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多种表现,其本质特征是“统得过死”、“过度集中统一”,即国家和政府机构对经济运行管得太多太死。革除这些弊端,建立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生活中的扩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经济体制改革所要求的政府职能转变,是围绕这个根本目标而进行的一项配套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实现经济民主为目标,决定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决定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当然,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要把过去长期实行的那种在主要部分上排除、排斥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但是,商品经济抑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都不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公共管理或公共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国家或政府除了阶级统治职能外,另一个基本职能是公共事务管理或社会管理,即创造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和活动所必须的条件。公共事务管理随政府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改变。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球压倒性多数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我国两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践,研究转轨时期政府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公共管理理论更好地为公共管理实践服务。一、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  相似文献   

3.
一、两权分离中的冲突与矛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按商品经济的原则,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改革的中心就是要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把这些企业改造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与此同时,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也运用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由高度集权的产品经济模式向具有活力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的转轨。  相似文献   

4.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控制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发展来看,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其起始条件、生成机理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与西方经济学并非完全一致,在这种前提下企业的运行会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和现象,通过对转轨经济过程中企业要素效率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分析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企业所特有的规律,以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对这些特殊规律的分析,去研究转轨经济过程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特有的经济规律,以进一步丰富转轨经济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战略思想来改革经济体制,要重视流通的作用。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区别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有没有流通。传统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经济,因而也无视流通,并用社会的分配职能取代流通职能,使得社会生产的各个部分人为割裂,企业生产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十分困难,整个社会经济很不协调,缺乏活力。因此,在改革中必须肃清无流通论的影响,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搞活流通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使大中型企业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令人瞩目。搞活,就是说,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尽快进入流通,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可见,市场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先决条件。 大中型企业参与流通是由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属性决定了市场是生产和消费必不可少的媒介,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后发展地区往往存在着企业市场进入成本过高和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障碍了投资和企业扩张,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其实质就是交易费用问题.它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共青团江西省委副书记冯桃莲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准皆因新的经济运...  相似文献   

9.
宋美华 《求知》2001,(3):37-38
企业行为短期化和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是转轨时期中国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提出:可继续探索在少数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此后,不仅诸多高科技企业开始积极进行认股权制度的探索,而且,股票期权也逐步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媒体广泛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一、更新观念,以促使商品经济新秩序加速建立。1、破除自然经济旧观念,树立商品经济新思想。发展商品经济,要求生产者从市场需要出发,以市场价格信号来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加强产品的合理核算、求得资金的最快周转,提高企业化的服务质量。这就是说,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必须树立市场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信誉观念、时效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现代商品经济所要求的观念。然而,这些观念同自然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小生产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是用来供给本经济单位和生产者本人的消费,没有或很少有交换关系的存在,所以他们安排生产是小而全,生产不搞核算、经营不讲效益。在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人们往往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是为了换油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政策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的基本经济功能应由传统的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转向进行公共政策目标选择为主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正确领会《决定》的精神和各项具体规定,并在改革的实践中正确地贯彻执行。重要条件之一,是如《决定》所指出的,要从理论上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依据实际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决定》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前进。其中最重要的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又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他一些理论上的前进,都与这个理论上的突破有关。而只有这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并按照这种认识改革经济体制,才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充满活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3.
高帆 《理论导刊》2002,(6):11-13
银企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极其重要的经济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特别是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变得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转轨过程中,原有的人才资源计划配置机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配置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剖析转型时期我国人才配置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建设、政府的教育投资及企业的职业培训等方面加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及遏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内涵、行为目标、实质作了界定 ,认为以制度创新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是治本之举 :实现地方公共行政权与地方国有企业管理权的分离 ;构建科学的权力运作机制 ,完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深化分税制改革 ,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 ;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司法制度 ,实现地方公共行政权与地方司法权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就是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由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过去 ,民政部门主要保障“三无”(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人员 ,而在职职工中的困难户则由其单位负责保障 ,即所谓“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但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许多困难企业已无力抱走自己的“孩子”。况且 ,这种企业办社会、职工生老病死全都依靠企业的体制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于是 ,最低生活保障线便在改革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我国政府规制的改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依据有关法规直接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约束和限制的行为。它是对市场失灵最通常的回应 ,其目的就是通过采取规制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现象。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那种由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计划管制正在不断向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新的政府规制过渡。虽然政府规制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已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 ,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规制的经验 ,对推动我国政府规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并进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不同:经济管理体制的中心问题是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劳动者如何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四卷第44页)这种“社会结构”和“经济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体制。所以,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要研究社会主义劳动者究竟应该如何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以及“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