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标志及其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来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中,劳动力产权备受关注。劳动力产权作为一组权利的复合体,其中的收益权是其他各项权利的实际存在或最终实现,并且收益权的边界只能界定为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权。也就是说,能否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是劳动力产权实现的标志。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确保劳动力产权的实现,不仅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 ,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绩效与问题 ,提出了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致富的对策措施 ,揭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致富最现实、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青年劳动力资源状况分析与社会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劳动力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社会保障机制作为开发与调节青年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机制,是维护青年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前提;是青年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保证;是青年劳动力资源再生产的基础;是激发青年劳动者积极性的催化剂;是青年劳动力价值公平分配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4.
价值与价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价值与价格是相偏离的,不能用价格代替价值;就劳动力价值而言,它的价值相对地越来越大,资本有机构成不见得是提高的,活劳动的份量依然很大,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劳动力价格决定机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价格决定是通过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辨证统一实现的。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基础是劳动力价值。按劳分配通过劳动力价值加成和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得以实现,它体现于微观与宏观、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统一运动中。  相似文献   

6.
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近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转移面临着许多困难,因而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流动规律是指劳动力随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的变更、产业结构的变更和劳动力自身通过教育使自己劳动技能提高 ,不断流到最合适的就业岗位上去 ,以达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动态的最优配置。劳动力流动规律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劳动力流动要适应客观要求 ;目前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有四大合理流向。只有完善的立法保障 ,才能排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 ,使之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勤福 《理论前沿》2003,1(20):25-26
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对于劳动剥削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是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个价值量。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发现。然而,马克思在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出“生理解剖”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进而获得这一发现时,对于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到底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却有一个逐步深化其认识的过程,即从最初“出卖劳动”的提法到后来“出卖劳动力”的深刻认识。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勇于自我否定和创…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现阶段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民增加收入的现实选择。在阐述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成为困扰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有效途径。(一)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以林口县为例,本世纪初,我们再次认真地审视了县情;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是依靠传统农业,仍然是依靠土地来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带来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物权法》如何设计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体现了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的价值冲突。消除现行立法中的阻滞因素,使两者得到利益平衡、融合,其必由之路就是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近代民法的“从身份到契约”之后,现代民法又掀起了“从契约到身份”运动,人类开始了对自由的更高追求。实现人格的实质平等、实现民法的公平正义是“从契约到身份”运动的目标。民法的这一变革相应地引起了现代身份权体系的重新构筑,伴随着传统身份权类型的衰亡,新的身份权类型成为现代身份权体系的中坚,身份权与契约一同承担起规制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现代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产权问题的分析论证 ,指出产权是一个上位的概念 ,所有权是它的表现形式之一 ,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供求关系紧张状态导致了产权显示出独立于所有权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法人制度结合形成新的权利类型——公司法人产权 ,并结合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关于“法人财产权”学说的不足 ,探讨了确认公司法人产权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劳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时劳动者的权利予以了广泛、充分的保护,但是,刑事法律规范却未对劳动者的权利予以全面、系统的保护,因而,现实生活中严重损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日趋增多,为此,建议增设损害劳动者权益罪,对劳动者权利进行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设计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制度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的现实,又要保持相关规则之间的协调。“一户一宅”原则宜表述为“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物权法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可以进行必要的限制,但不宜作出绝对的禁止性规定,应当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转让。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让宅基地使用权有其必要性,但必须予以限制。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登记制度,可统一采用“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的效力”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研究     
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权益方面的保护,隐私权成为权利主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理论上对隐私权的认识还不统一,法律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定论。民法作为"人"法是隐私权得以保护的基础,"从身份到契约"的历程也是隐私权独立的历程;在隐私权的保护中要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从比较法的视点来完善我国的隐私权立法,通过不同法律文化和法律价值的比较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法律对限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规定入手,用实证和比较的方法分析认为,法律对知识的限制体现了国家的干预,知识产权制度不但是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社会利益的保护,知识产权不是单纯的私权,而是公化私权.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其根本内涵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需关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十一五”期间,天津市要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以适应天津市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商品化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品化权起源于美国,至今仍处于研究领域。商品化权应是一项权利主体将其拥有的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虚拟角色、真实人物及该文学艺术作品的名称和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人人格标识等自己或授权他人使用的权利。它应由著作权法和人格权法来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对无限防卫权的规定虽然有利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但同时也极易导致防卫权的滥用,使现实和法律中的某些整合或平衡关系遭致破坏。新刑法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并无多大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