行、主与次、整体与部分、试点与推广、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