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方人的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文化语言中词汇、句子结构、修辞等方面存在差别,所以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文化背景的导入,准确掌握语言词汇的内涵,提高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晶晶 《工会论坛》2009,15(1):152-153
《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台北人》的首篇。其独到的语言和富有宗教色彩的意象为《台北人》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精雕细刻而又简洁到位的叙述语言,性格化、生活化的人物对话,都显示了白先勇非凡的语言功力与魅力;而尹雪艳式的意象,又都隐隐地透着宗教的意味,让人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作者的禅思佛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系统功能语法的含义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具体体现在语法到语义,词汇、语句层面到文章层面,语句中的静态研究向不同语言外部环境中一切互动的动态研究,这些转移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知识。以上背景之下,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自身特有的社会意义和功能主义角度,以及其对研究意义理论的关注,使得更多的人接受了语言学,并且在很多社会活动、语言教学领域中获得的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4.
法语政论文中几个常见的句法与修辞现象钱崇信某一社会领域活动创造有别于其他领域活动的语言,构成独特的文体,故有文学语言、科技语言、法律语言、宗教语言、商业语言、报刊语言之分。从事同一领域活动的人,因爱好不同,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写作风格,形成独特的文风。...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此在”慨念和“此在诠释学”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使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密切关联,和人类的语言相结合,同时实现了由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到伽达默尔“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的一种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小说《白鲸》,在写作手法上显示了许多20世纪元小说的特征,说明作家在小说情节、小说作者与小说形式等方面的自我意识。这些思考的目的,是暴露小说作为人为构建的虚拟本质,使读者质疑语言这个媒介,甚至质疑通过语言传达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7.
于辉 《工会论坛》2008,14(5):105-106
语言中隐喻的使用非常普遍。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反映。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英语的词汇反映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现象和英美人的价值取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隐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隐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大连市内不同文化群体人的方言为调查对象,设计出体现大连方音特点的词语和短文样本,以及不同的语言环境。采集不同文化群体人不同语境下的语音样本,在逐一听辨的基础上,分别统计出不同文化群体人方音向普通话靠拢的百分比。分析归纳出不同文化群体人方音的变化规律,并作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阳刚英俊、装束考究,是男人魅力的固化之美,美在视觉冲击;睿智机敏、语言幽默,是男人魅力的灵动之美,美在沁人心脾。外在的固化之美来源于上苍的恩赐,内在的灵动之美依靠后天的修养。一个男人只有秀外,没有慧中,算不上魅力男人。男人塑造魅力,关键要塑造内在之美。而言为心声,语言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灵动之美,反映其魅力所在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之间相似之处愈多,彼此就愈能接纳和欣赏对方。 根据调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文字只占了7%的影响力,38%的影响力是由你的语气或音调而来,占了最重要影响力55%的部分,就是你的肢体语言。一个人的举止动作,呼吸和表情在沟通时所代表和传达的信息,往往超出口中所说的话。而一般人在沟通的过程中,却时常忽略掉这个占了55%的沟通共同点。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文化中“人”的观念米强“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我?这是人类的永恒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人”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世界上并不存在得到所有人认同的“人”的观念。文化背景在规定“人”之观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动作语言在讯问中的作用、解读和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作语言是用动作、表情、手势和眼神来表达含义的符号或代码系列,它能传达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志,人讲话时不可能没有动作或表情,在讯问中同样如此。准确把握动作语言,解读犯罪嫌疑人自觉、不自觉间动作语言的含义,并自觉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辅以讯问,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讯问笔录亦应对动作语言有准确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交流日趋紧密,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培养纯语言能力的人,更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为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承担着他们跨文化教育的引领者的作用。本文所探讨的是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中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恭就是恭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人与人交往中言行举止的规范,恭的依据主要是礼。礼,包括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以及表示尊敬的语言或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主要通过向应试者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了解应试者某一方面情况或素质。同时,观察也是主考官面试过程中的另一项主要测评工具,这就要求主考官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运用视觉主要是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它不仅要求主考官在面试中要善于观察应试者的非语言行为,而且要能指明应试者的行为类型,进而借助于人的表象层面推断其深层心理。对应试者非语言行为的观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面部双眉紧锁,带着明显的苦恼焦急或压抑的神色。总之,主考官可以借助对应试者面部表情的观察与分析,判断应试者的自信心、反应力、思维的敏捷性、性格特征、情绪、态度等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谈谈日语中关于“恩惠行为”表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语中的"恩惠行为"是表示赞赏和感谢时所采用的语言方式。这与汉语明显不同,特别是日语中存在着汉语中所没有的授受动词和授受助动词。这种特殊现象,反映了日本人在人际关系中的特殊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在涉及"恩惠行为"时,日本人既要突出自己的感谢,又要尽量减轻他人因此而造成的心理负担。日本人的这种心理和思维方式,是源于他们力求保持内部和睦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目前全球交流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好英语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如何学,学什么,却是很多人很迷茫的问题。基于一定目标的英语学习,再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子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将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最终目标。英语是目前全球交流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因此英语学习席卷全国,甚至可以说席卷全世界。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海外工作,或是跨国公司就职、或因为其他的需求都需要英语水平测试,来证明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另外,中国将英语确定为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学历教育人学的重点考。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洗涤心灵、开创思维、调节心情的良方;音乐是一种情感的激发,一种对固定形式的对抗、一种完全打破人认知并为之改造重生的媒介;音乐是一种语言,通过情感促就语言,它有着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一种独特的语调和波动去影响着每个听众,触动情感,以有意味的形式激发情感。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很多情况下,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但不会使语义含混不清,还可以增强其表现力。文中主要从事物的模糊性、人类认知心理和语言符号本身固有的属性等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并且举例说明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目的在于说明模糊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提高人们对模糊语言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每个民族的语言背后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特点,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以外,还要重视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脱节的现状及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侧重词汇与语法知识的分析,忽略了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教育。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的内涵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培养跨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