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界定打击报复证人罪中“证人”的范围,应明确三个问题:庭前提供证言者,应属证人之列;当事人、鉴定人、刑事诉讼中的侦查人员和民事诉讼中依职权进行勘验检查的人员,以及上述活动中的见证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属于证人;打击报复证人罪的犯罪对象不应包括证人的“近亲属”,而仅指履行作证义务的证人。  相似文献   

2.
吴占英 《法学论坛》2006,21(3):71-76
打击报复证人罪应当被定义为:是指对在诉讼中提供于己不利证言的证人实施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本罪中所言“证人”,不应仅限于刑事案件中的证人;本罪中的“证人”与诉讼法相关条文中规定的“证人”的含义是一致的,举报人并不必然属于证人;本罪的行为基本方式包括不作为;本罪发生的时间段是诉讼活动开始以后的任何时间;本罪的罪过形式是直接故意。在本罪的认定上,应当注意本罪与报复陷害罪、妨害作证罪之区分,并正确处理本罪的罪数问题。  相似文献   

3.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针对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问题都没有投以足够的重视。随着现实生活中对刑事诉讼证人的打击报复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方才引起相关立法部门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证人资格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但出庭作证的人由于年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生理和心理状况的不同,其证言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也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不同的知悉案情的人的证人资格的界定和探究,以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明确证人的范围,以便在诉讼中更好地适用证人证言.并为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史炜 《法制与社会》2011,(17):29-30
证人出庭率低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大问题。证人不出庭不仅影响了审判的公正性,不利于查明事实真相,也影响了司法权威的树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及分析我国证人出庭制度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6.
田国宝 《法学》2021,(2):177-192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影响了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而导致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在于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激励机制不健全。解决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问题的对策在于借鉴法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成果及外国法治发达国家、我国地方的相关立法经验,对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激励机制进行重构:合理界定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行为的法律属性,强化对刑事证人的法律保护,增设我国纯正证人出庭作证的奖励机制,完善我国不纯正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相国 《政法学刊》2006,23(1):53-55
证人制度的完善是刑事司法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于立法上的原因,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例如证人拒证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应从侦查人员到法庭作证的身份如何确定及证人拒证是否可以强制问题等方面加以完善,使证人制度有效、良好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初探污点证人豁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人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加者,但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取证难和证人拒证已成为困扰司法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污点证人制度,亦即作证豁免制度,提高庭审方式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有关打击报复证人罪,刑法第308条作了详细规定:“对证人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或作证不真实的情况,除有证人本身主观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刑法》对打击报复证人罪犯罪对象的条件限定过严。  相似文献   

11.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法定证据之一,它是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证据。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是长期困扰审判工作和公诉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现状的分析,指出这一现状的存在对刑事诉讼的影响和危害,从立法层面、证人自身原因等方面剖析根源,指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在立法上,证人心理意识上、执法上存在缺陷,同时,从建立证人保护保护制度、财产救济以及证人不履行义务的惩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尽快完善中国的证人权利、保障制度,以促进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余丰泳 《法制与社会》2010,(35):331-332
本文针对我国刑事立法上特殊证人资格的规定不完善和司法实践中特殊刑事证人资格认识的混乱,进行必要的思考,并通过论述世界各国对刑事证人资格的立法和实践的普遍做法,对我国司法实践中警察证人的资格和出庭作证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是基于任何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而建立的,我国立法中尚无此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本文认为借鉴域外经验,我国应建立自己的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明确案件范围、适用条件、豁免模式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证人出庭作证、接受质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难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完善我国证人权利及其保障制度、完善立法、加强对公民的法制定位和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孙玥 《中国检察官》2013,(15):56-58
我国刑事审判证人出庭率低,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及权威性,影响了审判的社会效果。2012年修改后刑诉法完善了证人出庭和保护方面的规定。这对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保障实体公正、强化程序正义,实现新刑诉法确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立法宗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证人出庭及证人保护概述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作证是充分发挥证人证言这种证据作用的关键环节。但是证人出庭作证难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诉讼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针对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建立公诉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通过确定出庭证人的范围,设立必要的保障和处罚措施,逐步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2,(11):128-129
证据是刑事诉讼中核心和灵魂,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查明案情、核实证据以及正确的定罪量刑,但司法实践中证人、鉴定人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审判的公正性,需要进一步予以规范。《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针对上述问题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规定强制出庭制度、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本文结合我国刑事司法诉讼司法实践,分析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刑诉法修正案的规定,进一步提出部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并提出了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的若干建议 ,即在立法中明确证人的义务 ,以及证人不履行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将拒证行为犯罪化 ,并且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证人的有关权利 ,如保障证人及其亲属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补偿证人因出庭作证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给予证人劳动保护等。  相似文献   

19.
证人出庭作证是直接言词原则的最基本要求,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作证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证人出庭难已成为困扰司法机关办案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对案件的侦破、查证,使有的案件难以查明真相,甚至造成放纵罪犯冤枉无辜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证人作证豁免权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房保国 《法律科学》2001,(4):113-121
证人作证豁免权是证人的适格性与可强迫性相分离的一种体现 ,它包括“公务特权”、“拒绝自陷于罪”的特权、“亲亲相为隐”的特权、“职务上的特权”和“非法取得证据的排除”等五种情况 ;证人作证豁免权体现了对证人及其相关社会利益与特定社会关系的保护 ,是各种利益均衡的产物 ;我国有关证人作证豁免权的立法阙如 ,未来制定的证据法典应确立一套关于我国证人作证豁免权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