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伦春民族要摆脱落后状态,赶上先进民族,必须与先进民族接触交流,必须向先进民族看齐(学习),吸收异族之长,自觉摒弃原始落后的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方式,转而务农从工,如不改变这种狩猎文化习俗和游猎生活方式,鄂伦春民族就不可能发展进步.解放前,鄂伦春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与外界异族接触机会少,接触面也小,限制了人们视野的扩大和思维的发展,不清楚还有比狩猎先进的产业文化,更没有向先进看齐的观念意识。党和政府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千方百计动员猎民走出深山密林,建屯定居,鄂伦春族开始与先进民族杂居,经受外来文…  相似文献   

2.
《思想工作》2005,(2):16-17
呼伦贝尔,是歌舞的故乡,文化的富矿。大草原、大森林是人类先祖的栖息地,匈奴、东胡、鲜卑、室韦、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在迁徙、征战、融合过程中创造了北方特有的游牧、狩猎文化,形成了强大的蒙古族文化,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三少民族文化,还有俄罗斯文化以及境内400多处文物古迹,都是呼伦贝尔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在历史上是以狩猎为主的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最大的旗———鄂伦春自治旗一带,总人口约6000人。他们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有本民族的语言,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支的语言之一。因居住在大兴安岭腹地,这里满眼是苍翠的山峦,遮天蔽日的白桦林和落叶松,鄂伦春人在漫长的游猎生活和林业生产中,创造出了适于他们生存条件和环境的独特的“桦树皮文化”,这种文化不论在国内或世界上都是十分罕见和珍贵的。这里盛产的桦树状如白杨,树皮洁白而光滑,结构严密,便于整个扒取。由于桦树皮还具有质轻、柔软、…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6,(9):F0003-F0003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三个少民族自治旗之一,她成立最早、面积最大,位置最北,资源最丰富,文化最独特,似一颗璀璨明珠嵌在祖国北疆,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蒙、汉等21个民族生息于斯,830多名鄂伦春猎民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广阔茂密的原始森林,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遍布于林间的小城人家,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5,(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这一系列论断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  相似文献   

6.
《思想工作》2008,(11):19-19
为打造鄂伦春自治旗文化软实力,提升鄂伦春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宣传、弘扬鄂伦春民族文化,鄂伦春自治旗推出四张“文化名片”:即鄂伦春民族文化、鲜卑历史文化、远古彩绘岩画、冰川地质遗迹文化。  相似文献   

7.
有关近现代鄂伦春族社会性质的讨论,学术界早有定论。传统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前,鄂伦春族处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村社"阶段,因此,原始社会残余、原始狩猎经济便成为鄂伦春族的代名词。针对以上观点,本文提出质疑,并从"弃猎归农"、狩猎枪械、朝贡关系、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论证,对近现代鄂伦春族社会性质给予重新认识,阐述了鄂伦春族狩猎经济的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鄂伦春族的狩猎经济和史前的狩猎经济完全是两个不对等的概念。"原始社会"、"原始民族"是贬义词,即落后的、野蛮的,把这样的学术结论赐予鄂伦春族是对鄂伦春历史的误读,而且,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思想工作》2009,(2):21-21
一是文化外宣工程。立足自然、历史、民族、地域等资源优势,依托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利用大媒体,宣传民族文化。中央四套走遍中国《地标&#183;物语》栏目展示扎兰屯柴河天池群自然风光和“三少民族”的古老习俗,中央十套《绿色空间》栏目展示了扎兰屯柴河大自然风光以及鄂温克等少数民族风情,提升了扎兰屯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建立了扎兰屯摄影风光网站,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旅游中的独特资源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在旅游开发中备受关注.通过对云南大理双廊白族的田野调查发现,居民为了迎合游客的消费偏好,在向旅游者展示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建筑、服饰、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民族习俗偏离传统等文化失真现象.政府疏于管理是导致文化失真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发挥其公共职能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0,(15):25-25
去年8月,崇左市大新县宝圩乡板价屯"短衣壮"的敬酒歌上了中央电视台,优美的歌声随着电波向世界传播,向世人展示了保存完好的大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团结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华民族进一步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民族智慧,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进。中国文化中,文化与历史传统是保障价值理性的重要基础。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因文化  相似文献   

12.
9月24日晚,历时近一个月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民族剧院落下帷幕,评奖结果同时揭晓.我省民族舞剧《幸福花山》、民族歌剧《小河淌水》,作为全国42台参演剧目中的两台,在线上展播期间吸睛无数,向观众展示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好评如潮.其中,民族舞剧《幸福花山》荣获"圆梦奖"优秀剧目奖、舞台美术奖;民族歌剧《小河淌水》荣获"圆梦奖"音乐创作奖.  相似文献   

13.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是一场文化软实力攻坚战,如何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至关重要。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决战奥运的关键时期,也是振兴民族文化的机遇。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适应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律。作为北京市民,奥运期间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精髓,以此唤起6000万海外华人的思乡情节;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传统文化。这些深藏于老北京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展示的机  相似文献   

15.
周泰石  孙一阳  吴雁 《传承》2012,(20):78-79
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丝、竹乐器更是民族音乐的代表,它们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论述以丝竹的代表乐器笛和琵琶为论述对象,阐述中国文化蕴含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独特魅力,对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春暖花艳好时节,茶城盛事喜相逢.在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的喜庆之际,中共墨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36万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们坚信:在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将扬名天下,普洱将以更加雄劲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神秘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与发展魅力,普洱的明天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杨建新 《今日浙江》2007,(18):54-55
近年来,浙江省把文化走出去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积极配合外交、经贸等活动,大力实施"浙江文化走出去"工程,拓展载体,创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泛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浙江率先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它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虽没有亚洲纪录,也没有世界纪录,却是沟通各民族友谊的桥梁,是56个民族兄弟心中四年才有一次的盛大节日; 它有着与现代竞技体育迥然不同的竞赛规则,却融汇了各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技能和智慧,有着超乎想象的独特魅力; 它的参加者都是非专业的运动员,却承载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牵挂着各民族人民展示体育水平和精神风貌的渴望; 它不设金牌榜,不计团体总分,既紧张激烈,又充满愉悦和情谊,饱含着各族儿女团圆相聚、交流学习的期盼…… 它,就是民族运动会,金秋九月,这最具鲜明个性,最能体现多彩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开慕。  相似文献   

19.
正为展示中华古籍艺术类图书的独特魅力,保持和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文化认同,打造两岸特色文化交流平台,今年4月,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组织了"2016大陆古籍艺术类图书展",协调参与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古籍高峰论坛",在两岸引起了较大反响。促进中华古籍的保护与修复,保持和增强两岸文化认同优秀古籍文献是经过历史选择、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极富教育功能的元典文本,它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0.
王萍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17-121
文化传播如水银漫地、无孔不入,并不断地通过大众传媒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渗透、改变着民族文化主体并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风格和文化模式.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节日出现在大众传媒的视野之中.不仅民族民间节日日趋商业化、都市化和时尚化,大众传媒正日益介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展示、地方文化身份塑造以及族群与社区认同的建构和维系过程.民族节日如何扎根于民族原生态的文化语境,保存本民族的文化精粹,在多元文化中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一元,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