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当代法文化是近代以来在西方世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形成的,传入中国的西方世俗文化正在快速发展成打着"自由、民主、人权"旗号的世俗宗教。这个世俗宗教盲目地崇拜完美的制度,片面地将制度缺陷看作是比人性缺陷更为重要、更为基础的缺陷。对人性缺陷的忽视,引发了现实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的人性缺陷泛滥。这个泛滥正在中国和世界迅速传播,而产业化的文化体系却对此束手无策。人性缺陷泛滥的局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文化上的自戕以致社会崩溃局面的出现。建设中国当代法文化,必须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基点并超越文化传统寻找合理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以在东西方文化的坐标上寻找到独放异彩的光芒之点著称。他的作品中散发着浓浓的日本传统气息,也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川端康成文学从宇宙观、道德观、艺术观三方面反映了儒家中和思想内涵,映照出川端寻求茫茫宇宙间超越时空的感人力量,贯通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追求,体现了对人性本能的尊重和对生命之光的赞美。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核心词精简却含义丰富,特别是"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论语》的精髓。论语的主要英文翻译者利阿瑟·韦利、辜鸿铭等人,从各自的翻译角度,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仁"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翻译。今天推动和发展《论语》核心词汇的精确翻译,旨在更精确地传播中华文化,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和谐思想的升华与结晶。从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社会的"大同"思想,到现代和谐社会的现实追求,都表明了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理想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塑造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化基础与民法取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和文化的关系向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不太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而是倾向于在人的各种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中来界定"人"。在中国传统社会,尽管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私有经济关系,存在着我们今天称之为"民事"的种种关系,但并未真正产生出可以称之为"私法"或今天意义上之"民法"的那部分法律。在西方社会,法律文化以权利为本位,注重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权利意识在法律文化中占起始和主导地位。东方的民法传统更多地可归为民事社会法,而非西方的市民法。作为私法的民法应当以私人权利为精神、为本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京剧”在促进青少年走近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努力。这启示我们,要促进青少年走近传统文化,教育者和相关人员自身首先必须熟悉、了解乃至精通其精髓;需要人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需要人们在京剧传统规范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之间寻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推出体现“新”的美学特征的原创作品。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常常夸耀自己怎样把科学带给了中国,而中国人却不怎么谈论中国的文化怎样给西方以启迪,特别是很少谈到在欧洲历史上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运动——启蒙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所起的特殊作用。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中国时,曾发表《中国民主的前...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上帝,但中国的上帝与西方的不一样。西方上帝与人的关系是超越的、断裂的,而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天人互益的关系,是连续的,彼此没有超越性,更多地体现出人的自由纬度和人的自由性。所以,中国传统的天道比西方的上帝更具包容性。未来中国民族文化重建并不靠请回上帝来完成,而是在人性与天性中寻找平衡,建立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这是我们向基督教文化学习时应该有的态度,也是儒学重建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的中国,虽然不同于西方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但它已经面向世界,在自己特殊的历史土壤中,出现了复杂的现代生活变革。这种变革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也使新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类新的人物形象——困惑的现代人形象。这类形象不只一般地困惑于生活的具体问题,而是进入到人的本体思索,执着于“人”的困惑.以这种困惑为性格主要特征的女性形象,五四时期展露头角,新时期文学中得到进一步表现。庐隐、刘索拉属于尤其关注现代女性生活的女作家,她们的小说《或人悲哀》与《蓝天绿海》可作为描写困惑的现代女性形象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梁治平先生的《死亡与再生:新世纪的曙光》一文对伯尔曼先生的《法律与宗教》一书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篇代译序,它更是一篇《法律与宗教》中国化了的预言性文章。文章不乏真知灼见,虽属说理性文章,但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见解力不仅为我们概述了《法律与宗教》一书的思想精髓,而且为我们开启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与中国宗教的大门。文章中富有深刻思想性的"我们的危机"的观念,不仅对《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所提的西方的"整体性危机"一词有了中国化的透视,而且也形成了对生活于现代法制下国人的警醒。  相似文献   

11.
有着千年之久的“法治”,语义纷呈。在近代,奠基于西方人文理性精神之上,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法治”理想深入人心,和宪政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法治在当今中国是最好的选择。中国的法治之路,必然深受传统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首先要扬弃传统文化中假“法治”行“人治”的工具论。要结合传统文化的有益部分,在借鉴吸收西方法治内涵和精髓,并努力营造“中国政体型法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社会的改造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从农村的改造开始,通过对农民的教育,他试图在农村建立新的礼俗制度逐步扩展到城市,最后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孝文化历经几千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然而,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未得到足够的体现和弘扬。于此,文章拟从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探讨和分析如何在中国传统孝文化和当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寻找一个契合点,希望籍此获得解决当前家庭道德建设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所处国家的不同和接受文化传统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理解当今西方社会,理解对方的人文精神,必须了解《圣经》在西方文化传统及当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圣经》是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学、历史、法律和哲学的源头之一。在当今的西方社会,《圣经》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正>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也称为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的理论价值:许多初读《C管理模式》的专家和学者则认为,C管理模式立足道、儒、法的中国传统文化,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及中医智慧融于一体,其理论结合人的身体机能,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C管理模式》的政治价值: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持续蔓延,一大批欧美企业纷纷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愈加感受到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已发展成为我国的国家级顶级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对于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却面临着传统文化自身亟待现代转型、"新媒体"对固有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冲击以及受现行国际传播体系和西方学术体制制约三方面的挑战。着眼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积极推动建设由中国主导的国际传播体系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全方位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人的历史就是不断追求自由并且获得自由的历史。人类从来就拥有的这种自由精神,积淀在文化传统之中。而我们一般以为自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自由无关的,但如果思想还原为历史性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自由性是客观存在的。中华民族主体的自我超越精神,便是中国的"自由"理念。我们的文化中不缺少自由传统,缺少的是对它的正确认识和传承。我们完全可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已有的自由精神,借鉴西方现有的自由理念,以重塑现代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民族性 ,但其内在的人文主义、强烈的伦理色彩、对人的全面关怀及中庸等思想 ,在以“理性”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化产生严重危机之时 ,却有着后现代意义下的活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是对选举民主不足的补充。有的学者认为协商民主来自西方,但本文认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其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民本意识、天下为公思想,其实践雏形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朝议制度、谏议制度。它经历了孕育、探索、形成、发展和完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巴金对以俄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等西方文化的接受不是生搬硬套或原盘照搬,而是有选择有保留有意识有批判地误读。巴金心理深层的传统文化积淀使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呈现了一种不可克服的悖论性,西方文化最终通过中国化过程才被巴金吸收到自己的文化视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