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韦岚 《党史文苑》2008,(8):15-16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民盟桂林核心小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组织了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斗争,并利用盟员自身的优势与中共合作开展抗战文化宣传,在桂林进行了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2.
桂林抗战教育是“抗战文化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抗点教育成就辉煌: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抗战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雷沛鸿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6日,桂林警方得到一条线索:在桂林涉嫌信用证诈骗6000多万元的寒群(冯小东)在云南昆明出现.四年了!四年来,桂林警方无时无刻不在艰难地寻找他.  相似文献   

4.
桂林历史文化可分为政治文化、教育文化、山水文化和宗教文化四种类型.这些历史文化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历史遗迹而存在,它更是作为一种活的文化积淀在桂林的城市性格之中.桂林的历史文化证明它早已完成了其文化上的中原化进程.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和桂林的特殊性使之开始出现国际化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武汉、广州失守后,八路军在广西桂林建立了办事处,李克农兼任办事处主任.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为他们封闭的主要目标.从桂林到重庆,从空中到地上,国民党特务组织了严密的封锁线,设置了重重关卡.  相似文献   

6.
桂林近城名山洞府分布大量以摩崖为主的石刻,其中以宋代为最,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山水纪游石刻占主要地位的宋代石刻遍布桂林各风景点的山崖洞壁上,数量众多的宋代石刻是当时游览活动盛极一时的直接表现,刻石纪游成为宋代桂林山水游览的一种时尚和普遍现象;桂林宋代山水游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具特色,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奠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基础。宋朝时期桂林政治地位的上升、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大规模、大范围的山水开发营建是宋代桂林山水游览兴盛的主要原因。桂林石刻的兴衰历程也正是桂林山水游览活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诗表达了三重含义一是自然层面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是人文层面的桂林人物固难俦,三是山水与人才之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对应关系.因此此诗是一首人才赞美诗.王正功的人才理想是国家级人才理想,由于桂林早已完成了文化上的中原化进程并已经开始了国际化进程,所以今天桂林的人才理想是造就世界级人才,桂林应该有一个将自己建设成大学城、教育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长征精神内涵丰富深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对于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具有重要作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打造,是桂林正在行进中的新的"长征路",难免会碰到艰难险阻.在没有硝烟与战火的新时代,我们传承与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军将士的精神能量,可以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9.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管理规划相对不合理、教育监管不到位等是影响桂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原因。完善城市管理规划、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宣传教育、加大监管部门的工作力度等是桂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桂林目前少数民族语言及其保护的衰弱态势,使桂林一些以民族语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为继.必须从思想认识、调查研究、语言环境、组织领导、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加强桂林少数民族语言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史学家,抗战期间旅居桂林,讲学年余并留下学术著作和诗作,为桂林这座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珍贵文化遗产,增添了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广西曾动员了40余万战士,奔赴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与敌人拼命,取得了一系列战绩,而当时抗战大后方的桂林报界,亦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扫荡报>在当时的中国报界,是有相当成绩的报纸之一.本文根据1939年到1940年之间<扫荡报>(桂林版)对昆仑关战役的报道和评论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及阐述该报抗战时期在桂林这座文化城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到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曾经六次来到桂林,前后流寓两年左右.在此期间,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艺术才华,描绘秀美无比的桂林山水,投身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各种美术和救亡活动,留下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名重一时,广东与桂林文化城的渊源很深,影响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桂林文化城赖以形成的政治环境与广东有不解之缘,突出表现在广东党组织所领导的文化大营救将众多文化人抢救到桂林;二、战时,许多文化人、文化团体在粤桂之间颠沛流离,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桂林,从桂林到香港,又从香港经广东折返桂林,坚持文化抗战;三、广东的文化人、文化团体在桂林活动,为桂林文化城的创建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5.
"大桂林旅游圈"已经初具雏形,其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县域旅游与市区旅游原有格局被打破,县域旅游之间整合程度提升.桂林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表现在道路交通建设、旅游线路搭配、旅游信息提供上.  相似文献   

16.
桂林在全国率先对外开放旅游。改革开放之初,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山水名城优势,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要适应桂林城市性质,处理好工业和旅游业的关系,让旅游业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桂林旅游发展方向,一是以桂林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建设中华水系游览线路;二是把桂林建成世界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17.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本来、培根铸魂的精神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桂林红色基因内涵丰富,文章认为新时代传承好桂林红色基因不仅要因地制宜地营造红色基因传承的文化氛围,积极构建红色基因传承课程体系,创新红色基因传播手段,还要讲好红色故事,用好桂林红...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桂林市工业系统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为推动桂林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文章回顾桂林市工业发展历程和成就,总结桂林市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启示,为今后桂林工业振兴战略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共桂林市委三届六次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明确了桂林文化与旅游的科学定位,破解了桂林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体现了市委政府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同时也显示出桂林在发展观上的根本性转变,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不在于景点的开发,而在于对自身的独特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加上游客的消费需求的变化,桂林旅游发展应定位于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为此,政府和旅游发展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均须实现观念、功能等方面的大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