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煜的词向来被视为南唐词的代表。他上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却又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另出机杼,把自身的欢戚、愁怨与无奈率真地写入了词里,以自述身世之感与悲悯之怀创造出许多给人以审美愉悦的艺术珍品;他下启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就连苏轼、辛弃疾那样的豪放大家也不能不受其感染。应该说,李煜对宋词的发展是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重温李煜那些跌宕多姿、深情摇曳的词章,仍不免要为之击节赞赏,而作品中凝聚着的乡关之思、身世之悲与兴衰之叹更是穿越时空升华为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相似文献   

2.
论李煜其人     
南唐后主李煜以其杰出的词作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他的词,流传千古。但对李煜其人应该如何评价?千百年来却其说不一,近几十年来,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被不少文章一再重复地称为"贪图享乐"、"荒淫误国"、"懊丧哀叹"甚至"眷念宫女胜于亡国之痛"等等。本文提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李煜--南唐灭亡是历史大势所趋,不能强求李煜。而李煜做为一国之君,他做到了宽待宗室,仁爱百姓,忠于爱情,并能组织抗宋战争,亡国不亡志,身为囚徒而心不屈服。李煜应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煜素有"词帝"之称,他继承了花间派的词风,但又独树一帜,以独特的手法改变了词的表达方式。以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为界,将李煜词分为前、后两期。生活经历的变化引起其词出现意象变化,本文主要从李煜前后期词作的意象对比来试分析其词创作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一曲《江城子》是悼亡词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而清代纳兰性德则是文学史上写作悼亡词最多的作家。二者写的都是悼亡词,但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旨在从二者的人生际遇上分析他们创作特色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提起李煜、李清照,很多人会想到他们共有的命运,和他们那些虽经历千年风雨却依旧感人的名篇佳句。家仇国恨,带给他们共同的悲剧色彩,然而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们又以富有个性的诗作开创一代诗词创作之风。在经历了变故之后,这两位词人,一改闺阁之气,脂粉之味,于朴素之中显出一种清新的美感,以致更为人所称道,固此,也就奠定了他们在词坛上不可替代的位置,而名传于古今。  相似文献   

6.
词人对具体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词的境界之异同,与其生平遭际、生活环境和内心情感不无关系。同为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境遇的相似,相同主题的表达,使得二人在意象择取运用和意境的营造上都呈现出很多共同特点。同时,由于生活环境、人生遭际、思想情怀等方面的差异,相同的意象在二人词作中又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浅谈李清照及其爱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在内容上具有思想认识价值,她南渡前的作品具有封建的叛逆性,而其南渡后的词作则凄婉沉郁,倾注了忧国忧民之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富于强烈的形象性,感情上真挚细腻。因而在词坛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历来词林高手多以“愁”字入词:“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间愁”(李清照《一翦梅》);“争知我,传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些词句或抒发离愁别很,或渲泻人生失意的愤懑,意蕴缠绵,凄楚感人,写尽了天下人的种种愁思。其用语之缜密,遣词之精工,今后人倾倒,而在绵长的词家画廊中,以写“愁”字最为后人瞩目的,当首推宋代词人李清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在宋代词坛上,她于苏豪、柳俗与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自成风格,把婉约词发展到新的高峰。词是作家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写照。分析李清照词中的主人公形象,探讨作者生活和性格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研究形象思维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提高文学创作和鉴赏水平。也有利于客观估价李清照的词在整个宋词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宋词不同风格流派及它们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词论》是她创作理论的总结。本文通过分析《词论》论词六条标准,论述了其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从而折射出李清照在词作上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作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深受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响。在生活习性上倾慕名士风度;在个性上肯定自我,追求率性任真的真性情;在精神境界上,崇尚自然,追慕具有隐逸因素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宋际词人张玉田的《词源》独标清空雅正,对当时以及后世词坛产生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理论意义上倡导词的雅化,又用清空的意境来挽救过于诗化的词体,让词更具有文人特点,这无疑提高了词的地位,使之成为正统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吕碧城是清末著名女词人,也是一代奇女子.她的思想精神完全通过她的词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女性独立自主的志气与豪气、出自爱国心的怒气与悲气.以及执著于古典诗词的大家闺秀的文雅之气.这些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思想精神也成就了女词人在词史上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传统,是一个流动的美学范畴。一个国家的民族诗歌传统,就像一条浩荡的长河。宋词,是中国诗歌长河中一个风光万千的河段,它的上游就是唐诗。优秀的宋代词人,无一例外,都受到唐诗的影响和熏陶。宋代词人正因为承接了唐诗的宽阔水系,立足现实,面向当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和才情,才造就了宋词江声浩荡浪花如雪的壮阔景象。  相似文献   

15.
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国文学,为人类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珍藏,对亚洲特别是对东北亚产生过尤为深钜的影响。这种影响,接受国日本的学者比之为“阳光”。日本填词之学,就是直接吸取这“阳光”而诞生的新兴文学样式。明治时期是日本词学的黄金时期。森槐南是这一时期“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卓然特立地追摹苏轼、辛弃疾而进行新人耳目的创作:拓展题材,以词悯农;冲决体式,以词代柬;新变手法,以词畅怀。同时,他还在理论上崇尚苏轼、辛弃疾:独表心志以接武东坡;比拟苏辛如天孙织锦;标举作品为推称范例。这些别开生面之举,不仅在日本填词史上具有重大功绩,而且在中日文学关系史上也是值得重视的一页。可惜至今对其研究者为数寥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里,有许多杰出的作家,但在这庞大的作家队伍小,女作家却是寥若晨星,而象李清照这样不同凡响的女词人更是少有。诗、词、散文,她都有较高的成就,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具有婉约、清新、刚健、隽永的特点,使她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她的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相似文献   

17.
王碧山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不容抹煞的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现代人对他却颇有微词,当代人很少注意他.本文从咏物以托意、词中的意象、词的章法结构、典故的运用等方面考察其沉郁深婉的词风特征及形成,以期揭示出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民间诉讼风潮以及法律庞杂化、理性化、近世化的时代变迁下,宋代士大夫形成了"争诵律令"的习法风尚;树立了"在在持平如衡,事事至公如鉴"的司法公正理念;践行了"田婚之讼,惟以干照为主"以及"金科玉条,凛不可越"的依法审断精神。实际上,即使在涉及血缘或姻缘关系的家产讼案中,情理亦难以颠覆法律。宋代士大夫群体的上述法律品格彰显了中国传统司法公正性、确定性的真实面相;昭示了法律随社会变动而变动的法律哲理,为我们深刻认识宋代司法的近世化转型,乃至匡谬学界所谓古代"伦理司法"旧说,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同时,对于当代转型时期"法治中国"的建设亦不乏历史的启迪与自信。  相似文献   

19.
沙灵娜近著《宋词三百首全译》、《宋词入门》洵为金针度人之作。《全译》前言深入分析了朱编的意图、得失及影响,公允地批评了近世文学史家对朱编的误解和偏见。是书对85位词人、300首词作作了深入、全面、准确的评析,能知人论词,多富有新意。注释显示了作者的训诂功力,并纠正了唐圭璋笺注中不少讹误。译文不仅明畅准确,注意韵律节奏,更善于把握意境,发掘词心,做到了形神兼备。《入门》于综合提炼旧说、介绍基本知识的同时,融入了作者多年研究心得,吸取了宋词研究多方面最新成果,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绝不是简单的普及读物。其论宋代词史征引博赡、详略得当,对不少为学者忽视的中小词人也能深入开掘,多有创获。论宋词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见解亦较为辩证全面。名作欣赏一章,剖析深入膜理,洵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清代道咸年间,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频发,一批词人由于时事的巨大刺激,自发的用词体来记录时事并且传达自己的心绪。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邓廷桢、林则徐、周闲、蒋春霖、薛时雨等一批词人自发创作出一批对时事真实反映,对时情真实表达的作品。这些作品流露出的"词史"意识不仅是道咸间一批词人对"词史"特质自发建构的成果,也是词人们对史学和文学所做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