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推进我省村级体制改革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全省全面推开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将村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村民自治体制,将村公所(办事处)改革为村民委员会。在村公所(办事处)辖区范围设立村民委员会,以合作社或自然村设立村民小组,原来以合作社或自然村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自然消失。改革村干部管理和选任制度,村干部退出乡(镇)干部编制序列,由选聘制改革为选举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宜宾市翠屏区90%以上的村实行了"公推直选"."公推直选"作为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党员、村民的民主意识.从已经结束选举工作的乡(镇)来看,村民普遍认可这种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的方式,参与热情也很高.但在选举工作中,反映出了四个"不适应",影响了"公推直选"的效果,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实施以来,乡(镇)村两级的组织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应的利益关系也得到了调整和重构。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交往方式、交往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交往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乡(镇)村干部交往关系的类型划分根据交往行为的主体和内容,乡(镇)村干部之问的交往关系可分为下行工作交  相似文献   

4.
村官民选给干部制度改革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林慧 《唯实》2004,1(1):55-58
村民直接选举村干部不仅增强了农民现代民主政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而且给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应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 ,并逐步将好的经验推广到乡镇及县级主要领导的选举中去。  相似文献   

5.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6.
《江淮》2011,(9)
村民选举委员会的组成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共7至11人组成,具体人数由乡(镇)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机构确定。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出缺的应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提名为村民委员  相似文献   

7.
自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农民寻求政治民主形式的伟大创举。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其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于1999年在基层锻炼中,恰逢当地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的广泛接触,对村民自治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既看到广大农民对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衷心拥护,也体会到广大基层干部对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底,某县某村通过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该村80多位村民联名上访该村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选举法》、《村委会组织法》规定进行选举:一是未经村民推荐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而是由原村干部和少数党员推选通过;二是参加投票的选民未超过选民总数的半数。全村选民1318人,参加选举大会的只有527人,委托票高达771票,且未办理委托票手续。该市民政局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对该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果宣布无效,并作出重新选举的决定。类似于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案例在我国农村实行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年试点,村民自治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村民自治进入全面推开阶段,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防范,以引导村民自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1.民主渠道不畅,自治流于形式。 据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治,村民应该是自治的主体。但一些地方的村委会选举没有严格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村干部的产生受上级直接干预,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上级直接干预堵塞了民主渠道,一方面,与村民的心态不合拍,另一方面,村务透明度低,村民自治事实上成为少数村干部的自治,村民对村里的公务知之甚少,干群之间无形中存在着互不信任的隔膜。上级直接干预还诱发了“选时往下跑.选后眼朝上”的现象,一些村干部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听命于上级,为村民服务少,向村  相似文献   

10.
凌启鸿 《唯实》2001,(3):32-36
推行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内容,其中民主选举最为关键。1988年6月试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江苏大部分地区经历了5届选举,前4届选举基本上由组织确定候选人,村民画圈。1998年底至1999年初进行的第5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有部分村按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改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选举改革试点,其主要内容是“两个直接”,即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直接投票差额选举产生村委会。“两…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6,(1)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中的四个环节中的基础和前提,村委会选举历经三十多年风雨,在村民自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基层政治民主的重要实践和表现形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残余思想未彻底消除,民主建设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孙吴县第十届村委会选举为例,对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乡(镇)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海东地区从6月开始利用四个多月时间在乡(镇)村干部中开展了“树乡(镇)村干部新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活动组织严密,检查督促到位,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构成部分,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部分,村民选举是有效促进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和基础保障。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村民选举日益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意识、完善法律、强化监督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魏荣汉是山西省河津市城关镇的党委书记。2000年,城关镇13个行政村开始了村委会选举。选举很不平静,几度出现风波,但魏荣汉坚信村民自治是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农村稳定的大好事,因此对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全力支持。最后他将他在选举中体味到的酸甜苦辣写成了一本书——《风风雨雨选村官》。书中真实描绘了该镇13个行政村2000年村委会选举的真实历程。 村民自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民主发展过程。因此,实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省农村按照新修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依法开展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村民委员会。从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出现的问题看,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努力提高村民委员会选举质量,进而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民主政洽建设,维护农村稳定,仍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 ,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和干预不容忽视 ,已经成为影响制约村民自治进程的一大消极因素。笔者通过对宗族势力比较突出的重庆市C县G镇的部分镇、村干部及村民的实地调研及访谈 ,分析了宗族势力对村委选举的影响和对村务的干预的现象和根源 ,并提出了限制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负面影响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02,(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村民委员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组织开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制度日益完善,选举活动不断规范,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2002年,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18.
一、乡村关系存在的问题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来,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乡村关系)被规定为"指导"与"协助"的关系。但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表明,乡村关系很大程度上仍然维持着行政隶属关系,许多乡镇仍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行政下级或派出机构,乡镇政府过度干预村委会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是干预村委会选举。当前有不少地区存在乡镇直接干预甚至操纵选举的现象。二是乡镇通过"村财乡管"达到对村委会的控制。"村财乡管"的主要形式就是  相似文献   

19.
村民委员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组织开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制度日益完善,选举活动不断规范,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2002年,全国农村许多地方正在或将要进行新一轮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从目前情况看,选举工作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但也有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依法办事不力、发扬民主不够等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为党的十六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雪山 《党史文汇》2006,(9):F0004-F0004
荆圪道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县东南山区,地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全村276户、928口人,人均耕地0.7亩。2003年1月荆圪道村在第六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举出了村民自己的带头人赵国样同志,他上任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后对村干部制定出了各种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为村民服务的意识,使干群关系得到了缓解。同年,赵国样通过法律途径自己垫资300万元,依法将煤矿收产,解决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在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期间的三年多来,他先后为村民办了几件实事好事,可谓民心工程。一、投资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