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性”是一个自20世纪后期以来至今仍被西方哲学广泛关注的概念,这种关注在于现代性始终处在批判与重建的论争中.在批判与辩护中,哈贝马斯不失为一个核心人物,他通过对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双重批判,力图实现以语言为媒介、以交往为途径的哲学范式转向,提出了他的重构现代性理论.重建现代性的提出尽管有其“乌托邦式”的幻想,但理论彰显的反思批判传统、紧扣现实改革的精神对当今社会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邓小琴 《前沿》2010,(24):181-184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不仅成功促使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同时也对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语用学的"言语行为""合作原则""语用关联"等核心理论根植于维特根斯坦对"使用中的语言"的执着思考;社会语言学的"交际互动""言语变异"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大灵魂: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启发密切相关;维特根斯坦对传统"范畴观"的变革为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建立注入思想的生命活力,并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接近现实生活,关注实践目的,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维特根斯坦反对学院哲学,倡导实践哲学,不愿做专职哲学家。其实践哲学的前提是无物隐藏;其方法是语言分析;其手段是改变生活形式;其任务是治疗哲学病;其目的是消除问题,重返日常生活;其性质是行动的哲学。维特根斯坦的实践哲学在20世纪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6.
时代逻辑与哲学逻辑——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谨 《理论月刊》2010,(1):48-53
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产生,后现代科学哲学孕育而生,现代科学哲学向后现代科学哲学转向也顺理成章,如“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等等。而这些转向背后所呈现出的另一重要趋向性特征——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种转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学理根由,是时代逻辑与哲学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王宝霞 《求索》2008,(1):135-137
20世纪,当代西方哲学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新变化,受马克思哲学的影响,深入探讨和反思现实问题;政治、经济、文化理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把知识当作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可以说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大特征。无论是分析哲学、结构主义等学派对知识的逻辑结构、实证基础和语言因素的探究,还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知识增长的研究,都无不围绕人类的知识问题,诸如:真实的知识何以可能?确定知识的标准是什么?人类能否获得关于客观外在世界的知识?等等。从实质上说,这些问题无非是近代认识论传统论题的沿续,只是现代哲学在以知识为研究对象时,赋予这些传统论题以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孙慧 《理论月刊》2012,(9):58-62
现代西方哲学自觉到了语言符号对于意识在逻辑上的优先性,近代哲学对意识的反思转向了对语言符号的反思,扬弃了近代意识哲学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抽象对立.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现了现代哲学中介化、历史性的思维方式变革,推进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反思.同时,面对“卡尔纳普问题”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诘难,卡西尔以对符号的新阐释,为现代哲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进路.因而,我们试图在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意义上重新审视卡西尔,以期揭示其重大的哲学史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刘丽锋 《前沿》2012,(3):79-80
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语言哲学上的独特见解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前期着重从逻辑学角度对哲学作出解释,后期则关注日常语言,回归到生活世界。同他的语言哲学观的巨大影响一样,维特根斯坦对于哲学与生命的独特姿态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一生中的理论创作可谓错综复杂,涉及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历史文学等不同领域,是2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语言观主要表现为他的书写学、"异延"符号意义理论,而精髓则是他的解构主义语言哲学观.它颠覆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哲学,从而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革命,为人们揭示出了一幅全新的世界景观.德里达从西方传统语言哲学理论开始,特别是对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和卢梭、胡塞尔等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展开批判,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海德格尔反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李世荣 《求索》2013,(8):98-100
现代西方哲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将语言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个哲学流派都很重视对语言的哲学考察,把语言哲学看作其他哲学学科的基础。同样地,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对后世的影响是重大的,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康德在其学说中认为语言更多地只属于人的知性能力引导下的人的产物,是次一级的.而不是与人的理性、知性、感性能力一样被当作一种原初的能力。本文尝试发掘康德的语言观,并从康德语言哲学与当代语言哲学的离散与交互这个角度进行解读康德语言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希望能对欧洲大陆的语言哲学研究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 ,西方传统哲学开始向语言学转向 ,形成了语言哲学研究的热潮。日常分析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说 ,他的学生同为哲学家的塞尔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并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引起了语言学界、哲学界的普遍关注。言语行为理论因此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 ,言语行为理论也暴露了其不足与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言语行为理论 ,这些问题还亟待语言学家、哲学家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14.
简论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敏 《前沿》2008,(3):108-109
后现代的名词、观念与思潮自20世纪后期以来在中国学界纷至沓来,影响十分广泛。后现代主义不仅迅速波及全球,而且几乎影响所有学科领域,包括法学、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并不表示女性主义已经结束,而意指女性主义理论的转折,并质疑女性主义在语言学上的意识形态.本文主要论述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特点及其给我们所带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和历史叙事学中一直以来的思辨主义流派和实证主义流派不同,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语言学转向意义上的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表明,历史叙事所借助的认识论意义上和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模式,是历史学家赖以组织历史材料、赋予诸多历史事件以历史意义的基本工具,正是借助语言学的诸多模式,历史学家才能表达其对历史的思考。因此,在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历史叙事的语言学流派中,语言学侵入了历史学并获取其自身独立的地位,而这正是后现代历史叙事流派的基本特征,这使得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后现代历史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关于历史叙事的语言学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始于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继承和发展了其以数理逻辑为工具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想及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阐释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确立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正是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并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及其语言观的阐述才使得这一"语言转向"更深入和彻底,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认为,“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已被替换为先秦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而中国先秦哲学之合法性构成问题,往往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和标准的。实际上,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中国哲学”,当然也不存在一个千古不变的西方哲学。哲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一度成了严重的问题,这可看做是西方哲学的合法性焦虑。但是,西方哲学的这种合法性焦虑却产生出肯定的结果,产生出存在主义哲学、生命哲学、语言哲学、现象学、科学哲学等纷繁多样的哲学流派。因此中国哲学之合法性问题乃是一伪问题,真正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现在如何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有关"哲学的终结"或所谓"后哲学"的呼声几乎不绝于耳.今天,哲学的确面临着这样一种抉择:它要么放弃自己存在的权利,要么为自己的存在辩护.对于当代语境下的哲学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在后现代那里,哲学成为继上帝和人之后又一个被宣判死刑的东西.那么,哲学是否真的死了?如果它没死,是什么支撑它的生存?后现代哲学认为现代哲学什么也不是,那么后现代哲学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一生创立了两种不同的哲学,但这两种哲学并非毫不相关的,都属于科学主义语言哲学的范围,而且集中反映了科学主义在20世纪由理性实证化向理性历史化转折的趋势。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及其语言哲学的精神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问题,是随着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近代实践向现代实践的转化而提出来的一个哲学问题,也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重要哲学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开始了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但对"生活世界"这个概念的使用不仅高频率而且意义含混.为此,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现实生活世界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这也是阐发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