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原市杏花岭区少年宫是我 省创建最早的城区少年宫。作为本地区的少年儿童业余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少先队活动的指导中心和辅导员培训中心,多年来,坚持艺术专业培训与科技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办宫方针,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活动。 杏花岭区少年宫为了突出对少儿艺术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专设了由20多名热爱事业、精通业务的专职辅导员组成的艺术教育培训部,常年开设少儿书法、美术、舞蹈、表演、声乐、器乐等八个专业30多个班的课外艺术教育培训工作,每年有近千名小学员分别在不同的专业培训班…  相似文献   

2.
赵红梅 《前沿》2008,(4):95-96
艺术教育按着素质教育思想要求,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地位不能正确的定位;二是艺术教育的功能被扭曲和异化,不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艺术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影响下,艺术教育的过程目标取向,教学方式和策略分析提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理论支撑。改革艺术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正确的定位艺术教育课程地位;二是转变观念;三是实行教学的目标、方式等一系列改革,致力于管理制度的重建等。  相似文献   

3.
朱梅梵 《理论月刊》2008,(5):119-121
科学教育教人求真.艺术教育教人求善.真与善之于人生,在由感悟科学美与艺术美而终向人生之大美.认知美、感悟美、创造美是人审美境界发展的三个层次递进的阶段,是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之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同旨趣.当前,学校教育特别重视科学教育,其中感性内容较之知性内容薄弱.艺术教育则是弥补当前学校科学教育重知性轻感性少悟性之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旺 《台声》2019,(15)
<正>7月26日晚,《因为风的缘故》《油桐花》《赏月舞》……伴随着数曲浓浓台湾味的歌声,第三届海峡两岸合唱教育大会在福州正式开幕。海峡两岸700多名音乐教师、音乐专业在校大中小学生,以及合唱艺术爱好者欢聚一堂,携手推动合唱教育事业的发展。此次大会由福建省台联、福建省艺术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由合唱课程、合唱团工作坊、专场音乐会三大模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在理工类高校分为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不同高校的艺术教育在教育的方法与目的上虽各有侧重,但育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新的时代赋予艺术教育新的内涵,作为艺术教育工作主要承担者的艺术专业教师,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提升其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以其高雅、怡人的独特魅力征服了莘莘学子,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艺术教育在高校已深入人心。然而,作为培养人民卫士的公安院校来说,艺术教育却裹足不前。文章结合我国公安院校的具体情况,对其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公安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初步设想,以期实现公安院校艺术教育的正规化。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管理特点高等院校的艺术教学管理工作就是在现有教学目标下,综合全院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在艺术教学的规律的指导下,基于当前学生的特点和现有水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意能力,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及个性发展,不断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益。具体而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管理的特点在于:(一)具有明确的艺术教育目标一方面,艺术教育计划是高等院校艺术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6)
正近年来,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推进,逐渐成为两岸交流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方面之一。襄阳爱乐乐团能够在四年内,由开创两岸音乐艺术合作,到两岸六次互访交流,由单纯的音乐交流,延伸至两岸书画、经贸、科技、教育、农业观光旅游等领域的交流(至今仍然是省内唯一出访台湾的音乐团体),与襄阳市  相似文献   

9.
当前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教育空前普及的时代,不仅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潮又一潮的全民的“学艺热”,而且近年来中国有近八百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艺术院系,非专业的艺术教育也在各级综合性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过去,中国的高等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地位、意义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对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和指导思想,加强了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各大高等院校纷纷从实际出发,以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为工作主线,狠…  相似文献   

10.
李彩红 《人民论坛》2010,(5):262-263
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模式单一、体制不完善、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难以融合等方面问题。高校艺术教育要科学发展,既要针对以往教育的不足和失误总结经验,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薄弱面貌,又要结合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教育新趋势,促进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现象。它之所以被从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成为人们的需要,就是因为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不可缺少的意义。艺术教育就是培养人们的思想感情、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观及艺术创造能力。艺术教育具有什么目的和作用,如何开展艺术教育,弄清这些问题,对在校园开展艺术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是专指艺术领域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它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它更能显出健全“师范人格”的特殊价值。艺术教育的途径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不同体裁、样式的作品阅读;二是不同种类、形式的艺术鉴赏;三是不同手段、方式的艺术创造。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法应做到三结合:一是把其他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三是把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李晓玲  吴新颖 《求索》2008,(5):76-77
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概念由席勒于1793年提出,席勒希望通过审美教育来解放被压抑的本性,因此这个概念本身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艺术审美教育,是社会弘扬人文精神,培育人文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艺术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增强了关感和审美观念,为健康人格发展,构建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因此,全社会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强化其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毛戈平形象设计艺术学校由中国著名化妆师毛戈平先生亲自创办,是以彩妆为主导的专业艺术学校。是全国同行业中的引领者。作为化妆造型的教育机构,作为传播美学艺术的培训基地,毛戈平形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构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使普通高等教育成为真正的美的教育,高校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艺术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是高校艺术教育面临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去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大会,“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这表明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受到普遍关注。由于院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艺术教育(其本质就是美育),因而本文拟就艺术教育的内容与特点、艺术教育对提高学员素质的作用、院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渠道作粗浅探讨。   一、艺术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艺术教育既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一道,互相配合又互相渗透地在学员的整体心理和精神素质塑造方面发挥着作用,又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审美经验在艺术教育与批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艺术教育与批评普遍存在审美经验维度缺失的情况,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与批评强调审美感悟和体验的诗意化传达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经验教育与批评:在具体的批评过程中,既从特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艺术文本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又要努力传达源自文本鲜活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肌质,实现艺术教育与批评的体验性、审美性和思辨性、学术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赵健 《前沿》2012,(19):197-198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中国画往往承载着更多对人文精神的传递和审美性格的培养,这在大学中国画专业教育教学中也多有体现,所以,要以中国画为基础建构起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载体,将传统中国艺术精神当代化,因势利导地开展人文教育,形成重素养有素质、重修养有修为的艺术人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军事院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软教学"的倾向.为切实提高艺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应借鉴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实施的"基于学科的艺术教育",从提高认识、深化体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探索军事院校艺术教育及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专门化"、"课程化"和"标准化"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谢喜梅  韦嘉 《传承》2010,(33):142-145
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当前艺术专业教育需求旺盛的原因,明确指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将促进艺术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张与门类的多样化,同时认清艺术类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扩大艺术教育供给以平衡扩张的需求、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重视与优化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等途径,促使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配备和设置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