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漱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被外国思想界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在思想界,梁漱溟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他与毛泽东在政协会上那段唇枪舌剑的争论,却是鲜为人知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在“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大批判中,人们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他当年的“错误”和“反动”。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与毛泽东交往几十年/他两次到延安,向毛泽东请教。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情谊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梁漱溟与  相似文献   

2.
郑伟 《党史文苑》2014,(4):31-33,38
众所周知,毛泽东始终致力于"农民问题"的研究,梁漱溟则在山东进行了长达7年的乡村建设社会实践,二人在农村问题上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1938年毛泽东与梁漱溟在延安窑洞进行的对话,集中体现了二人在中国社会发展与乡村建设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1938年初,梁漱溟访问延安,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进行了六次“交换意见”,交谈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策略的转变及对国家政权建构的态度、抗战的局势和前途、抗战胜利后的政局走向等主题展开.毛泽东与梁漱溟在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原因、中西文化产生差异的根源、救亡图强民族振兴的途径等问题上分歧较大,存在分歧的根源在于二人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是文化改良主义者;一个侧重以政治的视角认识和改造中国,一个侧重以文化的视角认识中国.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六次“交换意见”,对毛泽东进一步系统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化什么、怎么化、化作什么,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现实要求相契合等重大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农村革命思想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毛泽东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梁漱溟则以“士”的立场看待中国农村;毛泽东认为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农村已形成农民与地主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农村无阶级对立,更无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毛泽东主张从废除封建地主占有制的土改斗争入手,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社会主义,而梁漱溟则主张走“乡村建设”的改良之路以解决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与毛泽东“唱反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溟二人同庚,那时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出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说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  相似文献   

7.
延安长谈颇畅1938年1月,梁漱溟到延安就抗战前途和阶级斗争等问题同毛泽东交谈了8次,每次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最长时则通宵达旦。半个世纪后,梁漱溟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同毛泽东交谈时的情景:“他说得头头是道,人情人理,使我很是佩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梁衡 《求贤》2013,(3):54-59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他离开这个世界将近37年,对他的功过已有评说,但对作为文章家的他还研究不够。这笔财富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3,(16):46-47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常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桂林人,年少敏于学,24岁应蔡元培之聘,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溟二人同庚,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家里,那时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  相似文献   

11.
1988年6月23日,著名学者梁漱溟逝世,享年95岁。梁漱溟之为人是受到世人普遍尊敬的。按惯例,梁漱溟过世后,例行的追悼会还是要开的,印发一则"死者生平"也是不可少的。对于梁漱溟的"生平介绍",必然绕不开1953年他"廷争而折","顶撞"毛泽东的那段往事,即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  相似文献   

12.
1951年春,梁漱溟按照毛泽东的示意,到南方解放区考察土改。当时正值中央有土改工作团赴西南,梁漱溟便主动向统战部报名参加,得到批准。梁所在的那个  相似文献   

13.
张舒屏 《唯实》2001,5(12):16-19
1953年梁漱溟对毛泽东的"顶撞",其深层意蕴表现为多元文化与主流话语的价值错位.其结果是多元文化的选择遭到重创.在"文革"结束前,梁漱溟的文化 选择,只能以人格力量的显现来展示这种坚守的深长意味.  相似文献   

14.
张曙 《党史文汇》2014,(7):11-17
正"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毛泽东1951年的这番评价,包含了此前10多年他对邓小平卓越才干的所有肯定1951年9月3日,民主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共进晚餐。席间,他向毛泽东汇报了他几个月来在四川考察土改运动的收获,谈到他对四川工作和对邓小平的印象时说:"解放不过两年,四川能出现这样安定的情势,不容易。解放  相似文献   

15.
为去年4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同年12月第2次印刷。梁漱溟是一位蜚声国内外的学者。这位95岁高龄的爱国老人,其一生经历漫长而坎坷,其性格则坚毅而豁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蔡元培、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一位名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50年1月,他接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邀请来到北京,成为全国政协的一名委员。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8,(10):117-118
王稼祥,党内一位颇具独立见解的杰出领导人。战争年代,他带着危及生命的重伤长期坚持工作;和平时期,他又为党的国际交往联络提出了真知灼见。毛泽东曾这样评说王稼祥:他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的人”。他的“功”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问题,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针对当时的情况,《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写成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都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党的八大及其前后期间,毛泽东在同许多来华的兄弟党的领导人的谈话,几乎都谈到了斯大林问题。本文简要介绍的是毛泽东当时的一些看法。现在来看,毛泽东当时对斯大林总的评价、对整个斯大林的模式及其理论观点的认识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毛泽东所谈的许多意见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选集》收入了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编辑毛选是一件严谨细致的大事,毛泽东亲自参加编辑工作,包括确定篇目、撰写部分题解和注释,并对一些文章作了重要订正.编辑毛选依据的版本是丰富多样的,从现存档案看,以手稿或修改件为依据版本的文章占比,随卷数的增加而增加.毛泽东是党内公认的学问家和文章大家,他一贯主张文章靠自己写作,反对他人代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严密而又科学的理论体系,毛选四卷中所收录的文章,就是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一根根“柱子”.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丰富的全过程,体会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一个曾经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人物,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界一直是一个历久弥重的话题,世界各地对毛泽东尤其是对晚年时期的毛泽东的认识各有千秋。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