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皮球"来到组织科 1940年10月的一天,一位女同志来到我们政治部组织科,她便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参谋长罗忠毅的爱人柳肇珍.那时她不过20岁左右,个头不高,有点圆胖.  相似文献   

2.
邓老的婚礼     
1936年4月的一天,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同志带着秘书、警卫员、陈金娣,以及陈金娣的弟弟来到我们交通站。我早就熟悉陈金娣同志。她是石门炉人,我们的秘密接头户。我们来往经常在她家落脚,吃饭。她为我们做了很多事,同志们都亲切地叫她陈大姐。今天她跟首长来干什么呢?我有些纳闷。再看看首长的打扮,也与以前略有不同了:早已褪色,满是补丁的灰色军装格外整洁,脸上的胡子也刮得千干净净,看上去,显得年轻了许多。我悄悄地问秘书:“邓老(那时我们大家都这样称呼他)带金娣来我们站干啥?”  相似文献   

3.
1947年深秋的一天下午,我接到地下党支部通知:“今晚你和另一个同志到一个地方去参加学习,大概要三、五天时间,你作好准备,在寝室里等我。”五点左右,支部书记谭庆逢带我来到福建省图书馆。她叫我先在阅览室看书,几分钟后,城工部的一位同志在大门外和谭庆逢接上了头。  相似文献   

4.
许或青同志离开我们了。战争年代,我和他是一起战斗一起工怍的老战友,每当我回忆起他的时候,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起我们同生死、共命运的一些往事。 我认识或青是在1938年1月,当时,我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四连政治指导员。一天,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罗桂华来到我  相似文献   

5.
战友重逢邓小平同志是在1989年9月4日给中央政治局写信提出辞职请求的。而他正式退休的日子要从11月9日算起,因为这一天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1989年11月9日下午,小平同志笑容满面地来到人民大会堂,向出席十三届五中全会的同志们道别。他深情地说:“感谢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全会接受了我退休的请求,衷心地感谢全会,衷心地感谢同志们。”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9日,胡锦涛同志来到陕西省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村。“你是这个村子的吗?”胡锦涛同志问一位中年妇女。她说:“我是来走亲戚的,看看女儿。”胡锦涛同志笑着说:“我也一样,也是来走亲戚的,我是来看望乡亲们的。”听着这充满亲情的话语,村民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7.
彭德怀和刘细妹是一对苦水泡大的苦伢子。1922年农历三月初七,按照乡里的习俗,刘细妹坐着花轿来到彭德怀的家。两人相差12岁,彭德怀十分爱护她。 一天晚上,彭德怀问细妹:“你的大名叫什么?” “我的名字就叫刘细妹!” “细妹子是你的小名,还要有个大名嘛!好比人家叫我钟伢子,这是我的小名,我还有个大名叫彭得华呀!”  相似文献   

8.
张希平 《世纪风采》2011,(11):24-25
1945年12月,我在苏中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任干事,科长丁力同志对我说:“政治部主任童炎生同志选你当秘书,你有何想法?”我说:“我没有读多少书,文化水平不高,恐难胜任,  相似文献   

9.
在长治市,随处都能听到市委书记阎爱英关心、救助苦孩子的故事。小高华搂着她的脖子亲昵地叫着“奶奶、奶奶”1995年“三八”妇女节,当时还是市委常务副书记的阎爱英,专程来到长治市社会福利院,看望患有残疾的孩子们。一个叫党高华的女孩引起了她的关注。这个女孩...  相似文献   

10.
1938年我在延安军委总政治部秘书处工作。大约九、十月间的一天下午,秘书长突然叫我说:“李贞同志从前方回来述职,她要和女同志住在一起,就住到你那里吧!”我感到太突然。不是我不愿热情接待,而是我那小得可怜的土炕(不能烧火),怎能让她住呢?!确实机关内又没有别的女同志了,于是我灵机一转,毫没考  相似文献   

11.
当年,在重庆领导党的地下工作的叶剑英同志曾说过:“我记得起,张露萍在延安叫黎琳,外号‘干一场’。”“张露萍的事迹是南方局历史的一部份,要歌颂她,学习她。”“她是我们党的好女儿,把张露萍的事迹整理出来,不仅是对烈士最好的回忆,也是教育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2.
赵炜 《党的文献》2004,(2):30-32
“喜出望外的消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 1 987年 1月新开了一个综合性节目《午间半小时》 ,节目内容丰富 ,很受听众欢迎。节目播出的时间 ,正好是邓颖超同志上床小休后吃午饭的时间 ,因此她每天必听。这年 5月 1 9日 ,该节目广播、摘编了《人民日报》的一篇通讯———关于原郑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华冰给化工系学生上党课的文章。听了这则消息 ,邓大姐当即给《午间半小时》的同志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午间半小时》广播的同志们 :今天你们传来使我喜出望外的消息 ,感谢你们报导了王华冰同志的近况 ,令我非常的兴奋 ,也非常欣慰 !王…  相似文献   

13.
伊藤的传奇     
“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60年前,一位年仅20岁的日本少女,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裹挟下,来到了在铁蹄蹂躏下哀鸿遍野的中国。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后,如今的她已成了一位地道的中国老人。她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离奇曲折,感人至深的——伊藤郁子,今年已经整整80岁了,在如城这座古老的小镇已经生活50个春秋了。现在,她是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委员,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熟悉她的当地人都爱亲切地叫她“伊藤”。这位二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传奇妇女,如今虽…  相似文献   

14.
宫维民同志: 我有个小“金库”,是瞒着妻子搞的。钱也不多,多的时候有千八百。我这点钱被妻子发现了,她大闹一场,说我对她不忠诚,怀疑我有外遇,还要和我离婚,逼着我把小“金库”充了“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但为了“小家”的安宁,我只好忍气吞声。我越想越不明白,难道丈夫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私房钱吗?有了小“金库”就是对妻子不忠吗?  相似文献   

15.
昨天是妻子四十六岁的生日,为给她买点生日礼物.我早早地来到了洪湖城区,东瞧西瞅。正当我选购商品时,突然听到有人叫我:“龚老师,您好!”我转过身,推了推眼镜,眼前站着一位理着寸板头发型、手拿小包、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新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轻车简从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重要论断,号召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坚持做到“两个务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7.
彭德怀和刘细妹是一对苦水泡大的苦伢子。1922年农历三月初七,按照乡里的习俗,刘细妹坐着花轿来到彭德怀的家。此次,彭德怀还用的是原名彭得华。彭刘两人相差12岁,彭德怀十分爱护她。 一天晚上,彭德怀问细妹:“你的大名叫什么?” “我的名字就叫刘细妹!” “细妹子是你的小名,还要有个大名嘛!好比人家  相似文献   

18.
“刘三姐来了,中午没休息啊!”不论是走在田间地头,还是来到企业、农家,所到之处,乡亲们都热情地跟内江市威远县两河镇相合村党支部书记刘阳英打若招呼。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喊刘三姐时,乡亲们笑着说:“刘三姐在家排行老三,我们从来不喊她书记,都喊她三姐,因为这样叫着亲切。”一声“刘三姐”,道小了百姓由衷的拥戴。  相似文献   

19.
革命据点村——上杭双髻山脚下大和坑,有一位梁大妈。她原名叫李新人,因夫家姓梁,村里人都叫她梁大妈。她年仅39岁,额上却挂着好几条皱纹。她家里只有一个男孩,由于敌人的多次洗劫,一贫如洗,然而每当红军游击队来了,她都想办法弄点好吃的东西来招待同志们,每逢圩天,她总要去赶圩,请乡亲们分头买点盐、肉等集中起来支持红军游击队。有一次,谭震林同志到大和坑检查工作,叛徒王来才知道后,跑到国民党军队158师告密。谭震林同志当天已离开大和坑,廖海涛同志因还有事留下。第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在重庆解放前的几年(1942~1949)里,受到中共地下党的重视和信任,在那恶劣的白色恐怖环境中,为建立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免遭反动政府逮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志们亲切地叫她“涂伯娘”、“大婆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