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依托唐时敦煌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商业贸易情况,阐明词传播之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并就现存的唐五代民间词材料进行分析,包括内地向敦煌的文化输出和敦煌向内地的文化输入两大传播趋向,最后对现存敦煌词抄本进行比较分析,印证唐五代民间词在敦煌传播的史实,力求还原唐五代时民间词在敦煌地区的传播、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7,(2)
正"琼浆玉液"或"玉液琼浆",在我国早有记载和民间传说,是神仙皇帝和王公贵族才能喝到的饮品。但《辞海》则说:琼浆一指"玉精",二指甘美的浆汁或美酒。《楚辞今注》也说:"琼浆言酒如赤色之玉。""瑶浆,色如白玉之美酒。"按以上解释,"琼浆玉液"仅是对浆液或美酒之类的形容(赞美)之辞,而不是指用玉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玉酒和玉  相似文献   

3.
高人雄 《理论月刊》2024,(2):124-131
从文学地理视阈分析西夏乐府诗《杨柳枝》的文化属性,可以厘清西夏《杨柳枝》不仅是党项氐羌文化的表现,更是西北区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杨柳枝》曲辞经历从北朝横吹曲辞《折杨柳》的五言古诗形式、南朝齐梁永明体形式、初唐盛唐五言近体诗形式、中晚唐七言律绝形式,至晚唐五代衍生为曲子词和词牌。西夏《杨柳枝》继承了民间传统曲调,特别是在西北地域流传历史悠久的《杨柳枝》曲子,又吸收宋金时期兴起于民间艺人的演唱经验,敷衍长篇,带和声,才形成今见用于传播宗教文化的曲子词。  相似文献   

4.
樊莹莹 《求索》2012,(10):136-138
敦煌话本是敦煌变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在其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好语词源流及演变之考察,对于敦煌学的研究极具价值。本文以"汎澄"一词为考据,分析得出"汎澄"当作"汎腾";"汎腾"为同义词连用,都具有"向上翻起、腾起"之义,可释义为"翻腾";在"水向上翻滚"这个意义上,"翻腾"一词经历了"汎滕"—"汎腾"的演变过程。此个案之探究,不仅从共时平面分析了该词之意,而且还从历时角度理清了该词之演变,这种方法对把敦煌变文词汇放到汉语词汇发展史上作动态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词的诸多别名中,曲子词、寓声乐府、歌曲等着眼于词的音乐特性;长短句、语业、绮语等立足于词的文学形式。其含义均明确单纯。“诗余”一名则不然,历来众说纷呈。我以为,这主要是因为“诗余”一名源于一种词学观念,与词学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词学观念的变化,词论家不同的词学观,必然导致“诗余”一名释义的分歧。这便历史地赋予“诗余”以双重含义: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是词的别名;作为一个词学概念,它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6.
叶娇 《求索》2010,(8):230-232,239
关于唐五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五代下层百姓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各种经济文书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对唐五代时期西北一带百姓的服饰从头衣、体衣、足衣、装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当时当地的一些民俗风情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汉骂"主要是指武汉方言中的骂人之辞,在武汉本地人看来,所谓"汉骂"只不过是朋友间开玩笑的一种方式,在很多时候反而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汉骂"确是本土的一种粗俗文化基因,是武汉人不文明的一种标志。武汉要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去"汉骂",倡"汉敬"。  相似文献   

8.
近来"文化产业"之名、之实,都闹得很火.但在很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似乎没有"文化产业"词,只有"产业"一词,注释为:1.旧指私有的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2.只做定语使用,举例为"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等等.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16,(12):48-49
正文中就"边疆"一词,从历史、社会的角度进行探讨,于"边疆"相关的政治及文化具有很深的意义。"边疆"一词中,"边"指物体的外缘,及空间或时间的临界境况;"疆"表示用弓来标志步以丈量土地,可引申出止境、边界、疆域等意义。合二为一的"边疆"之所指,原与上古天下内部之"国"的定义有关,具体当指与近代国际关系近似的列国体系的疆界划分。这个词当时已泛指我们当下理解的"边境之地""靠近国界的领  相似文献   

10.
沈扬 《今日上海》2010,(6):44-46
《家园之歌》旋律中的集体智慧闪光 这是一本由北新泾社区居民“原创”的精美歌曲集,名叫《家园之歌》。内中收录的歌曲,或颂赞社区居民新生活,或讴歌和谐社会新风貌,都是说身边的事,唱心中的歌,朴实亲切。歌曲集收入的16首曲目的歌词全由普通的街道居民动手写作,然后由街道文化主管部门请人谱写曲子。  相似文献   

11.
<正>古时常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其实,最早并不是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新唐书礼乐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300名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一词的由来。随着时代的前进,元  相似文献   

12.
碧波 《人民公安》2010,(6):59-59
<正>有一支流行歌曲,名字叫《生如夏花》,歌词里面写道:"……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  相似文献   

13.
阮忠 《新东方》2014,(5):70-75
苏辛词派,辛派词似苏词,固然表现在词风豪放及步苏词之韵而作,但更应看到的是,他们像苏轼一样,都有好庄子与陶渊明的趣味,从而其胸襟、性情与苏轼有一致的地方,自觉地将处世的通达与淡泊形于词,从而词风贴近苏轼,词的"苏味"自然而生。  相似文献   

14.
“飞军”一词,首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军”,毫无疑问,是指军队,但为何冠之以“飞”,“号为飞军”?不见史家明示,笔者经考证认为,“飞军”是指南中劲卒青羌组成的骑兵部队。理由如下: 《说文》释“飞”曰:“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引伸义,极言运动之速。古籍中,“飞舟”,“飞军”、“飞书”、“飞马”、“飞驷”等等之辞,不胜枚举。其中,有不少用“飞”来形容骑马或驾马疾驰的。例如,《汉书·袁盎传》:“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注曰:“六马之疾若飞也。”《后汉书·孔融传》:“驰檄飞翰。”而专用“飞”来美称骑兵将士的,又有“飞将”、“飞骑”等辞,《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15.
38岁,17年的刑警生涯,50个城市,2000个不眠之夜,200名犯罪嫌疑人,1000起刑事案件,20次立功,鞍山市公安局"十佳民警"、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政法系统"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这些数字和荣誉称号解读了一名年轻刑警的工作历程,也蕴含了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鞍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三队队长孙靖邦,用17年的坚定付出、无悔奉献谱写着一首动听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鲁中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乡民的生计基本上以农耕为主,间或也有其他补充。乡村士人们居住于乡村,与普通乡民有相似之处,同时因其具备了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在诸多方面又与普通乡民有很大不同。其谋生之道既具有普通乡民的特点,即重视农耕等"本"业,也从事经商、放贷等"末"业;同时,其谋生之技较之普通乡民又相对丰富,如可以教书谋生,亦可凭借身份结交官府以牟利,甚至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步入仕途。"本""末"具有双重意思:其一,"本"是指与传统社会所提倡的耕、读有关的本业,而"末"则指经商、放贷等其他行业;其二,"本"指本分的收入来源,既包括耕读,也包括经商等合法行业,而"末"则指不道德的、非法的收入,如在正当行业中通过尔虞我诈、勒索敲诈所得,以及出外做官时的贪污与搜刮。总体而言,明清鲁中士人的谋生之道游移于"本""末"之间,但在形式上更重视以耕读为代表的"本",即使"以末致财"也往往会"以本守之"。  相似文献   

17.
释“罪”     
运用古文字训诂的方法考察,"罪"原作"辠"."辠"由"自"和"辛"构成."自"指鼻子,"辛"是刑具."罪"由"网"和"非"."网"指捕鸟之"网","非'指飞鸟.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辠"原指以刑具加于人身,先指割鼻之劓刑,后引申泛指各种刑罚."罪"本指以罗网捕飞鸟,引申为捕罪人或监禁罪人.无论是"辠"还是"罪",原义均不是指"犯罪行为" ,而是对待犯罪人的措施,即刑罚.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1,(3)
肩负着国家的重托,警卫着五洲使者。祖国的尊严人民的信任,时刻牢记我代表中国。使馆卫士英姿勃发,我们用忠诚谱写和平之歌这是一首外使警卫战士倾诉给祖国的歌,也是守卫在异国旗帜下,倾诉给家乡父老的歌。他们喜欢这曲子犹如渴望母亲的微笑,他们吟唱这曲子犹如热爱每一处神圣哨位,年轻的士兵们在歌声中一天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正"裸辞"是指没有找好下家,便不留后路、毫不含糊地立即辞职。春节过后,鉴于春节期间朋友攀比和亲友拷问等,一些劳动者为找到更加体面的工作,也为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纷纷想到辞职,可基于担心原有用人单位拒绝,便纷纷选择了"裸辞"。殊不知,此举很可能使自己得不偿失。以下案例中,也许可见一斑。"裸辞":造成损失难辞其咎【案例】由于对现有工作不满,更是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心仪  相似文献   

20.
词族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词族指某一概念的同义词的总和,广义词族指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群词语聚合体。词族与同族词、同源词、同素词、同缀词等术语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传统的声训、"右文"及转语等研究为词族研究奠定了基础,现代词族研究虽从意义、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极大开拓,但仍存在概念不一、厚古薄今、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等不足,词族应用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