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天问》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比较研究,认为《天问》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上,都具有创世史诗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它与真正的创世史诗又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天问》应是一部以民间传承的刨世史诗为参照系,由屈原创作的拟史诗。这部拟史诗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民俗背景。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模拟史诗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各民族史诗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来看,远古时代产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史诗,随着社会的发展(主要是指进入文明阶段即阶级社会)和个人创作的繁荣,已不可能再为史诗的继续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壤和条件。这时,史诗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远古语言艺术的经典模式,便经过变异史诗阶段,逐步走向消亡,在史诗即将消亡之际,模拟史诗的出现,可以说是整个史诗发展史上的一次回光返照。史诗作为艺术文化现象之一,曾经有过一段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辉煌历史,并给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里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迹。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结识了陈靖,有幸阅读了他的《诗言史》。这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反映历史内容的文学作品。它虽然不能同古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比,但它也是一种“史诗”,是另一种英雄史诗,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讴歌红军、讴歌长征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多民族神话、史诗的交流、互鉴。中华史诗艺术传统的发生、发展,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华史诗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史诗艺术之林中的一座丰碑。中国史诗艺术研究界拥有足够的本土资源,应该形成跨族际比较诗学研究的自觉意识,推动中华史诗艺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彝族史诗绝不是一座封闭的文化孤岛,而是彝族先民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融合为中华民族的见证。彝族史诗中的“月中有树“神话,可分为“月中不死药”和“月中世界树”两种类型。从此神话的相关母题、异文、源流中,可梳理出其成因:现实经验与本土知识提供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华神话传统中“月中有树“神话的传播或外来神话文本与本土神话文本的交融;彝族史诗歌手的艺术创造力与彝族“月中有树“神话特质的生成。彝族史诗中的“月中有树“神话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深层生态智慧;“月中不死药“神话还具有传承中华艺术治疗传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古籍研究室在发掘和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一部重要的傣族古籍文献——《巴塔麻嘎捧尚罗》。这是一部创世史诗性质的巨著,州民委已于一九八七年上半年将这部史诗的汉译本编印成内部资料,引起了社会上和民间文学界的重视。可以说,它是我们开  相似文献   

6.
卡西尔认为,各种符号形式的生成,就是一部人类精神成长的史诗。此论到了苏珊·朗格手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一种抽象,“符号”的意义可以涵盖一切艺术,它是所有艺术结构的枢石。但作为一种阐释,它在说明其它非文学的艺术时容易被理解,论及文学,便不那么昭然。笔者试图就此甫就一二。一、两种符号诚如刘大基先生在评论朗格的“符号”理论时所  相似文献   

7.
《苗族古歌》与史诗分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体系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了。近几年来,在“加强研究”的方针指导下,好几本民间文学概论、概要相继出版。民间文艺学的新理论、新范畴新方法不断涌现。其中不少理论概念是中外古今民间文艺学史上所没有的。象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点、描写研究、直接人民性、抒情长诗、创世神话、实用价值、新闻传说、神话史诗……等名词术语,都是从在“开放、搞活”的方针影响下对中国民间文艺进行研究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要建立我国自己的美学体系,如果不注意研究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的史诗性的作品,那必将是个很大的缺陷。我国民族众多,北方民族流传许多著名的英雄史诗;南方民族,大都流传着创世史诗,有的已陆续整理出版。如云南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白族的《创世纪》和拉祜族的《牡帕密帕》,贵州的《苗族古歌》,广西瑶族的《密洛陀》……等等。这些史诗,短的数百行,长的数千行。它们以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展现  相似文献   

9.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神秘性,这在各民族的神话和创世史诗中都有着生动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苗族创世古歌的分析,对神话思维特征的神秘性作一浅析。在远古社会,原始人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知识极贫乏,对于大千世界无所知晓,对宇宙奥秘深感莫测,猛兽的袭击,疾病的传染,以及干旱、严寒和饥饿等,无时不威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云南彝族的神话创世史诗,首先使人产生兴趣的,便是几部史诗在情节结构上的同源性问题。就以《梅葛》、《查姆》和《阿细的先基》而论,它们所流传的地域不同,而且分属于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但它们在情节结构甚至一些内容上却是如出一辙,难分难解。几部或多部作品在情节结构乃至内容上产生同源,是民间文学中常见的现象。民间文学的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方式,造成了对同一事物有多种解释;同一内容有多种异文的状况。《梅葛》、《查姆》和《阿细的先基》便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造成同一内容同一作品出现多种异文变体的例证。那么,这三部史诗在情节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共同性?这种共同性说明了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被誉为“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这次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斗志,震惊了世界”。长征的胜利,不仅因为挽救了党、挽救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史的研究中,社会学模式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变化最烈的一种模式。在我国的文学史研究舞台上,它也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西方文学理论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文学社会学(尤其是庸俗社会学)一度受到非难和冷落。由俄国形式主义肇始的本文崇拜倾向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遥相呼应,强调文学性不在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而在本文的形式、技巧、语言、结构之中。相应地,文学发展的动力也被认为不在社会生活或作家个性,而在文学形式的自我转化。但文学社会学并没有因此而偃旗息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14.
地震鳌鱼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世神话的鳌鱼在据传由4世纪初叶东晋张堪再编的《列子·汤问篇》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世界观,是民俗学和神话学重要的史料。《汤问篇》是以夏革回答殷汤问题的形式,其中可见一些关于“鳌”的创世神话。首先,有中国古代神话中重要人物之一的女娲切鳌鱼足立四...  相似文献   

15.
普米族先民是以马鹿死后的躯体分解变化去理解、认识天地以及自然万物的来源和存在关系的.这种宇宙演化观,主要从世传于普米族民间的部分创世史诗中反映出来,其中以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民间著名史诗<吉塞哩>(射鹿人)记录最详尽和系统.  相似文献   

16.
《春秋》2001,(4)
中国绘画艺术传统的独特性在于其广博地溶合了中国的诗文、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于一体,而世称“三绝”的诗、书、画成为中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在画中题款的“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一、关于题款题款,俗称落款、题字、款识等。实际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简言之,在画中题诗题文称“题”。而记年月,置名称“款”,通称题款。中国画题款有悠久的历史。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它产生于唐前,成熟于元后,题款的内容丰富多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问题的提出和获得重视,反映了我国文艺理论和创作意识的进步。艺术创造必须是主客体的辩证结合,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参予艺术创造过程,那就是“形式”。统一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完整地认识艺术创造活动,就必须把主体连同客体和作为中介的“形式”一起来考察。 一、由客体的重新确认论到主体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曲艺团一行35人从7月18日至31日,陆续在台湾花莲县、高雄市、台北市等12个县市巡回演出,目前已完成4个县市的演出。表演节目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主轴,以歌剧方式介绍蒙古族传统婚礼的过程,表演形式包括民歌、舞蹈、祝颂、赞词、对答唱及“好来宝”等,堪称是一部出色的蒙古民族民俗史诗,让台湾观众耳目一新。许多台湾观众赞赏这种“真正的马背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戏剧创作中的“停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顿”,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结构法,为许多戏剧家所采用。戏剧革新家契诃夫,从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一现实主义基本原理出发,以艺术心理学和唯物辩证法为思想基础,广泛地运用了这种结构法。一打开契河夫的剧本,人们便不难发现,象喜剧性、抒情性、音乐美和“潜流”等这些契诃夫式的艺术特色,无不与对“停顿”的运用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因此,研究契诃夫戏剧创作中的“停顿”,  相似文献   

20.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神秘性。这一点,笔者曾在《从苗族创世古歌看神话思维的神秘性》(《思想战线》1986年第四期)一文中作过论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从苗族创世古歌来看神话思维的又一特征——感官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呱呱坠地后,从他生活的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中,就欲寻取新的经验,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后,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产生了探索、认识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在产生神话的原始社会,原始人是凭着感官作为他们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当时,生产水平极其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