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宴会,刘邦通过巧妙的周旋与众人的帮助,逃回了军营,为日后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鸿门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一次宴会.直到今天,鸿门宴的故事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人们长期探索却又迷惑不解的一件事情是:项羽为什么没有诛杀刘邦? 对于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世人多认为是项羽缺乏雄才大略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最近因电影《鸿门宴传奇》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发生于两千多年前的“鸿门宴”,以其赫赫声名堪称千古一宴。它是刘邦和项羽一对盟友交恶的开端,从而揭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以至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势。  相似文献   

3.
60年代初,中国有个伟人在论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时,曾借用了“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把项羽和刘邦进行对比,他说:“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这位伟人批评没有民主作风的人“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  相似文献   

4.
项羽对齐策略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霸有天下的项羽,最后却陷入刘邦集团大战略的包围圈,兵败垓下。项羽失败的众多因素中,国际关系布局的缺乏远见,特别是最重要的对齐策略的失算,是最后陷入战略困局的关键因素。项王入关分封,衣绣荣归后,田荣先以齐反,又结盟彭越、陈余,北方遂形成反楚联盟。然田齐不论在实力或企图心上,都不是项羽的严重威胁。项羽采取先攻齐的策略,使得战略目标与兵力配置产生重大的误置,让刘邦集团乘虚快速崛起。项羽伐齐失计后,又犯下未能以政治手腕抚定齐国的连环错,结果无法全师西向,压抑汉王东出后的发展;也无法使东方的齐楚成为项羽稳定的大后方,与西据关中、蜀汉为根据地的刘邦打消耗战、持久战。齐地反成为项羽大军无法抽身的泥淖,让刘邦乘虚攻入彭城。甚至后来楚汉僵持在荥阳、成皋战线时,田齐成为在楚军后方牵制项羽行动的潜在力量。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的对峙时期,双方兵疲马困,此时项羽若能对田齐释出善意,齐楚的矛盾应可降低,项羽就可减轻齐在后方的潜在牵制。后来韩信下赵,齐国不自安,项羽若能趁机与齐结盟,田齐也会更有对抗韩信军的力量与信心,避免齐地迅速落入韩信之手,造成楚汉之争迅速落幕。然而,我们看不到项羽在急需一个稳定的后方时,做出任何舒缓齐楚关系的布局。韩信大军攻入临灾,项羽才惊觉到与齐合作的重要性,使龙且救齐。项羽虽顺应形势作了化敌为友的战略调整,但龙且兵败被杀。为突破汉的战略包围,项羽派武涉往说韩信,策动反汉。项羽能在形势逆转后,改变对齐策略,企图拉拢韩信,突破刘邦集团的战略包围。此举若能成功,可以避免两线作战,可惜此时策略成败已无法操之在手了。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4,(4):4-5,8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楚汉相争”。说的是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经过艰苦的征战,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胜利后的刘邦,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我不  相似文献   

6.
项羽在进入咸阳灭亡秦朝之后为何不建都关中?而是将彭城(今徐州)作为都城,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也是对历史影响比较大的问题。在项羽抗击秦军的过程中,项羽采取了较为野蛮的屠杀政策,对秦人进行残酷的报复,最终使得项羽无法得到关中秦人的信任与拥护。如果当时项羽定都关中,就会产生一个战略上的巨大矛盾:一方面是项羽的军队马上要出关争夺天下,需要一个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兵员粮草的基地;另一方面却是关中初定,秦人不服,需要重兵镇守,然后再慢慢使秦人向项羽效忠,非数年经营不能见效。与项羽在关中不得民心,无法建立基业相比,项羽在东、南部地区有着较好的基础,这是他在彭城定都的客观原因,体现了"怀楚"的合理性。然而,如果项羽定都关中,可以起到三个战略作用,一是可以阻止刘邦进入关中和中原战场;二是远离诸侯纷争,拥有较为稳固的后方;三是能够赢得稳定的时间,使各国人才各为其主,使敌对力量分散,这样山东乱起,偏师结诸侯之力,尽可定之。  相似文献   

7.
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下走向了灭亡,秦末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刘邦与项羽一成一败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后来深思。楚汉烽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是作为同时代的两位人物,刘邦和项羽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和客观原因出发,对两人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弱者幸存     
陶杰 《党政论坛》2008,(16):59-59
秦末,章邯命王离领军20万围巨鹿,自领20万兵屯于不远处的棘原,筑甬道直达巨鹿城外,供应王离军粮草。项羽、刘邦诸军集结于彭城,共议破秦大计。天下之势如风云变幻,胜负只在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9.
吴世祥 《各界》2012,(12):57-59
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并最终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萧何据守关中,不断为前线输送兵员和粮草。因此,刘邦登上皇帝宝座后论功行赏时,把萧何评为第一功臣。不料,历史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的后代子孙刘秀重新争夺天下时,上天垂顾,居然也给了他一个萧何似的人物,协助他击败各路豪强,开了东汉近两百年的基业。刘秀身边这位萧何似的人物,就是一代名臣寇恂。  相似文献   

10.
金钟 《各界》2011,(6):70-71
翻阅中国历史,发现历史上的中国人信奉“胜利哲学”,秦汉以后的中国历史其实是一部胜利者编导的谎言。 中国人对“胜利”的热情远远大于“正义”。但胜利者未必就是正义者。这方面最生动的例子是项羽和刘邦。  相似文献   

11.
李茜 《学理论》2012,(14):181-182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影片《鸿门宴传奇》中刘邦的三种典型微观言语行为—威胁、许诺和道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言语行为在人物描写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而言语行为理论则可为文学剧本解读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刘邦与萧何     
公元前二○○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用陈平秘计侥幸脱围。回到长安!见萧何为他修建的未央官已经落成,气势豪华,极尽壮丽。可能因为这次出征狼狈而归,心气不佳,刘邦直冲萧何发起火来:“天下粗定,边境尚不安宁,劳苦征战,成败未可知,为什么急着把它段修得这等堂皇?!”萧何赶忙解释:正因为天下未定,才需要有个地方好落脚。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般不壮观就无以重威仪。当然我们告诫后代千万注意节俭,不要超过这种规模就行了。刘邦听完这番话,一下子转怒为喜,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未央宫,并且从此正式定都长安。事见资…  相似文献   

13.
项羽是楚国名将的后代。公元前209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抗秦,三年后他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将领,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划分天下,分封诸侯,发布政令,建号“西楚霸王”。公元前202年,他被刘邦大军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他悲歌慷慨,吟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  相似文献   

14.
距离     
大师问他的弟予:“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我们会大声喊叫?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彼此喊叫?”  相似文献   

15.
剧变社会期的中国腐败为什么这么严重?为什么会泛滥成灾?为什么反腐败呈现“长期、艰巨和复杂”的态势?为什么我们的几任国家领导人都发出了不反腐败要亡党亡国的警告?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探索中国在社会转型期腐败发展、泛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一) 许多从事管理和领导工作的人经常会抱怨:我都“忙死”了,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下级能帮上我的忙,为我分忱解难呢?我在的时候一切都好好的,为什么一出去儿天就变了样呢?他们(下级)都在干什么?为什么我的决策执行总收不到理想的成效呢?那些负责执行的下级为什么就成长和成熟不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弱者幸存     
秦末,章邯命王离领军20万围巨鹿,自领20万兵屯于不远处的棘原,筑甬道直达巨鹿城外,供应王离军粮草。项羽、刘邦诸军集结于彭城,共议破秦大计。天下之势如风云变幻,胜负只在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18.
汪金友 《民主》2008,(12):34-34
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介绍。他在讲课或作报告的时候.经常会向听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这30年里.你最熟悉或者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结果,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这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什么会熟悉这句话?为什么会喜欢这句话?在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的时候,又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相似文献   

19.
据司马迁《史记》载:汉高祖垓下之役,摧毁了项羽的主力部队,逼得这位百战百胜的"西楚霸王"饮剑乌江,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似乎是"狼烟已熄"了,静等着享受胜利的果实了。有天晚上,刘邦出来散步,看见他的将士们三三两两坐在沙滩上"隅语"——说悄悄话儿。刘邦有些诧异,便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那里干什么呀?"  相似文献   

20.
徐州古称彭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徐州悠久的历史中,以汉代最为辉煌灿烂。公元前209年,中国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距今徐州市西北45公里的沛县,有一位叫刘邦的秦朝下级官吏参加了这次起义。他和贵族出身的项羽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