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成立的联邦德国的"正常化国家"以及"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等问题是国内外学界和政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德国已是正常化国家,德国问题也已解决。这一问题之所以尚存争议,主要是"欧洲困境"使然。"欧洲困境"涉及欧盟性质及其发展的终极目标问题,亦无定论或认识混乱。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奉行"辅助性原则"的国家联盟,是为欧盟性质与发展的终极目标;"欧洲困境"至少在理论层面得以化解。统一德国已将参与欧盟发展和奉行"辅助性原则"上升为宪法目标并予以践行,"德国的欧洲"只是在"欧洲的德国"原则框架中的操作层面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德国统一和"大德国梦"伴随着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东欧剧变,欧洲的均势天平忽然倾斜了,舆论界惊呼:新时代降临了"欧洲眩晕"的现象——连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未来的命运将被引向何方。在令人难以招架的"眩晕"中,一个谁也不曾料到的因素——已被封存的德国统一愿望——竟然在一夜之间从某种臆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法国《费加罗报》在年初首次告称:"德国统一已成定局,1990年是德国年,重新统一年。"正是在人们的心理还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3.
和静钧 《南风窗》2011,(26):92-93
欧元区成员要与德国订一个质押主权的"浮士德之约",换取保留欧元再贷款的权利。而权力让渡之后,却不能保证德国的意志就不出错。用哪个关键词来概括2011年的欧洲呢?西班牙《起义报》以耸人听闻的"分崩离析"凸显对欧债危机政治化的悲观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施救国,不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反倒是不正常的。这种政治化演义,德国玩得相对成熟,法国其次,中国看来知难而退了。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0)
正在建立单一民族国家成为欧洲新潮流后,具有超民族色彩的君王已不足以承担杠杆角色。他们不敢抵制民众的战争狂热,反而要顺应甚至纵容这种倾向。欧洲被战火淹没,遂变得不可避免。民间一直有种说法,称首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孙辈之间的战争,因为当时的英国、德国、俄国的君主,分别是维多利亚的孙子、外孙和外孙女婿。其实,尽管20世纪初的欧洲王室依旧呈现出亲如一家的表象,但外交决策权已经由内廷分  相似文献   

5.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也是在德国和欧洲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在欧洲联合问题上,德国社会民主党抱持联邦主义和"欧洲合众国"理想,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在推动一体化深化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16)
正欧洲的恐怖袭击离中国人有多近?最近在德国南部火车上"持斧砍人"事件的4名受伤者,就都是中国香港人;而在法国国庆日尼斯市"飙车碾人"事件的上百位死伤者中,也有两名中国公民(已无生命危险)。"伊斯兰国"认领的这两起袭击事件,作案者都很年轻,一个是刚到德国不久的17岁阿富汗/巴基斯坦难民,一个是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尼斯本地人。他们在滥杀时并不区分你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而对有"欧拉伯"谑称的欧洲来说,要从上千万阿拉伯移民后裔和上百万穆斯林难民当中,甄别出已被极端组织洗脑、并且具有袭击能力的人,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尽管可以重点盯梢那些从叙、伊战场回国的西方籍圣战士,但他们只是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难民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而近期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则使这一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德国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事实上,德国在冷战期间尚未建立起独立的难民政策。直至两德统一后,为了应对来自中东欧的难民潮,德国政府才开始在国内层面和欧洲层面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推动难民政策的建立与发展。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德国国内在难民问题上争论不断,其难民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德国安全研究同德国在欧洲和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密不可分,“谨慎克制”和“联欧自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安全研究两个核心原则。“谨慎克制”的目的在于缓解欧洲国家对德国的安全忧虑,而“联欧自强”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欧洲一体化维持和提升德国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对“德国问题”的探讨和欧洲一体化问题的考察,战后德国安全研究反思战争责任,对军事力量的使用持谨慎克制态度,强调将德国安全融入西方一体化进程中,在消解欧洲安全困境的同时追求德国在欧洲乃至国际体系中的平等地位。然而,随着欧洲安全局势变革和统一后德国实力与影响力的增长,谨慎克制的安全理念不断受到挑战,欧洲各国对德国的安全忧虑再次加剧,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德国“联欧自强”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关于德国在欧洲领导力与安全贡献的“新德国问题”成为德国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5月8日(莫斯科时间为1945年5月9日),希特勒德国彻底失败,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欧洲各国人民被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自此,德国在欧洲的强权政治似乎结束了。70年之后,德国重新成为欧洲头等重要的政治影响因素和全球利益中的世界经济强国。其基础是德国的经济实力,体现在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等领域重要出口商品的高技术水平以及传统的高额贸易顺差等方面。2014年的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德国的经济治理就以审慎和稳健著称,它不仅是德国有别于其他欧洲国家之处,也是德国能迅速克服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果的关键。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德国的经济治理。社会市场经济:德国经济治理的外部环境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因此德国的经济治理政策带有明显的社会市场经济特  相似文献   

11.
从二战后到德国统一的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国内对欧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信仰和价值观,即德国的欧洲认同。统一后的德国,并没有改变以往的欧洲理念,依然致力于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体现了德国国家认同中强烈的欧洲色彩。这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主要是德国的欧洲认同本身包含相互矛盾的因素,即德国要求恢复正常国家的权利与其所坚持的多边主义之间的矛盾;德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在一些方面削弱了其部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本次访谈主要交流和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国左翼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塞耶斯教授对《马克思与哲学书评》《激进哲学》和"社会主义工人党"等英国较有影响力的左翼期刊和组织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二,英美和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系.塞耶斯教授提出英美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在历史传统和学术方法上存在区别,这导致英美和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的不同.第三,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与未来.塞耶斯教授从英国的历史和思想传统出发分析英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对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左翼政治造成的挑战表示担忧.第四,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元化发展.塞耶斯教授强调要客观看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多元化发展状态,并高度评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就.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经历二战浩劫后,欧洲之父们勾画了心目中的欧洲蓝图,这些欧洲早期规划者包括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比利时人,他们之间曾经作为敌对方进行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然而,战争结束后,他们共同设计伟大愿景,携手构筑美好梦想:以和平与合作化解战争与冲突。战后欧洲的发展既吸取了过去悲惨经历的  相似文献   

14.
1999年9月7日,由来自德国8所大学和5家著名研究与智囊机构的18位学者、专家、教授以及3名记者组成的德国著名学者访华团来我校访问,与我院师生举行了“欧洲和中国”座谈会。此次活动是由我院德国问题研究中心连玉如博士负责筹划和承办的。 座谈会开始,我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首先致词,对德国客人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客人着重介绍了我院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情况。座谈会安排了3个主题发言。德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0)
正当欧盟开始分崩离析之际,谁能拿出领导力来拯救它?人们普遍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终于回答了亨利·基辛格所提出的著名的西方联盟之问:"欧洲电话号码是多少?"然而,如果欧洲电话号码加上了德国区号,自动应答就会响起:"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最近经常用这句话来描述德国对一切旨在强化欧洲经济措施所带来的反应。一个经典案例是:默克尔否决了意大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是东欧剧变30年,关于1989年导致"天鹅绒革命"的关键因素再度被重解。回顾过去30年,东欧各国转型仍在途中,新旧挑战交织而生。中东欧国家在融入欧洲问题上存在共识,但预期与结果相距尚远,出现了"新旧欧洲"的心理围墙和"二等公民"之感。当前,"民主制度"依然脆弱、经济发展未达预期、标志国家稳定的人口状况出现剧烈变动等是中东欧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当代中东欧政治社会状况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德国历史学家埃卡特·克尔将社会和经济力量引入对第二帝国海军问题的研究,针对传统兰克史学所遵从的"对外政策优先"原则,提出"国内政治优先"的论断。克尔在德国国内政治和社会经济基础上,揭示海军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这两个问题与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结构、利益集团和政党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克尔的研究侧重社会史,强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重视阶级分析方法的使用,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克尔的研究表明,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书写在档案之外还应关注更广阔的经济、社会力量,兼顾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综合社会、文化、经济和观念诸方面并展现它们相互影响和交织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18.
方晓 《国际展望》2012,(5):137-141
2012年8月16-17日,由外交部欧洲司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承办的"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外交部宋涛副部长作了题为"变化中的欧洲和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17年的德国联邦议院大选结果折射出德国政党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主流政党的凝聚力、支持率下降,民粹主义政党逆势而起。中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淡化、危机性事件的负面影响、现代化、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负面效应以及部分民众社会地位的下降是导致德国政党政治生态变化的原因。德国政党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后,不但对主流政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还对德国及欧盟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乃至欧洲一体化未来的前进方向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中国经济怎么走?传统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内需,看起来都不算乐观。作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人一直在去杠杆,最近又加息。欧洲尚未从债务危机中恢复,现在又困于难民问题。总之,欧美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市场里的钱又越来越贵(利率提高)。那么,拿来购买中国商品的钱必然越来越少,这是常识。中低端消费品的出口格局,很大程度是"购买方"决定的,并非我们可以左右。对比起来,另外"两驾马车"投资和内需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