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功利主义主导法律和政治理论之际,罗尔斯的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构建的正义理论使之发生了转变,在复兴了社会契约理论的同时亦光大了道德哲学.然而,随着后现代哲学反基础主义影响的日益扩大,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正义理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此种情况下,罗尔斯在后期的著作中对其进行了修正,完成了从普适正义到"重叠共识"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查尔斯·贝兹和涛慕思·博格为代表的世界主义者在全球层面上扩展了约翰·罗尔斯的国内正义理论,提出全球分配正义的主张.罗尔斯在《万民法》中并不赞成世界主义者的上述做法,并试图以援助义务理论来替代全球分配正义理论.罗尔斯与世界主义者之间的纷争主要集中体现在分配正义的基础、分配正义关注的主体以及分配正义是否可以超越国界等三个问题上.罗尔斯的援助义务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性,相较而言,全球分配正义理论将个人作为道德关怀的终极对象这一做法更加符合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初衷,可以为解决全球不平等和全球贫困等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和孟轲虽然分别处于不同的时代与国家 ,但在他们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都包含着一种由重义轻利的核心观念而凝聚起来的正义理论。然而 ,他们在下述三个层面上对正义的理解是不一致的 :第一 ,正义理论的出发点是个人本位还是集体本位 ;第二 ,论证方式是契约论还是人性论 ;第三 ,理论归宿或者说政治诉求是立宪民主制还是君主专制。这种分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种正义观在当代社会的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主要是对正义的证明。它不仅让一度被功利主义所统治的人们重新记起了几乎被遗忘的关于正义的常识,而且也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分析正义问题的思路。不久前,王斌余杀人案的判决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人们的观点分歧巨大。以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来分析王斌余事件,可以检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理论与个案的双向解读。  相似文献   

5.
休谟的道德哲学以情感主义著称,正义理论作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的具体展开,在强调正义规则的人为理性设计性质的同时,对正义的道德感进行颇有价值的揭示,从而克服一直以来对正义的认识单单从理性角度阐发的片面性;但由于要同时照顾理性和情感两个方面,因此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在两者之间游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正义论的本体论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关于罗尔斯正义论的非本体论解读是不确切的,罗尔斯的正义论不仅继承了卢梭和康德的理性主义契约论方法,而且有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它表现在原初状态的逻辑设定、正义优先性的词典性秩序和反逻辑实证主义的本体论语境以及"反思的平衡"的论证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桑德尔就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康德式自我”展开了激烈的批判,部分地导致了罗尔斯对自己理论的修正,即将正义理论限制于政治范围。即便如此,桑德尔仍继续追击,认为政治自由主义的预设政治正当优先于善,仍存在致命的局限。两人的论战围绕着国家的中立性展开。但无论如何,两人都没有否认以“国家中立性”为中轴的既有宪政根本制度,实质上这种分歧相当有限,只能是在诸如政策等层面成立。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四个阶段序列"理论是在罗尔斯已经论证的"无知之幕"和"两个正义原则"基础上提出的,它不仅包含了以上两种理论的涵义,并且着重论述了这一理论与自由的含义的关系以及互相内在的联系和影响.罗尔斯的这一理论也包含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博弈上,在正义程序真正的变为人们潜在的意识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罗尔斯的这一理论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同时它对当前我国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从而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正义观展开系统而深刻的批判之后,批评者大都认为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存在着致命性的弊端,即它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而以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通过对密尔的功利主义及其正义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不但可以追问密尔功利主义正义观的合理之处,而且可以探究密尔的正义理论如何能够在功利主义的理论框架之内避免罗尔斯的批评,即在追求功利最大化的同时很好地兼顾到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康德式道德人格理想与价值信念曾是罗尔斯确立正义原则的思想指南,康德式契约论和建构主义也是罗尔斯一度认可的证成模式.基于现代社会理性多元论的事实,罗尔斯最终否弃了康德式思想进路和道德信念.脱离康德实践哲学的基本理念,割裂个体自律与公共自律的关联,模糊达至共识与宽容的边界,导致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无法得到充分辩护.为此需要深入阐释康德实践哲学蕴含的公共自律精神,重构罗尔斯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确立合理的政治证成方案,进而为保障政治共同体的稳定与持存提供更坚实的思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教育正义是终极性的教育价值理念。传统的教育正义研究范式是罗尔斯正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套用,本质上是一种"分配正义",罗尔斯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对教育领域的适应性不足影响了传统范式的科学性。通过重建理论基础、重构从正义到教育正义的演绎路径,新的教育正义研究范式得以确立。新范式以"关系正义"为逻辑起点,以系统论为逻辑中介,凸显教育的特殊性,内涵包括外部正义与内部正义,实践方式为制度实践与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康德看来如果没有自由,人的一切将完全被必然性所驱使,人就不能主宰自己的行为,那就根本谈不上责任和道德。就康德的道德哲学的演进的实际情况看,自由理论的奠立是促成其道德哲学显现最初草样的一个重要契机。因此,对康德自由理论的逻辑发展脉络的梳理是我们理解康德道德哲学不可或缺的一环。一、自由的逻辑起点:“物自体”的重新诠释。康德在晚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的出发点不是对上帝存在、灵魂不朽等等的研究,而是纯粹的二律背反:‘世界有一个开端,是世界没有一个开端,’等等。直到第…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在建构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世界的时候采取了两大策略:一是契约论,他认为他的假然契约论可以在避免古典契约论弊端的同时更好地用于解决正义问题,而且它所达到的效果是功利主义无法比拟的;二是程序正义,罗尔斯认为通过这种纯粹的程序正义就可以实现对他的正义两原则的选择,进而完成作为公平正义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陈悦香  翟承宇 《工会论坛》2010,16(2):147-148
康德的道德哲学表现出了一种理性主义倾向和对道德理性王国的向往。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康德通过对三者关系的论证形成了其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框架。在他看来,出自于先天的理性是人类道德的来源,善良意志是理性的功能目标,义务则具体体现善良意志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被证明的不平等理论在主要观点上是与罗尔斯理论相联系的。当然,从方法论角度看,它与后者有区别,在内容上则向需求正义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在罗尔斯的理论中,与现代社会相应的正义原则是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一种目标导向的理性决策结果来论述的,在无知之幕背后处于原初状态下的自由平等的公民们就这些原则达成一致。由于在无知之幕背后,处于原初状态下的公民既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因此,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核心是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是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的结合,两者之间以“词典式”次序排列。罗尔斯“原初状态”的程序设计及其社会契约论对两个正义原则进行了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17.
张桂梅 《工会论坛》2008,14(5):136-137
正义是人类的目标,程序是法律的生命,法律程序正义更是法治国家的理想和追求。重温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结合国内外的过去和现实,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以人为本,从程序制度建设入手,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在立法上设计完善的程序正义制度;在司法上真正保障法官的中立性、程序参加者的参与性、平等性以及审判的及时性,以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正义一直是作为理想性社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即正义理论。从社会制度维度重新解读罗尔斯设计的两个基本正义原则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把握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建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论证,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一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名著。它从道德主体、分配原则、社会契约等角度展开论述,指证了罗尔斯为代表的“政府自由主义”学说的偏颇,并据此提出了“正义内在于善”的思想。本书结构严谨,论述精妙,见解深刻,故被西方学界视为少数几部有影响的挑战罗尔斯理论的力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与马克思都高度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批判并力图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进而形成了各自的正义观,为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引。通过对二者正义观的比较,可以对二者正义观在目的、出发点、侧重点上的共同点以及内容、理论构想、实现路径上的差异进行梳理,使之能更好地应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法律制度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