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苏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于一九八三年八月五日举行扩大会议,讨论苏共中央六月全会决议和安德罗波夫在全会讲话中对职业技术学校和机构的要求。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利耶夫在会上就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发了言。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苏联大约有二千所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拥有一百万学生,每年分配一百种职业的七十多万熟练农业工人到农业生产部门,其中百分之八十五是机务人员。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从农业技校共毕业三百六十万人,比第十个五年计划多二十多万人。  相似文献   

3.
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到使用单位后,按规定起码应工作三年后才可流动,因为第一,这是青年专家为自己得以免费获得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而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第二,为了使青年专家成为具有创造思想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生产组织者,必须让他们有较长时间连续工作的锻炼。毕业生走上工作岗  相似文献   

4.
苏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并以法定形式加以保证,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目前,在苏联这种法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的培养苏联培养教师的第一阶段是在大学学习期间。在学习阶段显示出创造才能的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分配到高等学校和科研机关。高等学校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毕业生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苏联法律工作者的任务与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律师的任务显然是不同的。例如在美国,律师的任务是在法律的范围内为当事人谋利益,而在苏联,一年级的法科学生就被告知:“法律工作者社会任务的特点即在于他们的工作实质上是政治的,他们的使命是为国家服务。”因此,法律职业的结构、各类法律工作者的业务、乃至法科毕业生的安置都无不反映了这一  相似文献   

6.
1984年第2期苏《社会学研究》刊登了法学候补博士、莫斯科州执委会内务总局检察处副处长民警大尉弗·谢·奥夫钦斯基撰写的一篇文章《对未成年人反社会行为的防范》内容摘要如下:文章说,虽然苏联在普通学校8年级、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设置了“苏维  相似文献   

7.
苏联实行的是义务教育,据统计,到八十年代初,约有一千五百万人受过高等教育,国家为此投资达五千六百亿卢布,但由于专业和职业不对口,一些大学毕业生成了有文凭无技术的“专家”。近年来,学生职业定向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根据莫斯科大学校长协会的倡议,首都综合技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一、分配办法:苏联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办法曾经有过多次修改和变动,仅六十年代以来就有过三次改变,第一次是1963年,第二次是1968年,第三次,也就是现行的分配办法是1980年。这个办法是根据苏联部长会议1978年1月27日《关于完善专家的培养计划和改进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使用情况的决议》制订的。这个决议指出:“在专业人员的培养、分配和使用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诸如:制订培养计划不当,“很少考虑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点”;生产力高速发展地区、特别是西伯利亚、远东和北方地区得不到足够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学非所用以及许多使用单位没有为毕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消了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由国家统一分配的计划,把分配权下放,由各个高校负责解决毕业生的劳动就业问题。 1993年初,俄高等学校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委员会一起对1992年全国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于1993年4月2日公布了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0.
苏联国家经济科学院咨询中心负责人伊凡·伊凡诺夫不久前在担任国家外经委员会副主席时,参加了关于分配苏联外债问题的共和国间的谈判。他认为,在15个主权国家之间分配苏联外债将是不寻常的事情。目前估计到1991年底苏联外债总共约702亿美元,或者为390亿外汇卢布。这是苏联政府本身或者在其担保下所欠的债款,预计今年全国能赚回的外汇进款为220亿左右外汇卢布。其中一半以上不是用来还债,只能支付苏联的外债利息。最大的债主是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总的来说,苏联在整个“七国集团”和南朝鲜那里都有很大债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近年来,苏联在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如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方面不断有所变化和更新,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结合,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重视职业定向和人才预测。在招生和分配方面也作了不少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围绕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问题谈谈苏联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倾向。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旧俄时代就有这种教育形式的存在。十月革命后,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开办了职业技术训练班和工厂技工学校。1940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了《关于苏联国家劳动后备军》的法令。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成立了一大批两  相似文献   

13.
苏联《文学报》以“为什么当时要分配”为标题登了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工程师的来信,反映了青年工程师对被分配工作的不满情绪。该信问世之后,在社会各方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此《文学报》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事隔数月,1983年第36期《文学报》发表了一篇述评,综合了读者的信函。同时,还公布了《文学报》记者就此问题向苏联国家劳动委员会劳动资源管理局局长尤·克列依密诺夫的采访记录。现将这场讨论介绍如下:引起这场讨论的主角是青年工程师伊·彼。他与几位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科研所和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的报考凡有大学毕业学历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苏联公民都可报考研究生。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必须有两年从事专业工作的工龄,不脱产学习的高校毕业生,又有两年专业工作工龄者可直接参加研究生考试。考生原先工作的性质是否与其所选的专业相  相似文献   

15.
1989年7月,苏联爆发了全国煤矿工人大罢工。这是苏联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它引起了苏联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极大震荡,迄今余波未息。本文拟就苏联七月工潮作些粗浅的分析。一苏联煤矿工人的七月罢工是由众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促成的。其一是工资制度的不合理。众所周知,矿工职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最危险、最艰苦的职业。在苏联每生产百万吨煤就要牺牲一个人,而在顿巴斯中心区域要3~4人。每百万吨煤重伤的为6人。每年全国有1%的矿工得职业病。但苏联的工资制度并未反映煤矿工人这  相似文献   

16.
“苏联式”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特点是:注意在职专家的提高,鼓励具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报考;挑选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报考。所谓优秀者,条件是政治思想、学业成绩、科学研究(苏联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科研活  相似文献   

17.
历史形成了苏联国民心理上的国家绝对权威主义。新思维时代、国家权威崩溃,社会、地方、个人利己主义破土而出,冲垮了苏联帝国大厦,独联体诞生了。那么,苏联国民心理对苏联解体,独联体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或即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持续的经济危机和苏联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出于各自的目的苏联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八二年西欧国家在苏联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的比重已占78.6%,贸易额达到297亿卢布,一九八二年比一九八一年增长了4.7%。苏同西方国家的贸易80%集中在联邦德国、芬兰、法国等西欧国家。其中联邦德国、芬兰、法国为最大。一九八二年这三个国家约占苏联同西欧贸易的50%。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在后苏联空间国家突然拥有国家主权的条件下,新政治精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治-法律空间。对这些国家而言,设计与现实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稳定的国家体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家政策的过程过于拖延,前景令人质疑,而且即将面临政治代际更替的全新挑战。后苏联空间非常复杂,但也因此是研究和政治设计的重要地区。20多年的实践表明,不应期待后苏联空间的快速转型。大多数后苏联空间国家未完成国家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使形势复杂化,可能导致巨大的变数,包括冲突和诉诸武力。但是,外部环境仍逼迫变革。对于后苏联空间国家而言,变革具有政治理性化和政治制度形式化的目的,包括以法律形式固定政治制度和强制政治设计者更多地在正式法律范围内行事,而达到上述目的的选择包括革命性变革或"自上而下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来看:1963年,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仅能满足专家需要量的53.3%,到1971年,毕业生的数量基本上已能满足物质部门和非物质部门的需要。现在,毕业生的数量同国民经济对专家的需要达到了比较稳定的平衡。在这十多年中,专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个国民经济在职人员的增长速度。苏联教育部门设想,要在本世纪末,使高等学校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对于部的需要并接近完全满足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当前,大学入学考试的竞争保持在2~3人中录取1人的水平上,这就可能做到使高等教育在学生数量上不要增长太快——使每年毕业生保持在100万左右,而把重点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