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思想及根本遵循,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检视当前全民反恐战略的主流设计,存在定性与价值追求模糊、暗示恐情"严重"、诱发族际间偏见等不足。科学的公众参与反恐活动方式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在厘清全民反恐与专群结合、人民战争等传统话语关系的基础上,围绕原则、理念、制度三个维度对全民反恐战略进行改良,具体包括确立全民反恐的原则、树立"反恐中主体"理念,以及建立全民反恐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2.
全民反恐体系包括力量构成体系、指挥领导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力量构成体系包括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领导指挥系统由各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和各级反恐怖情报中心组成;运行保障系统包括设备保障,经费保障和抚恤、优待保障。构建全民反恐体系,应建立群众参与的涉恐情报获取途径,提高群众反恐积极性,增强公安机关的反恐能力,落实社会单位的反恐责任。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的软硬法混合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常态。在公共卫生领域,软法治理规范形式多样、治理方式灵活、治理机制多重复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也暴露出规范冲突、治理碎片化以及公信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可从软法治理规范审查、强化合作治理与保障公众参与三个维度提出规范化的解决进路,以推动公共卫生领域软法治理体系完善,有效满足社会的公共卫生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其发挥实效的关键和必要程序。公众参与是宪政民主精神和行政参与权的体现,是公民行使环境权的体现,可以避免和减少对抗行为、环境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诸如参与主体范围窄,参与时间滞后,参与形式缺乏组织化,公众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备等缺陷。完善该制度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培养公众理性的参与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规范、创新公民实践参与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4,(8):46-46
胡仙芝在2014年7月上期的《人民论坛》撰文《公众参与制度化: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认为,社会治理意味着公众参与体系需要更快地完善,对制度化组织化的参与提出了现代政治意义的规范,对公众参与的制度和途径提出了迫切的期待。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主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我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一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缺乏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涉法信访处于攻坚阶段,公众参与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臆测和疑虑,增强信访制度透明度。发挥党群制度优势,拓宽公众参与范围,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把信访处理结果和信访人诉求交付公众评判。让公众参与之声取代纠缠闹访杂音,成为涉法信访过程中化解难题的溶解剂。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与公众法治关系构建过程中,意见箱充分反映了公众参与正在从形式化转向实质性的过程,这是时代需求和发展的大趋势。实质性公众参与需要一系列制度提供保障。这些制度和机制是推进形式化公众参与到实质性公众参与转变的关键,有利于让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穿过意见箱,进入公共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8.
立法     
《人民政坛》2012,(10):4-4
甘肃:拟出台国内首部规范公众参与立法专项地方性法规 据新华社兰州9月26日电,利用电子邮件、信函等表达立法意愿,对不合乎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建议,甘肃公众未来参与地方性立法也将“有法可依”。记者从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获悉,《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据了解,该草案是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国内首部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立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2,(11):3
甘肃:公众可参与地方性立法《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近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据了解,这是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国内首部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立法。《草案》规定,"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面谈、参加相关会议等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正式施行,为我国反恐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社区反恐就是以维护社区安全和群众生活稳定、解决社区治安问题和减少犯罪为根本目标。通过分析当前社区反恐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以社区群众为防范恐怖犯罪的主要力量,以基础信息摸排、情报先行、先发制敌为基本原则;以重点人管控、重点部位管理、风险评估等机制建立。同时把社区涉恐情报信息搜集、去宗教极端化、反恐法律宣传、群防群治列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全民反恐的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